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听老人说:耳朵天生有洞是福相,未来吃穿都不愁。

所以这个天生耳洞在民间又被叫做“仓眼”或者“仓窝”,是能藏钱粮的宝库。

可如今这迷信的说法明显没有了市场。

仓眼是不是“福相”不知道,但却可以肯定,它是名为“耳前瘘管”的先天性畸形。

哪些人有“仓眼”

有仓眼的人其实不少,但更多集中在亚非地区。此前有调查显示,美国人口中,仅有0.1%的人耳朵上有这个小洞。但在亚非地区却常见得多,发生率占总数的4~10%。

而按国内的调查显示,中国每100个人里就有1~2人会出现耳前瘘管,且男女发病比例约4:1。

此外,耳前瘘管具有遗传性,大多数人一侧耳朵上会出现小孔,少数人两侧都有。

为什么会长“仓眼”

这先天畸形的故事当然要从妈妈肚子里说起,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只有5~6孕周的时候,耳朵的发育还仅仅停留在像鱼鳃一样的原始结构,我们管它叫做“鳃弓”。

它会发育成6个耳丘,进而不断重组、融合,最终形成耳廓。但如果第一、二鳃弓融合不全,或者第一鳃沟封闭不全便会在耳朵上形成一个瘘管。

说简单点,就是胚胎时期耳朵上应该闭合的地方没有闭合好,所以留下了小孔。

外表来看仓眼只是个普通的小洞,但洞里面的弯弯道道可不少。小孔深处像树根样呈多个分支,深浅不一,可长可短,极少数迂曲蜿蜒者会伸入耳道或耳后。

大部分耳前瘘管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但总有部分不安分,喜欢冒出一些白色分泌物,并飘出一点特别的“味道”。

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瘘管内覆盖的是复层鳞状上皮,存在皮脂腺、汗腺等腺体。

这些上皮不断脱落堆积在瘘管内,便形成了皮屑,加之腺体分泌液体,导致瘘管膨大变成囊状,还会有臭味的皮脂样物溢出瘘管口

如何护理“仓眼”

这些分泌物当然需要清理,但却不能“随意清理”。

挤压瘘管口,或伸入不干净的牙签、粉刺针等器物,很容易将细菌引入瘘管中,一旦引发感染就有可能迅速形成脓肿,并反复发作,严重还能造成耳廓畸形。

完整切除瘘管,是对付反复感染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如果瘘管经常有分泌物,但尚未感染,也可以选择预防性的手术切除。

不过话虽如此,但我们都知道再小的手术也存在风险。不想在耳朵上动刀,那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仓眼的护理工作。

没有分泌物时,日常无需特殊清洁护理;发现瘘管口有分泌物,切勿挤压或者伸入针状物体清理,可用酒精棉片或安尔碘棉棒轻轻拭去;如果发现皮肤有红肿、压痛表现,需警惕感染的可能,请及时就诊。

所以仓眼到底是福是祸,最后还是看我们自己如何护理了!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