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期,大傢都背過「休克、燒傷補液原則」:
先快後慢、先鹽後糖、先晶後膠、見尿補鉀、適時補堿。
休克補液,為什麼「先鹽後糖、先晶後膠」?
該部分參考整理自 2016 版《急性循環衰竭中國急診臨床實踐專傢共識》。
1. 說說休克治療
休克(急性循環衰竭)的表現:組織灌註不足!意識改變、尿量減少、皮膚濕冷等。
休克治療目標:改善氧利用障礙及微循環,恢復內環境穩定。患者休克瞭,你得趕緊擴容啊。
補液也是「液體復蘇治療」的通俗說法,這裡的液體包括:葡萄糖水、生理鹽水、電解質、膠體、血液、酸性或堿性液體等等。
提示:液體復蘇不能抗炎啊,循環改善過來瞭,還得抗炎啥的。
2. 扒扒補液原則
(1)為啥「先鹽後糖」?
先補糖:糖會代謝,因為糖經過代謝後還會形成低滲液,而且擴容性比較小,因此影響吸收。快速輸糖水還容易導致應激性低血糖,結果更糟。
先補鹽:鹽水能擴容,在補液過程中可以選擇速度較快的靜輸方式,還能同時使用多個靜脈通道進行補充,這樣才能充分使補液擴容,快速吸收。
你得先把電解質補充足,先輸葡萄糖容易造成電解質紊亂。如果先糖後鹽,糖被細胞攝取利用之後,血漿滲透壓將極速下降,會導致水中毒。
(2)為啥「先晶後膠」?
晶體溶液可以有效的糾正體液及電解質平衡,而膠體溶液是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環,提高血壓。
先膠體:血容量是上去瞭,你電解質反而更加失衡。這個跟「先鹽後糖」說法差不多的。
先晶體:能補充血容量外,由於容易滲出血管壁,還能恢復組織間液;還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疏通微循環,有利於氧氣的運送和細胞代謝。
膠體不易通過細胞膜,會產生細胞內外滲透壓差,如果先膠後晶,會導致紅細胞等脫水。而先補晶體液,則會平衡分配到細胞內外。
(3)為啥「先快後慢」?
液體應快速輸註以觀察機體對輸註液體的反應,但要避免過快而導致肺水腫,一般采用 300~500 mL,液體在 20~30 min 內輸入,先快後慢(心源性休克患者除外)。
「先鹽後糖、先晶後膠」已經過時瞭?
學生時期,老師們一直在強調休克需要快速擴容;但是近年來,有學者研究發現,休克時快速大量補液反而會加重出血,更容易導致患者死亡。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
同樣是休克,但每位患者的情況都不一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是重點。
「先鹽後糖、先晶後膠」作為一般補液順序而言,是完全正確的。但是,並非每一位患者在休克時「晶膠鹽糖」都需用上,最重要的是建立「個體化復蘇」方案,一切從實際出發,邊治療邊觀察邊調整。
編輯:江一 陳小北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