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指出各地要积极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在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及质控、临床专病智能辅助决策等方面,构建决策模型和算法,智能生成临床专病诊疗方案,实现各类专病智能化、规范化、精准化全流程临床诊疗辅助,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去年5月,医联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国内首款医疗大语言模型——MedGPT,主要致力于在真实医疗场景中发挥实际诊疗价值,实现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智能化诊疗能力。一年多时间内,越来越多的人在MedGPT帮助下获益。那么究竟其安全性如何?
12月1日,《未来医生会客厅》栏目以医疗大模型在儿科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研究为主题进行线上直播,会议特邀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蔡栩栩分享临床真实案例,原西安市儿童医院主治医师、未来医生全职医生耶东强一起在线分析,探讨医疗大模型如何在儿科领域筑牢安全防线。
MedGPT打破了传统诊疗模式
耶东强介绍,MedGPT是通过收集足够信息并做出符合医学的决策,以“治愈”为目的而进行人机交互。在 预训练阶段就使用了超过20亿的医学文本数据,微调训练阶段使用了800万条的高质量结构化临床诊疗数据,并投入超过100名医⽣参与人工反馈监督微调训练,在储存了大量的典籍文献、临床案例后,通过学习、记忆、储存,可以对患者输入的临床诊疗信息自动调取储存和记忆,并对诊疗内容进行处理,有效提升模型的疾病特征判断与模式识别能力,确保医疗准确性。
目前,类似MedGPT等医疗大模型在儿科诊疗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果,有不少实际应用案例,既体现了医疗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也为儿科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耶东强通过随机抽取的5个真实案例,展示了医疗大模型在具体病例中的表现和价值。蔡栩栩逐一分析,同大家一起探讨AI诊疗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
在其分析的首个患儿是一名8岁女童,其问诊时发烧至39度,伴有关节疼痛等。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问诊时的优点包括“不知疲倦,问题较多,可同时为多人服务”等优点,具备人工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审查AI医生创建病情小结以及给出详细的用药建议时,蔡栩栩判断其初步用药合理,同时补充道,建议患者线下具体检查,同时建议人工智能在问诊时咨询的问题可更加具有针对性一些。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MedGPT及未来医生在儿科问诊应用中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作为前沿技术,对临床赋能,成为医生的好帮手。
(AI对流行性感冒的处置意见与治疗手段)
AI医生实际病例中的有效应用
再看其他病例。第二个病例是患有过敏性鼻炎的8岁男性患儿,其经常流鼻血,在经过问诊后AI医生给出了对症治疗的方案。
第三个病例是疑似过敏性紫癜的10岁女患儿,AI医生给出了必要检查清单和其他建议。通过这两个病例,蔡栩栩认为AI问诊过程中的对话缺乏连续性、深入性,这样得到的病史信息比较片面,影响判断病情轻重、过敏源等。同时,MedGPT的数据库信息是否及时更新这点也很重要,可以减少无关的问诊。例如过敏性紫癜被更名为IgA血管炎,这些前沿的医疗成果和技术也该被MedGPT同步学习、记忆,将新知识应用在诊疗中提高准确性。
第四个病例是解读7岁女孩的口腔X线片,患儿家属诉求是需要矫正或正颌,AI医生很快给出一份治疗方案,骨性分析、牙性分析、软组织分析等并详细说明。这表明AI医生能够全面分析数据,精准抓取关键信息,体现了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让蔡栩栩也为之赞叹。
最后的病例是来自于从心理科出院的14岁女性患者,其存在手抖症状,AI医生分析了药物影响,从多个角度给出建议。用药建议方面,蔡栩栩认为AI医生给出的建议和结论较为宽泛,当然其附上了堪称“说明书”的大段介绍,利于患者更好了解药物情况并综合判断,事实上,患者仍需进一步到线下找医生进行改进医疗方案,以分清主次。
总体来看,AI医生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断较准,在儿科应用领域的诊断准确性有明显优势。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目前在线上诊断尚不完善,离不开医生的审核,人工智能对某些特定群体或病情变化快的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还有待提升。当然作为临床辅助手段,其做到这一步已非常不易,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将更加宽泛和精准。
AI会成为临床医生最出色的“秘书”
在深度探讨环节,蔡栩栩还亲自体验了MedGPT的应用。她通过口述病例,和AI医生一问一答,AI医生给出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情评估和用药建议,提醒其及时线下就诊,蔡栩栩对此建议也较认同。
“AI会取代人类?”蔡栩栩表示,以目前医学发展的进程来看,AI更多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使诊断、治疗会有一个新的飞跃,医生能被AI完全取代还是遥遥无期的。
耶东强同样表示,AI对临床医生有着巨帮助,尤其是在实用性与辅助决策能力方面。正如文件《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中所写,目前AI在影像学、临床专病、基层全科医生、手术智能辅助规划、放射治疗靶区智能辅助勾画、智能门诊分诊、智能就医咨询、智能预问诊、智能陪诊、智能随访、智能满意度调查、智能患者院后管理、智能病例辅助生成、处方前置审核智能辅助、临床用药及指导智能辅助、医保智能审核、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中药智能审方、智能医疗文书质控辅助、智能健康管理、传染病智能检测、智能老年人健康管理、手术机器人等84个场景有着出色的辅助能力和辅助手段。
现场不少临床医生也表示,它既可以作为辅助医生常规问诊、读片的工具,也可以成为供给医生参考的知识库,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到了诊断真正的关键决策环节,还是需要医生的审批确认。也有朋友表示,线上接诊与线下接诊的流程没有太大区别,通过病史采集、问诊等步骤给出诊断报告,针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给出诊疗建议,包括居家观察、缓解治疗、线下完善检查并确诊治疗、及时医院就诊、120协助等,以针对性的智能分析给出最合适的方案。
这场围绕医疗大模型与儿科诊疗价值的研讨圆满结束,大家对医疗大模型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MedGPT已经具备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智能化诊疗能力,可通过多轮问诊引导患者收集足够的诊断决策因子,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此外,MedGPT拥有近3000种疾病的首诊能力,同时其也具备还能在诊疗过程中实时辅助医生进行决策,如治疗方案的选择、药物剂量的调整等,这与国家卫健委正推行的政策遥相呼应。某种程度上说,以Med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着产业不断升级,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着力量。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