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是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以及一些特殊疾病的药物,存在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对于大多数身体健康,只是身高偏矮的孩子,不适合注射生长激素。
遗传基因只能决定身高的70%,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等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达到30%。
目前市场上的增高药,其成分大致包括营养补充剂、激素类药物。有些添加性激素的药物,还可能造成性早熟,反而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近日,11岁男孩小巍在父母陪同下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儿科。根据医生的测试,小巍身高144.5cm,结合其父母的身高,他的遗传靶身高是168.5cm左右,属于正常身高范围。医生综合小巍血常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龄等一系列化验、检查,最终判断,他的身高发展轨迹一切正常,正在茁壮成长。
但是小巍却仍然烦恼着自己比同龄人矮了一头。他的父母也认为遗传靶身高结果不够理想,连忙提问能不能给孩子打点生长激素?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惑:如何预测孩子未来身高?什么样的孩子需要注射生长激素?注射后会有什么弊端?该怎样帮助孩子长高呢?
预测孩子的成年身高,只是大致的结果
“孩子比同学个子低,会不会被瞧不起?”网上铺天盖地的增高信息泛滥,爸妈对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关怀与顾虑,难免转化为迷茫与焦虑。
近些年来,我国居民的身体素质有了普遍提升,年轻一代也在不断“拔高”。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中,孩子们的标准身高比10年前有了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因为身高问题到医院咨询和就诊的儿童与家长却在逐年增加。
有一个根据父母身高粗略计算孩子成年身高(遗传靶身高)的公式:男孩=(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5厘米);女孩=(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5厘米)。
骨龄检测是医生预测孩子身高的最常用方法,用X光拍摄孩子左手腕骨的正位片,然后根据骨龄图谱法或TW3评分法计算出骨龄。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仅能提供一个大致的预测结果。
不存在标准身高,也没有完美身高
医学上所谓的矮小是指孩子的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处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的第三百分位(P3)以下,或生长速率明显下降(如儿童期生长速率<5厘米/年)。矮小的发生率大约在3%左右,其中约有2/3是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矮小;约1/3的孩子属于病理性矮小,这部分孩子预计成年身高男性不足160cm,女性不到150cm,这部分孩子是应该接受治疗的。
然而许多家长认为上述标准太低了,他们说:“身边170cm以上的女孩、180cm以上的男孩比比皆是。”
2021年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一项调查显示,在1985年—2019年间,中国男性、女性平均身高均大幅增长,其中男性增幅达9cm,女性增幅达6cm。19岁男性平均身高175.7cm,女性163.5cm。
国内不少学者指出,该调查只是选取了中国身高较高的几个省份,数据源存在较大问题,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成年男女的身高。
医学上并不存在标准身高的说法,也没有所谓的完美身高。
生长激素用于治病,乱用有副作用
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受下丘脑产生的生长激素释放素的调节,还受性别、年龄、运动和昼夜节律的影响,睡眠状态下、运动后分泌明显增加。生长激素的测定需要经过运动激发及某些药物激发才能获得相对准确的数值。
我国于20多年前开始人工生产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1年批准特发性矮身材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证。但强调治疗决策需要在评估患儿的身心情况以及与家长讨论风险和获益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根据报道,矮身材患儿生长激素治疗平均4~7年后,成年终身高增加的均值为3.5~7.5cm。大约每治疗1年,终身高增加1cm。建议至少治疗2年。
作为一种药物,生长激素当然有副作用。2023年版《特发性矮身材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所有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均需定期随访。每次随访均应询问和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如有无高血糖、糖耐量减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头痛、脊柱侧弯、股骨头骺板滑脱以及外周水肿、关节痛或肌痛等。还要观察注射部位局部有无一过性疼痛、发麻、红肿等。
全球超过50万患者多年来的安全数据监测结果显示,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目前研究认为,使用生长激素不会增加癌症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儿童恶性肿瘤发生率,但长期的生长激素治疗后,癌症、心脑血管风险及总体死亡率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生长激素是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以及一些特殊疾病的药物,存在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对于大多数身体健康,只是身高偏矮的孩子,不适合注射生长激素。
戒除焦虑,4种方法有助于孩子长高
如果孩子父母不高,也不属于打生长激素的适应证,是不是就没有办法长高了?
遗传基因只能决定身高的70%,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等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达到30%。它意味着即使父母个子不高,孩子也能够达到理想身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人体一般在夜间入睡1小时后,达到深睡眠状态时,生长激素才可达到分泌高峰。如果孩子每天比别人早睡1小时,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增加1小时,日积月累就会促进身高增长。
多参加运动。每天做30~6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跑、跳等促进长骨生长的运动,游泳、球类等全身性运动,后仰、摸高等脊柱拉伸运动。
注意均衡饮食。宜多吃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钙、磷、锌、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少吃高糖、油腻、过咸食物,杜绝肥胖、避免早发育。
心情愉悦。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下,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睡眠,最终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吵架,不要打骂孩子。孩子拥有美丽的心情,才能拥有美丽的身高。
提醒家长,目前市场上的增高药,其成分大致包括营养补充剂、激素类药物。有些添加性激素,还可能造成性早熟,反而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目前出现非正规医疗机构存在滥用儿童生长激素的现象,他们正是利用了家长对孩子身高的焦虑心理,所以家长要树立科学健康的身高意识,帮助孩子坦然面对未来。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