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2023 年 QS 世界大學排名,印度 Saveetha 牙科學院(Saveetha Dental College)在全球牙科領域名列第 13,成為印度牙科學校榜首;其引用排名更是排到世界第二名的高位。

Saveetha 牙科學院

圖源:Saveetha Dental College

而 2 年前,這所學校的世界 QS 排名還在 500 開外。

短時間內學校排名大幅攀升,從名不見經傳到一躍成為世界排名前 15 、引用排名世界第二的牙科機構,這究竟是厚積薄發,還是另有蹊蹺?

靠自引撐起的高校排名

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我們先來看看 Saveetha 牙科學院在各個指標中的得分。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Saveetha 牙科學院在兩個項目中獲得瞭 100 分:文章的被引用和 H 指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高校的學術水平;而其他兩個項目的得分卻慘不忍睹。

圖源:QS 世界大學排名

面對如此詭異的情況,著名學術打假網站 Retraction Watch 和頂級學術網站 Science 紛紛開麥。

圖源:Science news

根據調查,盡管 Saveetha 牙科學院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引用次數最多的牙科機構,但這並不是一件多麼光彩的事情:為瞭達成這一成就,該學院涉嫌要求本科生進行大規模的自引。

靠本科生的自引來刷排名?這能刷上去多少?

別小看這種刷分模式,這所學校的本科生在過去一年就發表瞭 1400 篇被 Scopus 收錄的論文,甚至還有一名本科生一口氣發瞭 23 篇論文……

圖源:Saveetha Dental College

據報道,Saveetha 牙科學院為瞭提升自己的排名,每年都會組織一場特別的考試。該校的 500 名本科生需要在 4 個小時內,根據自己所進行的研究撰寫一篇 1500 字的論文。隨後,教師和學生會進一步對論文進行修改並在期刊上發表。

更為嚴重的是,Saveetha 牙科學院會在學生的論文中夾帶「私貨」。比如在論文中加入一個相對模糊的句子,例如描述某研究團隊具有「豐富的研究和知識」、「豐富的經驗」或「大量原創研究」,然後大量引用該校已發表的論文,一下引個幾十篇,甚至還包括與論文主題無關的文章。

圖源:相關論文截圖

該校的一位副教授表示,自 2020 年入職以來,自己的論文已經已經被引用瞭 1000 多次,且幾乎所有引用都來自 Saveetha 自傢……(1000 次是什麼概念......可能有些人這輩子被引用的次數都不會有 1000 次吧)

更加詭異的是,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引用是由誰、在何時添加的……隻能說,Saveetha 這波套路是真的花啊!

高排名,高學費

換來的卻是低質量的論文

為什麼 Saveetha 牙科學院要費盡心機提升自己的排名?

無他,唯為財爾。

印度一所大學的教授表示,高校努力提升自己的排名可以加強籌款並使學校能夠提高學費,而 Saveetha 牙科學院正是印度最昂貴的牙科學校之一,每年收費約 1 萬美元。對於印度的大部分學生而言,1 萬美元 1 年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但在上交瞭高昂的學費過後,學生們能收獲什麼呢?低質量的論文……

在這些學生已經發表的論文中,許多隻是對該校學生群體的調查結果,主題多為「牙科學生是否瞭解 XXX」,還有一些文章是科學價值很小的短篇論文,諸如社論、信件、短文等等。

圖源:論文截圖

對於 Saveetha 強迫學生自我引用的行為,出版商愛思唯爾和引文跟蹤公司科睿唯安都已經表示關註,並正在對 Saveetha 的引用模式進行審查。

Clarivate 科學信息研究所的研究分析主管在一封電子郵件中指出,在過去幾年中,該研究所註意到與 Saveetha 學院相關的出版物增加瞭 17 倍,其中許多是 Clarivate 不再收錄的期刊。

引用自己的論文,多少才算合適?

事實上,自我引用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相反,合理的自我引用其實是體現科研承接性的一種治學方法,我們可以從自引中很容易地瞭解一項研究的承續情況。

但這並不意味著 Saveetha 學院的行為就是沒有問題的,該學院批量自引反映出的其實是一種以量取勝的陋習。

不僅學術機構,一些研究人員也存在極端自引情況。2019 年一篇發表在 PLos Biology 上的一篇論文就探討瞭極端自引現象。

圖源:論文截圖

作者在論文中談到瞭一個特例:截至 2017 年,印度私立威爾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傢 Vaidyanathan 的 94% 的引用量來自他本人或合作者的論文。

作為一名極端自引者,Vaidyanathan 從自己的行為中受益,印度環境部長因為 Vaidyanathan 的高產和引用數據而授予其 2 萬盧比(約合人民幣 1738 元)的獎勵,表彰其成為印度最頂尖的學者之一。

不僅如此,該論文還指出,Vaidyanathan 並非個例,論文整理瞭一個數據庫,數據庫中至少有 250 名研究者的引用量有 50% 以上來自他們自己或合作者。

但目前學界對於極端自引並沒有很好處理方案,因為研究者有很多的正當理由來引用自己或同事的研究。

我們很難用一個量化的標準直接規定引用多少自己的研究才算合適,但在科研領域,隻根據引用率來評價一個研究者肯定是不對的。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