01

为什么香港的储蓄保险胆敢将预期收益率定在6%以上,而内地不认可目前4%的预定利率?

是因为比较开放吗? 没有监管?

不!

事实上,近年香港保险业的监管越来越严。

特别是对于分红险,香港保监会在2017年发布了GN16指引,要求各保险公司在官网公布其分红保单非保证红利的实际业绩比率。

此后,港商开发保单产品以争取预期回报的风潮被扼杀,因为未来确实需要拼实力。

如果其保单的预期收益无限增加,但最终的实际达标率却远低于预期值,那么这家保险公司一定是短视和任性的。

如果在短期内赢得了市场,从长远来看肯定会失去客户甚至品牌声誉。

事实上,至少在GN16指南实施之前,只要是有长远眼光的公司,都会仔细考虑预期的示范和实际的投资回报水平,给客户一个合理的预期价值,使其能够在香港保险市场站稳脚跟,才能继续发展。

02

那么问题来了?

即使在保险监管严格的今天,香港各家保险公司的预期回报率仍能达到6%以上,有的甚至长期达到6.9%。

在内地,4.025%预定利率的年金保险现已不获批准。

信心从何而来?

今天,我们将从保险公司的投资标的/资产配置角度,和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香港的分红产品的回报总是高于内地。

无论香港还是内地,保险公司都有两类投资标的:以债券为主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和以股票为主的权益类资产;

债券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收益是确定的。 无论是年息还是到期还款的面值,在投资者购买时就已经确定了。

只要所投资的债券在持有债券至到期时没有中途违约,则该债券所代表的长期收益率必须在购买之日确定。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向投资者发行的所有权凭证。 股票最大的特点就是收益不确定。 无论是分红的时间和数额,还是股票的市值,都无法在投资者买入股票时确定。 .

投资者只能依靠过去的股价变动和公司的公开信息披露来估计未来可能的投资回报。

03

我们分别从这两类资产入手,主要看内地保险公司美元资产投资标的和人民币资产投资标的的历史收益。

人民币资产投资收益:

众所周知,内地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监管较为严格,因此主要局限于国内市场,以人民币债券为主,权益类资产占比较低。

保险公司的投资也是通过综合评估得出的,不能神化。

近10年人民币国债收益率: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国债近10年的年化收益率在3.2%左右,其实是非常高的。

内地保险公司最热衷于投资债券,因为收益是固定的。

再加上其他股权投资,非常接近内地分红保单的预定利率。

上证综指

怎么销售储蓄保险产品_少儿储蓄保险_香港储蓄保险

根据上证指数的历史走势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近5年持有沪股,平均收益率为-2.48%,

如果过去10年持有上证指数股票,平均收益率还是负的。

过去20年,收益率仅为3.75%。

不管中间是波峰还是波谷,中国股市的价值投资基本上都是扯淡。

当然炒房除外,但是炒房暴利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因此,无论是普通谨慎的消费者,还是内地的保险公司,都不敢持有过多的存量资产,监管也不允许。

内地保险公司更倾向于开发高保底收益和低分红的产品。 很多年金产品都是固定收益产品,就是这个道理。

04

香港的情况正好相反。

美元国债投资收益率:

美国国债收益率近 40 年来一直在下降。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进入长期量化宽松阶段,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致使产品开发无法为客户提供高长期保证收益.

至于持有的股权资产,主要是美股。

而极具美国代表性的标普500指数历史走势图显示:

过去5年持有标普500,平均收益率可达6.54%,过去10年为9.75%,过去30年为7.18%。

但一般建议储蓄产品持有15年以上。

由此我们发现,按照标普500指数的走势,香港保单的保费投资给客户带来6.9%的回报,保险公司可能还有很多利润可赚。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储蓄分红保险的保底收益很低的原因,因为债券资产的收益很低,分配比例也很低;

权益类资产配置较多,非保本收益很高,因为所投资的股票类资产的比较优势更适合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至此,我想大家已经很清楚为什么香港保险储蓄分红保险可以做到6%的示范回报了。

05

保险公司的投资团队不应该被神化。 保险公司预定的利率有其历史依据,也是参考投资标的的历史收益,进而对未来进行预期。

所以,从大环境来看,我愿意开发这种非保本、保本收益比较高,红利比较低的分红产品。

我个人认为,如果想获得比较高的长期回报,香港的储蓄分红保险目前还是最适合的。

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来说,让保险公司来管理我们的保费,比我们个人下注更省心。

而自GN16实施以来,香港各家保险公司一直在努力实现其分红保单的预期价值。 比如保诚这两年的分红就很好。

香港储蓄保险的未来可期。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