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均壽命越來越長,這也讓我國逐步進入瞭老齡化社會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年齡>65歲的老年人人口達到瞭1.9億,占總人口的13.5%

養老問題成為瞭社會性難題,近年來越來越多新型養老方式映入眼簾,這些養老模式究竟如何呢?

01

選擇“抱團養老”的老人,

結局怎麼樣瞭?

抱團養老是當年十分“火”的一個養老方式,憧憬的場面是一群同齡人在一起釣釣魚、跳跳舞,生活快樂不已,但抱團養老真的有這麼好嗎?

01、50個老人買房抱團養老,結局卻是曲終人散

1997年,上海有22位老人眾籌買瞭村裡的一套房子,一起抱團養老。開始的時候生活的確很愜意,可以經常去鄰居傢串門,相約一起出門旅遊。

後來,陸陸續續又有很多的老人入住,他們的隊伍一度壯大到瞭50多人

但隨著入住人數越來越多,各方面的問題也逐漸凸顯

有些老人傢裡條件比較好,不願意委屈自己,從來不省電。生病時,傢人很快可以將他們接走去接受正規的療養。有些則經濟條件一般,日常生活能不用電就不用電,處處節省。出現小病痛時,也隻能自行忍著。

長期生活方式的分歧、疾病的侵擾,讓老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問題也越來越多,最終結果就是老人紛紛搬離瞭這裡。

抱團養老模式執行瞭15年後,最終卻以曲終人散收場

02、30年老友抱團養老,最後卻以“散夥”收場

天津同樣存在一群這樣抱團養老的老年人,他們各自都是20~30年的老友,約定一起住在其中一位老人傢,每個月交1000的夥食費

但很快問題就出現瞭,有些老人退休金高,覺得想吃好的,可以多加錢。但退休金低的老人卻不樂意瞭,他們認為吃的將就就行瞭,做多瞭浪費。

在傢用電器壞的時候,維修更換費都需要平攤,夥食費老是不夠用,經濟條件一般的老人心裡有意見,總覺得錢被貪瞭。

因為錢的因素,導致老年人們內心的隔閡越來越多,最終以散夥收場,中間還有好多位交往幾十年的老人彼此之間再也不聯系瞭。

從以上事例中不難看出,老人們之所以會以散場收尾,主要是原因在於不同人之間的金錢觀不同,且經濟層面的差距也很大

長期生活在一起,會逐漸累加問題,到最後逐漸分崩離析。

02

不依賴子女的“新型養老”,

你會選擇嗎?

除瞭抱團養老外,還有不少新型的養老方式,這些方式或可以多進行瞭解。

1、互助養老

互助養老是指老人為年輕人提供低廉的住房,減輕生活壓力。而年輕人為老人提供情緒價值、陪伴,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老人一些生活上的幫助。

2、酒店養老

酒店式養老是給予酒店相關費用,保證老人的生活起居,老人可以不用自己動手就享受到一日三餐,也不用收拾房間。閑暇時,可以外出散步、鍛煉,或者是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3、旅居養老

和同齡的好友,相約一起去一個風景好、氣候好的城市旅居,當感覺這個地方有點待膩瞭,可以繼續轉戰下個地方,感受不同城市的風情。

4、傢床養老

傢床服務是指依托有資質的養老服務機構,將服務延伸倒老年人傢中,讓其在傢中就可以享受到專業的照護

數據顯示,南京地區已經建成瞭5701張傢庭養老床位;青島簽約的老人數量達到瞭1.4萬人次;北京預計在2025年建設1萬張以上的傢庭照護床位。

03

老人不妨長些“心眼”,

晚年養老才更幸福!

對於老年人來說,在晚年時期想要過得幸福,不妨長幾個“心眼”。

一是對自己多個“心眼”,跟上時代的進步,可以學學使用智能手機,多瞭解一些新鮮事物。這樣做不僅不會被社會淘汰,還能與年輕人有更多的話題。

二是對陌生人留“心眼”,不要相信平白無故的善意。尤其是涉及到錢的問題,建議要與子女傢人多溝通,不要自行轉賬付錢購買保健品等物。很多保健品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傷身。

三是對子女留個“心眼”,最好給自己留一筆養老金備用,把錢全部交給子女會讓自己處於被動狀態。

養老問題需要全社會引起關註,老年人要根據自身的傢庭條件等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模式,不用固步自封。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