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周恩來年譜》記載,“1960年5月14日,中越兩國總理發表聯合公報。(周總理)當日到南寧。15日,到桂林、長沙。”這張照片就是拍攝於1960年5月15日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碧蓮峰亭子中,背後就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這張照片非常珍貴,因為我們看到瞭周總理和鄧穎超夫婦、陳毅和張茜夫婦罕見的合影。大傢都笑容滿面,一看就是心情很好,這樣的場景給人感覺無比美好。長久以來,絕大多數人對陳毅夫人張茜可能不太瞭解。
照片中張茜38歲,雖然穿著樸素的衣服,可氣質非凡,風韻猶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張茜在新中國成立後一度擔負著外交工作,是“夫人外交”的代表性人物,她精通五種語言,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外交夫人”。
張茜,1922年出生於湖北武漢,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傢閨秀。張茜父親頗為開明,他認為女孩跟男孩一樣,也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張茜從小就接受瞭新式教育,並逐漸萌生瞭把一生奉獻給救國救民的行動中,她開始積極關註中共領導的革命力量。
1937年9月,為積極動員廣大婦女參加抗戰,中共中央組織部制定瞭《婦女工作大綱》,要求在婦女工作中堅持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以動員婦女力量參加抗戰,爭取抗戰勝利為婦女工作的基本任務。”
在中共的號召下,無數愛國女性紛紛參加瞭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等。當年,15歲的張掌珠在參加新四軍報名表上寫下瞭“張茜”這個名字,茜有紅色的意思,而茜草的根是紅色的,可以做成染料,去染紅世界。
從此之後,新四軍中多瞭一個意志堅定的女戰士,這裡張茜遇到瞭陳毅。在一封給陳毅的信中,張茜寫道:“我愛這戰鬥的春天,我愛這春天的戰鬥。”1940年春節前夕,張茜和陳毅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地江蘇省溧陽縣水西村結為瞭夫婦。
兩人結婚很簡單,沒有任何儀式。陳毅給張茜的禮物是隻有一首名為《佳期》的愛情詩歌:
“燭影搖紅喜可知,催妝為賦小喬詩。同心能償渾疑夢,註目相看不語時。
一笑艱難成往事,共盟奮勉記佳期。百年一吻叮嚀後,明月來窺夜正遲。”
關於跟張茜結為夫婦,陳毅曾在《流水日記》中寫過這樣一段話,“總結結婚十餘年,我甚得她的幫助。傢有賢妻,男兒不遭憤事。此語信然。”這番話是陳毅的肺腑之言,也是他經歷諸多事情以後的真情實感。
張茜和周總理合影
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長時間兼任外交部長。隨著周總理的工作越來越繁重,加上新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外事任務接踵而來,周總理需要一個處理外事工作的幫手,最終陳毅於1954年9月28日在全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上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
當時東南亞很多國傢領導人訪華時,都帶著夫人一起,而中方卻沒有一個固定的夫人負責接待,每次都臨時找一個人,這樣參與接待工作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在這樣的背景下,陳毅為打開夫人外交的困局,主動動員張茜跟自己一起參與接待外賓的工作。
當時張茜在文學翻譯上頗為成功,這也是她的最大愛好。但是,張茜毅然聽從瞭陳毅的安排。陳毅感動地說:“我知道你是為瞭我放棄瞭很多。不過我不也是轉行瞭好幾次嗎?在軍隊待瞭20年,不也轉向城市管理瞭嗎?這不又轉向外交瞭。為瞭革命,為瞭國傢。我們倆一起幹吧!”
就這樣,張茜成為瞭新中國“夫人外交”的首位固定人選,而她因出色的表現贏得瞭大傢的稱贊。張茜的儀態、非凡氣質往往在國際交往場合發揮出獨特作用,尤其她的美貌和高雅舉止經常在外交場合成為亮點的存在。
更為重要的是,張茜的精通多國語言,這使她能夠與不同國傢的外賓進行深入的交流。據資料,張茜代表國傢出國訪問21次,並參與接見很多來華訪問的總統夫人、王後、公主、首相夫人、總理夫人、部長夫人和婦女界人士等,這為新中國外交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出瞭很大的貢獻。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