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明明是卖香港保险,却都说是在做海外资产配置? 因为在内地推广香港保险是违法的。 监管的态度已经表明了重视程度,而不仅仅是香港保险扰乱内地保险市场这一简单事实。

想一想,保险在内地一直是一个高度管制的行业,因为保险业关系到亿万家庭和社会稳定。 压垮整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保险。 如果救不到最后一根稻草,会发生什么? 香港保险不受监管。 一旦出现销售误导、索赔被拒等问题,可想而知没有妈妈的孩子是什么滋味。

不过,在内地很多家庭看来,香港保险还是很受欢迎的。 好像兼具奶粉的安全(香港保险好像更容易赔)和数码产品的低价(香港保险好像更便宜)。 如果大家真正了解香港的保险,至少应该减去80%的投保人,因为大部分人是不需要去香港投保的。

当然,凡事都有它的道理。 如果我们冷静客观的看待香港的保险,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内地买保险比在香港买保险更划算。 下面小菜给大家分析分析香港保险。

如何理解香港保险的卖点?

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倾向于接收和处理易于理解的信息。 关于香港保险,流传最广的信息往往是简单直白的描述:投资回报高、理赔容易、香港保险便宜。

但坦率地说,这些卖点是过于简单的描述,并非真相的全貌。 只有准确认识和理解这些卖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收入更高?

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资本市场高度发达,为香港保险的投资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香港保险资金可投资对象更多、范围更广,包括但不限于全球范围内的股票、基金、债券等,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风险对冲和资产配置。 此外,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因此香港的投资自由度相当高。

但是,投资香港保险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投资的长期性; 第二,汇率波动; 第三,高回报的不确定性。

香港保险主要以长期投资和储蓄为主,因此在代理人或经纪人解释产品收益率时,往往会尽可能延长投资期限。 比如,一个0岁的孩子,到了100岁,就能得到难以想象的好处。 有必要充分了解长期投资的时间条件。

也有不少意见认为,美元长期升值,会给购买香港保险的人带来利好。 小菜认为,这种只看到货币升值的人可能不适合购买香港保险。 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对海外投资施加了越来越多的限制。 这种建立在外币升值基础上的投资注定不会成为主流。

除了投资的长期风险和汇率风险,还有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事实:高回报是不确定的。 比如最常见的股息收入。 你可能不相信,但在股息收入的披露方面,香港的保险监管机构比欧美和内地的保险监管机构做得要差得多。 分红的披露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分红重疾险是香港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形式。 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许多理财师向客户展示的预期回报率被夸大了。 我客观中立地说,香港保险的分红率确实高于内地,但绝不是相差一倍。

你怎么认为? 如果香港保险的收益真的那么高,你还玩什么股票? 就重仓香港保险。

另外,考虑到分红重疾险是几乎所有内地家庭赴港必买的保险产品,小菜想多说几句。 即使是保障型产品,香港市场更青睐具有储蓄功能的终身重疾险。

在精算师看来,包含红利的重疾险定价更高。 原因是分红导致定价更加保守,进而导致更高的预订死亡率、更低的预订率和更高的利率。

香港买保险攻略_怎样买香港保险_香港买保险 宝宝两岁

比如:某杂志要求读者订阅20年,承诺每年返还一部分订阅费(承诺分红),杂志是怎么做到的? 最安全的方法是预先添加承诺返还杂志订阅费的订阅费,但不要添加太多。 毕竟,今天多交的10元订阅费,30年后可能会变成100元。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可以简单理解为:

我(保险公司)估计我们未来每年有1%的客户死亡( )。

几年后——哎呀,只有 0.5% 的客户死了。 不过一开始我是按百分之一的死亡率收你的,算了,给你一点点吧。

我估计未来平均投资收益率为每年2.5%(预定利率)。

几年后——见鬼,收益率实际上是 5%。 但是一开始我是按照2.5%的收益率来计算你需要支付的本金(保费),导致本金比实际需要多了一点。 来吧,我会给你一点回报。

我估计销售保单和履行客户服务所需的运营成本是总保费(费率)的 10%。

几年后——哦,实际利率只有7%。 高估了,自然收了更多的钱。 来吧,我会给你一点回报。

说白了,你心心念念的分红,来自于你当初多付的钱,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那么,保险公司在定价时能否准确预测这三个数据呢?

对此,保险公司会表示自己也有苦衷。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死亡率(或重病发病率)和投资回报率可能确实会发生变化。 预测错了,就赔钱! 所以,我先收点外快,没问题的话再还给你。 我们同进同退。

但是,作为客户,您会这样想:我们确实是一起进,但不是一起退! 我额外支付的钱就像一个缓冲垫,帮助你解决因预测不准确而造成的潜在损失; 但是当你和我需要一起退款时,结果是只有我一个人无法获得预期的分红。

道理基本清楚了,趁热打铁,让我们看看下面的问题

分红险在定价时对精算假设的估计较为保守,即保单价格较高,这是因为( )。

A. 业务过程中的风险很高

B. 产生更多可分配盈余以吸引客户

香港买保险 宝宝两岁_怎样买香港保险_香港买保险攻略

C.支付的保险金额通常比较大

D. 分红险属于高端产品,价格定位较高

这道选择题不是小菜编的,而是10年前出现在保险代理人资格试卷上的一道试题。 答案选B。

如果你能看懂以上内容,相信你现在一定对“股息不确定”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但话说回来,投资是有风险的。 即使你了解分红的设计,充分意识到分红的不确定性,你仍然愿意为潜在的回报花更多的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时,小菜给大家两个建议:一是查看公司历史分红实现情况; 第二,尽可能了解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能力和偏好。 如果认可公司过往的投资业绩,看好其长期投资能力,愿意理性承担风险,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更容易理赔?

理赔的时候,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 “港险”四个字泛指特定地区的所有保险产品。 如果要比较具体的保险产品,则必须在同一类别的产品中进行比较。 比如包含身故责任的定期寿险,其实各地的理赔标准都是一样的,就是身故或者全残。 香港的定期人寿保险确实有较少的索赔限制,这在除外责任中得到了突出体现。

中国大陆的大多数定期寿险都会列出一些除外责任。 例如,恐怖袭击、战争、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核爆炸等导致的死亡,保险公司是不会承担责任的,而香港的定期人寿保险产品的除外责任基本只包含一定期限内的自杀个案。 与定期寿险相比,重疾险理赔更受关注。 香港保险更容易理赔,通常指的是重大疾病保险

需要强调的是,与定期寿险只看身故或全残不同,重疾险的理赔标准更为复杂。 香港保险没有统一的疾病定义标准,各家保险公司对疾病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这是真实的。 高于内地标准。 2007年起,保监会统一定义了25种重大疾病,这25种重大疾病占赔付比例的95%以上。

从辩证的角度看,有时候人说的“好”并不一定就是合理正确的。 例如,对于发生率超过重大疾病70%的恶性肿瘤(癌症),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险并不包括甲状腺癌。 我们当然可以据此认为内地的抗癌责任更好、更全面,但其实香港的做法也有它的道理。

甲状腺癌有一个特点:发病率高,但治愈率也高。 更重要的是,这种病的自付费用通常只有几万元。 甲状腺癌与百万医疗产品中的万免赔额非常相似:通过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数额并不多,不会对家庭造成经济风险。 一旦排除,产品价格将大幅降低,堪称“实实在在的实惠”。

排除甲状腺癌责任,让重疾险价格更实惠。 大陆能效仿吗? 不。 2018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检查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不得从事以下行为:

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在恶性责任中单独处理甲状腺恶性肿瘤。 责任设计不合理,保险金额设置偏低,变相降低了产品的保障范围。

事实上,保险公司对此有抱怨: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如此之高,以至于整个重疾险的定价都受到了影响。 如果排除,可以降低价格,让更多的消费者受益……

银保监会:“等一下,那甲状腺癌责任排除好处多多,消费者能看得懂吗?客户得了甲状腺癌就是癌症,却得不到赔偿.消费者怎么看?

保险公司: ...

银保监会:“甲状腺癌不能排除,就是这样。”

又如,对于脑中风的后遗症,内地重疾保险明确了中风的具体表现,如单肢或多肢丧失功能,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即可。 但香港的重疾险只要求“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似乎范围更广。 但是,定义越宽泛,操作起来就越困难,潜在的争议和纠纷也就越多。

因此,疾病的定义是不是越广越好,包括的疾病越多越好,这些问题都需要辩证地看待。 这种争论经常在香港和内地的保险代理人之间上演。 你说这两种病的定义比较广,我说这三种病比较全面。 在这种情况下,混乱很常见。

便宜的价格?

以前是,现在不是了。

保险产品的价格取决于它承保的风险的发生率。 这个看似显而易见的事实可能不是事实。

事实上,香港的平均预期寿命比内地长,死亡率也比内地低,所以香港的定期人寿保险比内地便宜。 这个很好理解,那么为什么在人均寿命领先全球的中国香港,定期寿险的价格却远高于新加坡呢?

保险产品的价格不仅仅取决于风险的发生率。 这就好比一瓶农夫山泉,其成本主要由取水成本、运输成本、营销成本三部分组成。 只看一个因素不足以得出结论。 同理,重疾险的费用也包括预定利率、重疾发生率和费率三部分。

香港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较高,期限为终身,因此长期复利带来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与内地相差不大的重疾发病率,以及保费率远高于内地,让本应出现在国内的低价产品没有出现。香港保险市场。 坦率地说,作为客户,你最终看到的是产品的整体价格,并不关心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对比情况。 只要最终的产品价格具有可比性并且可以接受,就足够了。

小蔡经常和身边的精算师开玩笑说:你们这些精算师天生就是“聪明人”,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 如果选择去香港购买保险,需要经过漫长的旅程,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 以后如果要改保、申请理赔等,都免不了去香港,这些费用也应该算在决策范畴内。 由于在香港买保险是从消费升级的角度来评估的,所以只看价格不应该是消费决策的全部。

香港保险便宜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您同意该价格并承诺满足您自身的需求,则您可以履行如实披露义务并了解潜在风险。 如果你能做到这四点,你就是一个完美的客户。

听听政府怎么说?

香港买保险攻略_怎样买香港保险_香港买保险 宝宝两岁

是每一位内地金融从业者的必修课和实务标准。 关于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的问题,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认真听听监管部门的说法。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和保险监管机构一直在强调两件事:一是不得违规购买香港保险;二是不得违规购买香港保险。 第二,即使没有违法违规,也不建议购买香港保险。

究竟什么是“违法违规”? 您可能听说过“地下政策”一词。 如果你的香港保险合同是在内地签的,而不是去香港签的,那么既不受国内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属于“地下保单”。 这种所谓的“地下保单”风险很大,是监管部门界定的非法代购的典型。 此外,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要求,转移资产的,必然受到法律的严惩。

如果我亲自去香港购买保险,在外汇限额内用打工赚来的血汗钱购买保险,为何“不推荐”? 因为在监管部门看来,去香港买保险的风险是不可控的。

首先,从外汇管理的角度来看,内地居民携带大量外币购买金融产品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严格监管的行为。

其次,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如果你以后购买的金融产品发生纠纷,谁来管?

2016年,香港保险在内地火爆之际,保监会发布措辞严厉的《中国保监会关于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风险提示》,恳切呼吁内地居民“谨慎购买保险” ,强调以下风险。

首先是汇率风险。 假设你每年要交10万美金,一旦外汇政策发生变化,没有办法换汇,你拿什么来交续期保费?

二是收入风险。 保险公司销售分红保险时,会显示分红收入。 与内地不同,香港保险监管部门并没有严格限制分红的展示。 由销售人员说出他们想要什么。 如果销售人员夸大其词,实际分红达不到预期回报,消费者该怎么办?

三是纠纷风险。 误导销售、虚假通知等引起的纠纷发生在香港,诉讼也在香港发生。 高昂的诉讼费,不同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你能应付吗?

毕竟监管部门只是想跟你说两句。

第一句话,不要老想着把人民币变成海外资产。

第二句话是,不要老想着赚钱。 如果分红没有达到预期,或者拒赔你不说实话,谁也帮不了你。

第一句话可能与我们大多数人无关,毕竟贫困限制了我们的流动性。 但是第二句话真的是对我们说的。

五年来,想必很多从业者都知道,有多少内地客户在香港购买保险的信息披露不实的案例。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炸弹总有一天会爆炸。 香港的保险业奉行诚信至上的原则,健康通报也比较严格。 再加上香港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备,客户永远不会被视为所谓的“弱势群体”,但他们会说到做到。

香港买保险攻略_怎样买香港保险_香港买保险 宝宝两岁

迁就补偿,人道对待,心安理得,做错事还得意,说来有点可悲,有点讽刺。 制度更健全、制度更完善才是保险市场健康的应有之义。 但对于内地消费者来说,这些规定似乎并不合理,因为很多消费者还没有“进化”到这个阶段。

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可厚非,但内地很多保单持有人并不认为自己是成年人。 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无论如何,我不能受苦。 当然,这不仅仅是保险业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

更理性,更善于分析

保险业有一个普遍的看法:保险嫌穷爱富。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香港保险业,甚至更适用。

现在,香港市场每售出10份保单,就有3-4份来自内地客户。 更为关键的数据是:内地客户平均支付的单期保费为400万元,远高于香港本地客户。

“资产海外配置”这六个字很有吸引力,也很有阶级属性。 在迪拜买游艇,在曼哈顿买房产,肯定与中产无关,所以很多人都在寻找其他象征高端生活的消费品。 香港的保险正好符合他们的需要。

某日,小菜突然发现,一位曾经在朋友圈晒下午茶照片的精英白领,出具了一份香港某保险公司的保单,保单上的文字是:

谢谢老公带我去香港买买买,还给我买了美元保险。

无论哪个保险更贵,哪里的规则更严格,随着香港与内地往来日益频繁,保险业的整体发展与合作也是必然趋势。 2017年,中国保监会与香港保监局签署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双方监管制度等值互认。 这不仅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参照内地偿付能力评估标准对香港保险公司进行评估,也意味着两地保险市场将进一步开放融合。

因此,如果您愿意接受跨境保险的一系列潜在风险,并且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那么就多了一个选择。 在这里,小菜总结了一些家庭在香港投保的共同特点,供大家做决定时参考:

第一,家庭年税后收入不低于50万元。 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仅香港重疾险每年的保费就达3万元至4万元。 如果考虑其他种类的保险和投资预算,再加上往返交通和住宿费用,尤其要评估自己的经济实力。 对于长期在内地出生长大的普通家庭来说,内地的保险产品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无需远赴香港。

二是美元资金存在客观需求。 比如,父母打算用美元送孩子读书,提前存钱。 消费价值比投资价值更重要,这也意味着家庭能够承受美元资产的波动。 就像自用的房子一样,在一定范围内不用担心涨跌。

三是需要在海外长期居住甚至移民。 在内地的大病保险理赔往往需要公立医院的诊断证明,不适合居住在海外的人。

四是要找到足够专业的香港本土保险公司。 在香港,由于产品的复杂性,引进专业人才必不可少。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