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出現於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候最為潮濕悶熱的日子。今年的伏天在今日正式拉開帷幕,此次三伏長達四十餘天。漫漫暑伏時節,身體的健康不容忽視,養生之路卻也存在不少誤區,解決好這些誤區,才能更好地安然度夏。

綠豆湯雖好 但也傷脾胃

綠豆味甘,性涼,歸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解暑除煩、利水消腫、清膽養胃的功能,可“消暑氣”。一入伏天,綠豆湯可以說是傢傢戶戶必選的夏日消暑飲品之一。但就是這樣一碗簡單的綠豆湯,卻也存在許多的門道。

綠豆湯雖能解暑氣,但因綠豆中含有低聚糖,過量飲用會導致脹氣、消化不良甚至腹瀉現象,對脾胃造成傷害。因此不宜過多飲用綠豆湯,成人每周2-3次,一次一碗即可。

同時由於綠豆性涼,空腹飲用也會造成脾胃不適。尤其是寒性體質人群,空腹飲用易引發腹瀉、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炎炎夏日,冰鎮綠豆湯是綠豆湯成品中的“佼佼者”。然而冰鎮綠豆湯雖能帶給人及時的冰爽體驗,卻也易造成脾胃功能的失調、腹瀉。夏日大汗淋漓的朋友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也應該對冰鎮過的綠豆湯敬而遠之。

綠豆湯如若能夠與其他一些中藥材成為合作夥伴,互相搭配,便能讓這份消暑利器的功效“更上一層樓”。

例如“綠豆+薏米”,可以起到緩解因暑熱引發的水腫和脾胃不適的作用;“綠豆+桂圓”,可以減少綠豆的寒性,增加養心、補脾、安神的功效;“綠豆+蓮子”,蓮子具備補脾止瀉、養心安神的功效,與綠豆作為“合拍搭檔”,可以發揮更佳的清熱解毒之效。

但需要特別註意的是:老人、兒童、體質虛弱人群、經期女性以及孕婦都不宜飲用綠豆湯。

夏養三伏

還有三條常見誤區要知道

俗語道:“夏養三伏,冬養三九”, 三伏天是各類疾病的高發時段,除去最常見的消暑綠豆湯,以下還有一些常見的避暑誤區,請一並查收,以幫助大傢在日常飲食起居之中能夠舒適“入伏”,健康“出伏”。

牛羊肉食用可適量。盡管牛羊肉屬於溫補食材,但實際上,適量食用也無傷大雅,隻需註意烹飪方式即可。食用量以每日約為50g為宜,使用水煮、快炒、燴、燉的烹調方式。同時也可以搭配食用鴨肉、雞肉、瘦豬肉等偏涼性肉類。但對於素體陰虛、濕熱體質人群則不建議食用。

及時補鈉很重要。夏季出汗多,需要及時補鈉。長期鈉攝入過低,會導致人體電解質紊亂,出現頭暈、惡心、四肢乏力,嚴重時會危及生命。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薦,正常健康成年人每人每日需攝入5g鹽。此外,在大量運動出汗後,也可適量飲用電解質水或進食含鹽量高的食物以幫助人體鈉鹽的補充。

剩飯剩菜及時處理。伏天氣溫高,未吃完的剩飯剩菜即便放置於冰箱,不及時處理也會造成營養素流失或滋生細菌的現象,從而導致腹瀉等疾病發生。因此,在伏天儲存食物需嚴格按照食物說明進行保存,及時處理。

想要順利“度伏”?試試三伏貼!

在三伏天,除去自身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的相應調整,我們也可以合理借助 “外力”來幫助我們順利“度伏”。

中醫有“冬病夏治”之說,簡單而言即把冬天易發的病在夏天進行治療。“三伏貼”作為中醫療法的一種,是伏天中常用的一類治療方式。

其制作選用特定中藥材進行,以貼敷療法應用較為廣泛。外治法方法簡便,療效確切,安全無毒,且治療期間不會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敷於特定穴位,具備促進經絡循環和刺激氣血輸送進行治療的功效,主要適用於呼吸系統疾病人群。

在使用期間每伏需連續貼敷3日,每天貼三個穴位,貼6小時後取下。白天貼敷最佳。在貼敷期間忌吃冷食冷飲,忌煙酒油膩食物,有感冒發燒的患者暫時不貼。註意皮膚反應,如局部出現癢、痛、起泡等劇烈不適反應,可提前去除膏藥,並及時就醫。

同時需要註意,兒童的貼敷時間為2-4小時。如有出現發紅、微癢及燒灼感,可隨時揭去。如有發熱應暫停貼敷,皮膚有破損、對貼敷有過敏者不能進行貼敷。在貼敷當天,應禁冷飲和油炸食物、禁洗冷水澡和遊泳。

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對藥物過敏者、痰熱型、反復咳血、疾病發作期(如發燒、咳喘等)患者,以及2歲以下的孩子和妊娠期婦女都不適用使用三伏貼。

(本文資料源自“北京中醫醫院”微信公眾號、“中國中醫”微信公眾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