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孩疑似输液头孢曲松钠身亡!

出现不适,院方却表示“没事的”

卫健委已介入!

如今患儿已经不幸去世,卫健委也介入了调查,是时候梳理、分析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了,实在令人心痛、惋惜!曾经,我们很难想到头孢曲松钠这么常用的一线药物竟然也会导致意外发生……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一名患者家长发文向公众表达了自己遭遇的不幸,并痛诉了医院的不专业和不负责任,声称8月20日下午,自己6岁的儿子因发热在浙江苍南当地的卫生院输液,回家后感到身体不适紧急送医,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8月26日下午,有关媒体联系上了孩子的父亲苏先生。苏先生表示:“8月20日,我儿子发热达到37.5℃,当天下午3点半左右,由爷爷奶奶带到当地钱库镇中心卫生院就医。经过两小时输液返回家中,当晚8点多,孩子被紧急送至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抢救,于晚上10点半宣布不治身亡。”

苏先生还表示:“孩子在输液过程中虽然有意识,但已经感到严重不适,全身瘫软。输液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将情况报告给了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但医护人员表示‘没事的’,根本没有重视。在历经两个小时输液后,孩子返回家中,但不适症状并未好转。我们察觉到不对劲,就赶紧送到了苍南三院抢救,一个多小时后,孩子就离开了我们。”

天呐,发热输个液竟然出现死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到底输了啥?

根据苏先生提供的病历,输液药物其实也很简单,包括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也就只有这几种常用的药物,除此之外再无其它。不过,家长透露,孩子输液前并未皮试。

另外,令家长格外气愤的是,医院竟然涉嫌篡改病历。

苏先生表示:“当时钱库镇中心卫生院领导当着镇领导的面,向我保证说,病历真实可靠。但是我拿到手仔细一看才发现,就诊时间上前后根本对不上,而且我发现卫生院在病历上存在明显的篡改嫌疑。”

根据钱库镇中心卫生院第一次提供的病历上显示,孩子就诊时间为8月20日15点30分,但该院第二次提供的病历上,则显示男童就诊时间为8月20日22点28分,而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提供的病历显示,这一时间实为孩子的死亡时间。

并且,卫生院第二次提供的病历中,检查结果也从“两肺呼吸音清”变为“两肺呼吸音粗”,并增加“伴恶心呕吐,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等内容。

目前,孩子的具体死因还不清楚,但家属都同意进行尸检,并已和司法鉴定部门商定好了时间。

随后,苍南县卫健局工作人员表示,此前接到了有关此事的举报,医政科已介入调查。

患儿死亡大概率和头孢曲松钠有关

到底要不要皮试?

由于药物中有抗生素头孢曲松钠,又没有进行皮试,患儿的死亡原因大概率和头孢曲松钠有关。

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这个药我们用的太多了,它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又名菌必治。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用于临床,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以广谱、高效和耐酶而闻名,临床应用极其广泛,可用于多种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也用于围术期感染的预防。

使用头孢曲松钠时要不要皮试,这个问题争议很大,各地并不统一, 说明书和药典中也并无明确规定。临床实际中有不做任何皮试直接使用的,有用青霉素或头孢唑啉代替皮试的,也有原药皮试的。迄今为止,药品说明书对其皮试的要求也是从无到有,最后又从有到无,反反复复。

这是因为头孢曲松钠的预测性很差。国外一项曾对1421名患者术前头孢菌素的皮肤测试研究显示,其中4例病人皮试阴性,但后续给药仍旧发生过敏反应。

所以,你很难十分正确地判断头孢曲松钠的皮试到底有没有参考意义。

例如,国内曾报道过一起药物不良反应,该报告显示:患儿6岁,原药皮试阴性,在头孢曲松钠用药20min时,自诉喉头不舒服,遂停止液体滴入,但其家属要求继续输注,并调慢滴速,1.2h后出现皮疹伴全身发痒,但呼吸平稳、无胸闷气促,以呼吸道感染并药物过敏收住入院。入院10min后,各项生命体征急剧恶化,最终死亡。

再例如,临床上也有报道,患者青霉素、头孢曲松皮试均有阳性反应,但患者的病只能使用头孢曲松,入院后又反复进行了头孢曲松的皮试,依旧阳性。发现患者可能为皮肤划痕症,是一种易受刺激易过敏的体质,最终还是决定使用头孢曲松,并进行严格监测,所幸患者使用后并无过敏反应,连续使用12天后,患者感染症状明显好转。

你看看,多么触目惊心,皮试阴性,可还是出现了过敏反应,皮试阳性,又并无大碍,这个药你真的很难预测。所以,与其只看重皮试的参考意义,不如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使用时全程监测患者情况,出现不适,立刻停用。

总之,在应用头孢曲松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掌握好其不良反应,把握患者的适应症,询问过敏史,并严格控制剂量,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有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过敏体质伴哮喘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尤其要慎重,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另外,头孢曲松钠的配伍禁忌药物很多,单独给药较为安全,笔者看到输液里面还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B6,从氧化还原反应来看,发生浑浊和沉淀的可能性也较大,不应该一起使用。

现列举一些与头孢曲松钠存在配伍禁忌的常用药物:

儿童输液要谨慎

为何基层门诊动不动就输液?

在这里,我们也不能十分肯定地说孩子的死亡就和头孢曲松钠有关,因为儿童输液的风险也很大。

首先,笔者作为既往的三甲医生,仅代表我个人在此公开批评一下该卫生院的做法。

孩子受凉发热,体温37.5度,无明显感染,一般都是杂菌入侵,物理降温+一些退烧药足以应对,就算吃点抗生素也没问题,你说你为什么一上来就要给患儿输液呢?

现在的社区门诊、小诊所、卫生院真是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无论是发烧感冒、胃肠不适,还是这疼那疼,上来就是输液,好像除了输液吊水就不会看病了。我们总是反复强调“非必要不输液”,对于儿童更是如此。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发展中国家每年都要提出一个基本医疗原则:能不吃药不吃药,可以口服不注射,可以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通俗讲就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但在基层,很多人一生病就想着去输液,觉得输液可以让病好得更快,这已经成为中国民众的惯性思维。一些基层医生为了彰显自己的医术,为了争抢患者,为了得到好评,也往往简单粗暴地直接对患者进行输液。

但无数篇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输液的危害太多太多了!例如输入致热物质、静脉炎、心衰、肺水肿、空气栓塞、“恶性”药物不良反应、肉芽肿危害、细菌感染、血管刺激征等等;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会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并导致死亡。

据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中,58.7%来自静脉输液。在很多西方国家,输液仅仅是针对急救患者和重症病人的治疗方法。是否要输液,应该由患者的临床表现、药物的特点和医师的综合判断等等因素来决定,只有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等情况,才会选择静脉注射。

很多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根本不知道哪些疾病无需输液,下面我们就把学界公认的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列出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希望各位医生认真学习:

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对于以上53种常见疾病,不输液则已,一旦输液后出现医疗事故,惩罚力度将会很大,希望各位医生谨记在心!

此外,国家卫健委也给出了可以静脉输液的指征,仅供参考: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