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就診人數增加瞭20%左右。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陳紅梅提醒:秋季是抑鬱癥等“情緒病”的高發時段,公眾要註意識別不良情緒,警惕“悲秋綜合征”。

“這段時間我睡眠質量特別差,白天沒精神,心情也不好。”陳紅梅的診室裡,30多歲的王女士頂著黑眼圈,自述“病情”,“我從事財務工作,越到年底越忙。最近,已經出現入睡困難、清晨早醒的情況,而且情緒日益消沉,尤其是一到天色陰沉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流淚,感覺生活無趣、工作無意義,一切都沒什麼意思。”

經診斷,王女士是出現瞭輕度的抑鬱和焦慮癥狀,屬於“悲秋綜合征”的一種。

“最近,有不少類似的患者就診。過去,深秋才是精神科最忙的時段,最近兩年峰期有所提前,今年立秋後接診人數就開始‘抬頭’瞭。”陳紅梅說,“悲秋綜合征”的誘因一般包括:秋冬交替,萬物凋零、氣溫變化大,人們容易產生傷感情緒。加上臨近年底,工作壓力大,容易產生不良情緒等。

陳紅梅提醒,“情緒病”高發時段,公眾要提高自身對抑鬱等不良情緒的識別能力。入秋後光照減少,導致人體激素分泌、睡眠節律出現變化。抑鬱癥或抑鬱情緒早期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出現失眠或嗜睡等睡眠問題。這些問題從側面反映瞭情緒的波動,也可能導致精神消沉、思維遲鈍、倦怠乏力等身體癥狀。頻繁出現煩躁情緒,比如“看什麼都不順眼、不順心,喜歡挑毛病”,也可能是“情緒病”的前奏。

如何預防“悲秋綜合征”

●可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尤其是天氣晴好時,出去多走走。既接受光照、調節激素分泌,又能欣賞美景,轉移情志。

●適量增加運動量也能平靜情緒、緩解壓力。

●面對壓力時,還可以通過列清單的方式,將待辦事項分輕重緩急排序處理。狀態實在不好時要允許自己停下來,以免把“弦”繃斷瞭。

●學會“借力”,比如向親人、朋友傾訴等,必要時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此外,已經確診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秋冬季節不要擅自調藥、停藥,遵醫囑治療。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