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以“助推‘全生命周期’健康体系建设 加快健康产业结构升级”为主题的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2024(第五届)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之际,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理事长、原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金星华宣读了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原常务副主席齐续春为大会发来的贺词。贺词中,齐续春副主席指出,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锚定 2035 年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更加突出卫生健康服务的系统连续,更加突出改革的系统集成,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齐续春副主席强调,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要着力解决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为到2035年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理事长、原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 金星华

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组委会副主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原会长、原武警部队卫生部部长李深代表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为大会致辞,他指出,健康是关乎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关键基石,健康发展,是政治责任与民生需求的有机统一。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政府各级部门协同作战,形成了保障人民健康的强大合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人民的健康福祉得到了坚实有力的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他强调,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为我们提供了健康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借此契机,凝聚各界力量,以雁阵效应,将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推至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强劲动力,推动我国健康事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健前行。

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组委会副主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原会长、原武警部队卫生部部长 李深

北京市怀柔区副区长季学伟对各界人士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提到,(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作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健康论坛,以雁栖湖为起点,以发挥雁阵效应为指向,以助推健康中国战略为核心,倾力为健康中国服务,为地方政府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更是为老百姓服务,为怀柔增加了一张靓丽的名片并树立了健康行业的标杆。

北京市怀柔区副区长 季学伟

本次论坛主要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产业布局,设主论坛、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政府项目推介会和若干个展览展示平台,重点围绕食品健康,医药行业发展、健康服务模式的优化转型、个人健康管理的策略、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等话题展开讨论,全面搭建健康领域创新策源地、学术科研共同体的共享平台。

在论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健康中国50人论坛专家组成员高福,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健康中国50人论坛专家组成员陈章良,原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会长于培顺,美国心脏学院院士、美国胸科学院院士、国务院侨办科技创新委员会委员魏启明,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脏外科负责人、心脏康复专家、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理事长刘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李素云发表了主旨演讲,分别从不同视角阐述了科技创新对建设健康中国的助力。现场还汇聚了来自健康领域的领导及各界专家学者、推进健康产业的企业界人士和一线研发人员。论坛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累计受众达50万人次。凤凰网、人民网、中新社、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中国医药报、北京商报、深圳商报、怀柔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参会并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陈亮全程担纲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健康中国50人论坛专家组成员 高福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健康中国50人论坛专家组成员 陈章良

主论坛上隆重举行了签约仪式,北京好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怀柔,携手共启儿童营养健康事业的新篇章。好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前沿生物技术研发项目和创新理念将会与怀柔科学城现有的科研资源深度融合,为推动怀柔科学城在生命科学产业发展上迈向新高度注入全新的活力。

(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健康更安全、让健康更简单、让健康更公平的宗旨,以“为健康中国行动服务、为地方政府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原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办会理念,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构建共享资源平台,推动中国健康事业发展。自2019年以来,(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影响力日益广泛,成为健康领域高端对话的交流平台,为推动我国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