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協會 2023 年呼吸醫師年會暨第二十二屆中國呼吸醫師論壇(CACP 2023)於 2023 年 6 月 15~18 日在大連如期舉行。丁香園呼吸時間特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春濤教授專訪,現將采訪內容整理如下,以供讀者參考。

01

您在過敏性哮喘領域深耕多年,請問目前國內過敏性哮喘的流行病學現狀如何?它和非過敏性哮喘有何區別?

我們曾經於 2015~2016 年在國內進行瞭兩個大型流行病學調查,但其得出的發病率數據不太一致。而根據王辰院士等所做的 CPH 研究,中國成年人群的哮喘患病率是 4.2%,患者總數大約為 4570 萬人,至於過敏性哮喘的患病率,目前還沒有單獨的調查。但據國內研究顯示,其在成人哮喘中的占比大概在 60% 左右,而在兒童哮喘中的占比約為 70~80%。

過敏性哮喘與非過敏性哮喘的第一個區別是前者多由過敏原驅動,當患者暴露於花粉、塵蟎或黴菌等過敏原後,就會觸發哮喘發作。而非過敏哮喘常因一些非過敏原性刺激因子誘發,如大氣污染或冷空氣等,由於這類刺激物在日常生活中很難避免,所以,其癥狀多長期存在,而發作性特點不如過敏性哮喘那樣明顯。

其次,過敏性哮喘常伴有過敏性鼻炎、皮炎、濕疹等身體其他部位的過敏性疾病,而非過敏性哮喘多無這類表現。此外,非過敏性哮喘可能會合並慢性支氣管炎、COPD 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而過敏性哮喘則較少有這類合並癥。

第三,過敏性哮喘的發病年齡相對較早,好多都是從嬰兒期或兒童期開始發病,也有些患者可能在青少年時病情有所緩解,但到 20~30 歲,甚至 40 歲時又突然復發。而非過敏哮喘的發病年齡大多會相對晚一點。

第四,過敏性哮喘對於現有治療手段(包括抗炎治療等)的反應相對較好,而非過敏性哮喘中的部分類型,如所謂非 2 型炎癥介導的患者,或以中性粒細胞炎癥為主的患者,對現有治療(包括 ICS)的反應常不理想。

所以,總體而言,隻要能堅持正規治療,過敏性哮喘的預後大多較好,患者的肺功能可以長期保持在較好水平;而非過敏性哮喘中有很多患者的治療反應較差,肺功能受損比較明顯,預後也相對差一些。

02

對於過敏性哮喘的治療,目前國內的發展現狀如何?取得瞭哪些突破?

過敏性哮喘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一直以來就受到呼吸學界的重視,但在治療方面,除瞭生物靶向治療以外,目前並無太大進展。具體而言,國內哮喘治療的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奧馬珠單抗的使用極大改善瞭難治性過敏性哮喘的治療效果。作為國內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生物靶向治療藥物,其對於經常規治療和過敏原脫敏治療後效果不佳,而且 Ig 水平較高,經常有急性發作的患者,確有很好療效。此外,一些新的生物靶向制劑也將很快上市。

二是哮喘的過敏性機制重新受到重視。近 30 年來,隨著氣道炎癥學說的建立,許多業內人士甚至已經忽略瞭過敏性哮喘是一種過敏性疾病的事實。但近年來人們已經開始重新認識這一問題。包括避免過敏原接觸,抗過敏及脫敏治療在內的一些療法又重新受到重視,並在新編寫《中國過敏性哮喘診治指南》中進行瞭專門強調。

03

長期以來過敏性哮喘防治一直是臨床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請問國內目前對於過敏性哮喘防治還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第一個問題是臨床醫生對於過敏原的檢測不夠重視。包括特異性 IgE 檢測,或過敏原皮試等都很少進行。因此,應呼籲呼吸科醫生更加重視哮喘診治方面的過敏性因素,加強對過敏因素的識別與處理。

第二個問題是多學科協作機制需要得到加強。過敏疾病常有共同的發病機制,可能累及全身多個系統或器官。因此,對於過敏性哮喘也需要相關科室(如耳鼻喉科、變態反應科,皮膚科等)聯合協作,才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並取得更好防治效果。

第三個問題是科普宣傳力度不夠。目前,國內業界對於過敏性疾病的定義和命名仍然比較混亂,有過敏性、變態反應性或變應性疾病等多種名稱,這不僅讓很多臨床醫生感到混亂和困惑,更讓普通患者難以理解。因此,呼籲以後能遵從中文和普通人的表達習慣,統一使用過敏這一普通人更加瞭解和熟悉用詞,並積極普及過敏性哮喘的過敏性發病機制。

第四個問題是呼籲相關的臨床工作者,包括呼吸科醫生要積極探索一些更加有效的過敏性哮喘治療手段。例如目前所用的脫敏治療雖然有效,但起效很慢,周期很長,這就可以探索先用奧瑪珠單抗與其重疊治療一段時間,以期更快達到所需的標準治療劑量,目前,這項研究已有很多單位在開展。

本文首發於丁香園旗下專業平臺:呼吸時間,排版:超超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