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守护人民健康离不开科技支撑。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明确要求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创新。从基层医疗设施的全面升级,到远程诊疗技术的广泛普及;从公共卫生体系的织密织牢,到全民健康素养的稳步提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全方位、深层次的健康中国画卷徐徐铺展。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高屋建瓴政策的接续赋能下,科技创新全方位嵌入健康产业,彰显其在人们生活中无可替代、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健康根基。
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健康中国50人论坛秘书长 于宏程
科技创新与人类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技创新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健康益处。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医疗更加精准和有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取健康知识和资源,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等健康监测设备的发展为健康管理提供了便利。然而,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对人类健康的挑战。科技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设备,互联网的普及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过度沉迷于电子游戏会给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危害,科技进步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人们运动量的严重匮乏,科技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些健康危害,这些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科技发展对人类健康的挑战,科技与人类健康需要实现协调发展。例如,科技研发应重视与人们健康的关系,积极开发健康友好型科技产品,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科技使用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依赖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只有这样,科技才能真正造福人类,促进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一、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并为医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
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学习与分析能力,被广泛引入医疗诊断流程之中。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极为关键。海量的医疗数据,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愈后情况等信息被系统地收集与整合。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对比等,从而为患者制定出更为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有力地提升了治疗的有效性。再者,云计算技术为医疗数据的存储与共享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平台。医疗信息能够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医生之间实现快速传输与共享,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使得专家会诊等远程医疗协作更为便捷流畅。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在医疗领域的融合应用,正持续重塑着医疗行业的格局,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带来了更为坚实的保障与希望。
二、优化健康管理方式
通过智能设备、移动应用等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帮助人们实现了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这不仅提高了健康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还使得个性化健康管理成为可能。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设备与移动应用等技术手段宛如贴心的健康管家,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各类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等设备可精准采集心率、血压、睡眠状况等多维度健康数据,并借助移动应用即时上传至云端。一旦数据出现异常波动,预警系统便会迅速启动,如当心率持续偏离正常范围时,手机便能即刻收到提醒通知。如此一来,健康管理的效率大幅跃升,无需繁琐的人工记录与定期体检才能知晓身体状况。同时,基于长期积累的海量数据,能为个体绘制独特的健康画像,量身定制饮食、运动、睡眠等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让每个人都能踏上专属的健康之路。
三、促进大健康产业智能化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推动了健康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无论是精密的医疗设备,还是各类医疗器械,都因物联网技术而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它们彼此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智能网络,使得医疗设备的远程监控成为现实。医生能够通过网络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患者的使用数据,实现智能化管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进行设备维护,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再看机器人辅助手术领域,其凭借高度精确的机械操作与先进的影像导航系统,在复杂的手术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与精准性。与此同时,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也为大健康产业开辟了新天地,它们能够快速处理海量的健康数据,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检报告、生活习惯等信息,通过深度分析,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价值,为疾病预防、个性化医疗、健康产品研发等提供有力依据,强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大健康产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
四、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尤其是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的突破性创新,为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使得大健康产业从以治疗为核心转向以预防为核心,成为数字时代的商业新蓝海。
生物技术领域,基因编辑技术的日趋成熟让精准医疗成为可能,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遗传疾病风险并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而数字技术更是重塑了健康管理模式,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的深度融合,使人们能够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自身健康数据,这些数据经云端分析后可即时反馈健康预警与个性化的预防建议。这种转变促使大健康产业重心从传统的疾病治疗逐渐前移至疾病预防。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健康管理、营养保健、数字化医疗服务等领域,开发各类创新产品与服务。这不仅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更高追求,也让大健康产业成为数字时代极具潜力与机遇的商业新蓝海,吸引着众多投资者与创业者竞相布局,掀起了一场大健康产业的创新热潮。
五、健康需求驱动科技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需求驱动了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投入和突破,推动了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
人们对健康观念的转变直接催生了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强烈渴望与需求。为了回应大众的期盼,各方力量积极行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开始向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倾斜。科研机构全力以赴开展前沿研究,企业也踊跃参与,加大研发投入,试图在这片领域开拓新的天地。从新型药物的研制到先进诊疗设备的开发,从智能医疗系统的构建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探索,科技创新的浪潮在医疗领域汹涌澎湃。这些持续不断的投入与突破,宛如强劲的引擎,有力地推动着医疗技术日新月异,持续迈向新的高度,为人类健康事业铸就更为坚实的堡垒。
六、健康产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大健康产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覆盖领域广、产业链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和集聚效应强等特点,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市场需求,推动了科技创新在健康产业中的深入发展。
大健康产业涵盖范畴极为广泛,从传统的医疗服务、医药制造,到新兴的健康管理、康复养老、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诸多领域均有涉及。产业链条之长令人瞩目,从基础的原材料供应、研发设计,到中端的生产制造、流通销售,再到末端的消费服务与反馈,环环相扣。因其广泛的覆盖与漫长的链条,其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还能在区域经济中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众多企业、机构与人才纷纷汇聚于此。如此丰富多元的产业特性,无疑为科技创新缔造了极为广阔的应用天地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科技创新在这片沃土上得以生根发芽,从智能医疗设备的研发应用,到大数据在健康管理中的深度挖掘,再到生物技术的突破创新,不断深入推进,为大健康产业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与发展动力。
七、健康数据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资源
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积累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优化算法等,从而推动医疗技术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
各类智能穿戴设备、家用医疗监测仪器以及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系统,源源不断地收集着海量的健康数据,包括心率、血压、血糖、睡眠模式、运动数据以及各类疾病症状信息等。这些丰富且详实的数据,成为了科技创新最为宝贵的数据资源。科研人员能够利用这些数据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让机器在大量数据的“滋养”下不断学习与优化,精准地识别疾病的早期迹象、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以及评估治疗的效果。通过对算法的不断优化,医疗技术正逐步摆脱传统的粗放式模式,朝着智能化与精准化大步迈进。例如智能诊断系统能够更精准地判断疾病类型,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依据个体数据更精准地制定,从而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为人类健康事业开启全新的篇章。
八、健康产业创新
在健康产业中,科技创新也推动了诸多创新产品的涌现。例如,无创血糖监测、扫脸血压监测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使得健康检测更加便捷和准确;而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医疗影像诊断、基因测序等技术则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以无创血糖监测和扫脸血压监测为例,这些前沿技术巧妙地运用了先进的生物传感原理与图像识别算法,摆脱了传统检测方式的繁琐与不便,无需采血或复杂的仪器佩戴,仅通过简单的扫描或接触,就能精准获取人体的血糖、血压数据,极大地提升了健康检测的便捷性与准确性。在影像诊断方面,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快速处理海量的影像数据,精准识别出各类病变特征,哪怕是极其细微的病灶也难以遁形。而基因测序技术借助大数据的强大分析能力,可以深入解读个体的基因密码,有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遗传信息,从而为其量身定制更为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显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与患者的康复效果,为健康产业的升级换代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技与人类健康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科技的发展为健康领域带来了诸多令人瞩目的益处,但不可忽视的是,科技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因此,为了实现科技与人类健康的协同发展,科技企业、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注重产品健康设计、加强健康教育以及积极研发健康友好型科技产品。只有这样,科技创新才能切实为人类谋福祉,成为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作者系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健康中国50人论坛秘书长于宏程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