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衛健委發佈的《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中明確規定,醫務工作者應「不收受患方紅包」。

盡管醫生們都明確拒絕紅包,但仍然有患者想方設法悄悄塞一個紅包進白大褂,或者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夾上幾張百元大鈔。

為瞭弄清楚這些層出不窮的紅包究竟是從哪來的,北京醫院劉韜滔醫生團隊做瞭一項研究,從年齡、地域、疾病等維度,納入 28 個省市、上千名患者數據進行分析。

以下是論文一作兼通訊作者劉韜滔的解讀:

本文作者:劉韜滔,北京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中國科普作傢協會會員

如果你是醫生,你收過患者紅包嗎?如果你是病人,你給醫生送過紅包嗎?醫療紅包市場究竟有多大規模?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哪裡的患者最喜歡送紅包?送瞭紅包就能夠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嗎?

為瞭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專門做瞭一項研究。

medRxiv 截圖

(註:論文作者劉韜滔、段耀琮、羅希,其中劉韜滔、段耀琮為共同一作)

我們研究團隊基於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5 年和 2018 年數據庫,納入 45 歲以上在受訪前一年內接受至少 1 次住院治療的中老年人群,進行數據整理與分析。目前論文已在 medRxiv 預印形式發表。

我們發現,中老年住院患者送紅包發生率約為 1%,即每 100 例中老年住院患者中就有 1 人會給醫生送紅包,在部分城市這個比例還可能更高。

每 100 例中老年住院患者中就有 1 人送紅包

由於 CHARLS 調查研究在全國 28 省直轄市進行市縣鄉分層抽樣,該研究結果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我們根據受訪者最近一次住院治療是否向醫生饋贈紅包分為紅包組與非紅包組。采集兩組患者的人口學數據(年齡、性別、婚姻、居住地省份、城鄉居住地、經濟收入、教育程度)、自我健康評分、住院總費用、是否痊愈出院等變量,並進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研究流程圖

根據數據庫提供的問卷調查結果,納入 2015 年的 2767 名住院患者中,34 名(1.2%)受訪者表示支付過醫療紅包;而在 2018 年的 3323 名住院患者中,48 名(1.4%)受訪者表示支付過醫療紅包。

對比 2015 年與 2018 年數據,中老年住院患者送紅包發生率約為 1%,結果基本一致。而且提供醫療賄賂的患者一方,不用擔心來自法律和道德的譴責,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該問卷結果的準確性。

45 歲及以上住院患者給醫生發紅包的地區分佈;2015 年(上)、2018 年(下)

兩次橫斷面數據結果表明,在部分省份——主要集中於華東、華北以及東北——醫療紅包發生率可以達到 2%,高於 1% 的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在影響患者是否向醫生饋贈紅包,地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這種贈送紅包的地域文化與經濟水平、傳統觀念、醫療市場規模可能都有關系,但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

比如,在熟人社會體系常年運轉的地區,找人「辦事情」的想法根深蒂固,會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在尋醫問藥的過程中派送紅包,否則就會擔心「不好使」;而在市場經濟更加發達的地區,也許患者更願意為獲得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埋單」。

紅包發放回歸模型變量的森林圖;2015 年(上)、2018 年(下)

本研究中受訪者中的住院患者比例約為 15%,平均每年住院 1.6 次。根據 2020 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中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約為 2.64 億。因此,粗略保守估計,這些中老年住院患者每年會發大約 60 萬個紅包。另外,數據庫還提供瞭調查前一年門診患者發紅包的概率,2015 年為 0.32%(13/4079),2018 年為 0.37%(12/3255)。

對於 45 歲以下年齡段患者,由於人口結構分佈不同,年發病率也不同,難以估計其門診和住院患者比例和提供紅包患者數量。但是兒科醫療資源在中國醫療市場更為稀缺,傢長更願意為子女購買醫療服務。這些龐大的數據代表瞭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的醫療行為,會損害正常的醫療市場。

手術患者更願意送紅包

有些地方的患者會固執地認為,額外派送紅包是就醫過程中所必需的。

三級甲等醫院在中國醫療市場中代表瞭高級別的醫療服務,因此會有更多的醫療賄賂行為發生。但數據結果表明,醫院級別並不是患者送不送紅包的直接影響因素。患者是否願意送紅包,真正有統計學差異的變量是手術治療與患者年齡。

傳統上,患者也更願意為手術醫生提供紅包而不是內科醫生。因為患者認為外科醫生相較於傳統的內科醫生,提供瞭更多的技術服務。患者甚至會擔心,手術醫生會因為沒有收到紅包而不能有質量地完成手術。

這些研究數據結果都與我們生活經驗相符合。患者應該有免於恐懼的自由,這包括不需要擔心因為不賄賂醫生而在醫療過程中受到傷害。

送紅包組和未送紅包組受訪者相關特征雷達圖(2015 年)

送紅包組和未送紅包組受訪者相關特征雷達圖(2018 年)

另外,更年輕的中老年患者更傾向於送紅包,可能是因為他們有更好的財力和購買意願,以及對未來生活質量更高的期許。臨床工作中可以看到,很多高齡老人自身經濟條件並不差,但是重癥患者已經失去瞭支配自己財富的能力,他們能否獲得更好的醫療資源,取決於老伴和子女的意願。

贈送紅包並不會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我們使用患者出院時是否痊愈來反映治療效果。讓人欣慰的是,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送不送紅包並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但前提是能夠獲得相當的醫療資源。

住院病人是否康復的回歸模型中變量的森林圖

有統計學差異的變量包括患者下肢運動能力與健康自評,這兩項變量反映瞭患者自身的健康狀態。另外 1 項有統計學差異的變量是手術治療,這可能是因為有一部分外科疾病可以通過手術治愈,而中老年患者的內科疾病通常都隻能緩解。

不過很多時候,患者贈送紅包並不僅僅是為瞭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還需要更好的就醫體驗。比如可以更加方便地詢問病情,獲得更加詳細的咨詢;能夠更快地獲得擇期手術與擇期治療等等。但是對於患者的就醫服務體驗改變,我們研究中還缺少數據分析。

CHARLS 調查問卷中缺少患者提供的紅包金額與賄賂形式以及就診訴求,因此非常遺憾不能得到更詳細的分析結果。如果有基於深度訪談的社會調查研究,相信可以進一步滿足大傢的好奇心。

作者後記(滑動可查看):

對於稀缺的醫療資源,價格管制並不能降低實際交易費用,這是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就好像春運期間搶購火車票,當運力遠遠不能滿足出行需求的時候,固定價格的車票必然會在市場上被黃牛炒作。

患者賄賂醫生在中國實際的司法實踐中是按照非罪化處理的,他們幾乎不會有人會因此面臨法律風險。盡管他們賄賂醫生的目的可能是為瞭獲得更稀缺的醫療資源,比如盡早住院,接受檢查和治療,也可能是為瞭獲得更好的就醫體驗。但當送紅包成為一種常態,尤其是在公立醫院,對經濟條件無法承受這筆「額外開銷」的人來說,他們可以獲得的醫療資源勢必會被擠壓。

在私下的的道德評價體系中,很多患者與醫生均會認為饋贈紅包沒有什麼不妥。有的醫生認為,他們本應該獲取更好的技術回報。但是紅包等利潤可能並沒有被醫術精湛的醫生所接受,更可能是水平低下但是利益熏心的醫生所獲取,或者為具有資源分配權力的醫生所獲取,或者為中間介紹人所獲取。「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醫生的技術職稱和學術頭銜,不能完全真實反映患者購買醫療服務可以獲得的實際性價比。廣泛公開且透明的醫療信息,包含費用、住院時間、並發癥、服務體驗等準確的治療效果評價等,可以使患者和技藝精湛的醫生均獲益,通過市場調節並減少中間環節,同時改進醫療行為的公平與效率。

策劃:yuu. | 監制:gyouza、carollero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