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孫儷的一番發言上瞭熱搜:

她說,在婚姻中如果兩個人都在努力為這個傢去做一些事情,那雖然辛苦,但是不會認為辛苦是不值得的。但是如果付出不被對方認可,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但這種悲哀,在現實傢庭裡,並不少。

“能幹你就多幹點,能讓你就多讓點”,是多數女性在婚姻傢庭中都在面臨的困境。

而這種困境,不僅是世俗的偏見所造成的。很大一部分更來源於女性自己。

她們困在“好妻子”、“好媽媽”的身份裡,人生排序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

有沒有得到認可和尊重,不知道。

但失去瞭什麼,她自己一定知道。

前兩天的《夢改》大傢看瞭嗎?有沒有被氣炸?

一個男人,年輕的時候出軌瞭,拋棄瞭老婆和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新生活。

老瞭以後,卻因為中風偏癱,失去瞭行動和語言能力。

這時候,兒子主動承擔照顧的責任,但自身能力又不足以讓他承擔得瞭這份責任。

在兒子面臨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下,一個最不需要出面的人,站瞭出來,接過瞭照顧病人的責任。

這個人就是小盛的母親。

談及當年離婚的始末,她說當時也想為瞭孩子湊合過,但後來兩個人已經到瞭見面不說話的地步瞭,隻能分開。

離婚後,小盛的父親搬離瞭一傢人居住的老宅,去追求自己向往的新生活瞭。

母親帶著小盛,也在不久後離開瞭。老宅裡便隻剩瞭奶奶獨自居住。

後來隨著奶奶年紀越來越大需要人照顧,小盛也很惦記奶奶,他便又搬回瞭老宅和奶奶一起住。

破碎的傢庭,一傢三口居住三地,就在小盛努力適應這種生活狀態時,卻接到瞭父親病重的消息。

父親曾經是一名能說會道的老師,如今中風偏癱,性情大變,經常在療養院發脾氣。

不得已,小盛隻能將父親接回老宅居住。

面對兒子的孝心,父親並沒有因為感動就停止折騰。

因為老宅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一棟兩層的磚混結構,樓間距很近,幾乎沒什麼陽光,再加上常年失修,很多地方漏水發黴,導致整個房子都很陰冷。

而且也沒法洗澡,跳閘斷電,蟲災泛濫時常發生,生活很不方便。

所以父親也住得不痛快,總是抱怨太冷太潮。

沒辦法,小盛隻能出去給父親租房,從帶院子的房子,到帶電梯的商品房,總是不盡人意。而且,父親非常挑剔,經常嫌保姆做的飯不好吃,兩個月換瞭四個阿姨。

這時的小盛,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都有點遭架不住瞭。一邊是怎麼都伺候不好的父親,一邊是巨大的開銷,還有他的工作需要經常加班,怎麼辦呢?

這便是母親出手幫助的理由。

“我心疼兒子。希望能幫到他。”

“他們確實需要我。”

付出與照顧,是很多傳統女性刻在骨子裡的規訓。為瞭這份“需要感”,她們可以把自己的天地和追求往後放,把傢人的需求排到第一位。

面對母親的幫助,小盛有一句話讓房君覺得很不適。

他說:“我有一種錯覺,好像回到瞭童年時期一傢三口在一起的時候,覺得很溫暖。”

你是溫暖瞭,你的母親或許正在經歷一場內心的暴風雪。

離婚後,小盛的母親找回瞭自我,一直積極嘗試各種新鮮事物,經常去各地參加乒乓球比賽。但所有的一切,都在被拖入這場奔波之後,按下瞭暫停鍵。

更諷刺的是,面對母親的回歸,字幕出現瞭一行字:歸來重生的傢

為瞭將“重生”進行到底。小盛冒出瞭改造老宅的念頭。

母親來照顧父親,需要來回奔波,而老宅也到瞭需要修復的時候,於是小盛想把老宅改造一下,讓父親和母親都搬回來一起住。這樣一來,不僅有個照應,也節約瞭租房的開銷。

重新回到婚姻破碎的地方,和前夫24小時共處一個屋簷下,這種苛刻的要求,母親還是答應瞭。

之後,小盛便報名瞭《夢想改造傢》,對整棟房子進行適老化改造。

節目組請來瞭兩位設計師,充分瞭解瞭小盛一傢的各種需求——

“希望能有中西廚房。”

“需要一個工作區和兩個辦公桌。”

“上廁所要方便”。

設計師說:“除此之外,我們也詳細地瞭解瞭阿姨的興趣愛好和需求。”

還說:“不希望這個房子隻是用來養老,而是他們以後一傢人溫馨的傢。”

帶著這種使命感,設計師開始瞭設計方案、拆舊、加固、結構性改造、硬裝、軟裝一系列操作,為期7個月的改造結束後,看到老宅煥然一新的樣子,網友隻有一個疑問:這個房子,是帶給瞭每個人溫馨感,但真的包括一直在付出的母親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整體的改造。

房屋外觀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瞭翻新,一窗一景的小細節,特意打造的迎賓疊石以及精心挑選的樹,將園林的精致和美觀體現得淋漓盡致。

入戶門做瞭指紋和刷卡設計,還能遠程操控,使用起來更方便。

室內兩層空間,分別做瞭不同的功能區。一樓是客餐廳和父親的臥室。

玄關處打造瞭一組頂天立地的大櫃子,超強的收納功能,完全夠一傢人使用。拆除瞭上下兩層之間的隔板後,這裡的采光也變得非常好。

原本的客廳,改成瞭開放式的客餐廳,讓整個空間更顯寬敞。

一張可變化的木質長桌,既是島臺,又是餐桌,可同時容納十個人就餐,邀請朋友來傢裡聚會完全沒問題。

奶奶留下的老櫃子經過翻新以後,放在餐廳作收納展示櫃,既有老的記憶,也有新的生命。

餐廳的掛畫也很有園林的感覺。細節無處不在。

掛畫旁邊的隱形門,通往客衛。這裡的窗戶便是從戶外看到的非常有意境的部分。

原本廚房的位置改成瞭客廳,很適合傢庭聚會。一旁的櫃子,也是奶奶留下的老物件翻新過後的。

庭院和客廳以一扇玻璃門相隔,給客廳帶來瞭很好的采光和景致。

庭院內,山石草木,鬱鬱蔥蔥。既保留瞭揚州本地的園林特色,又給整個傢帶來瞭生機和活力。

看到這,其實已經能感覺到設計師的各種巧思和細節瞭,但真正的重頭戲,其實是父親的臥室。

這間臥室是一個大的套房,集休息、休閑、娛樂、觀賞於一體。

看看電視、下下棋、打個牌,父親喜歡的所有娛樂項目在這裡都能得到滿足。

適老化細節貫穿全屋。

無論是臥室的扶手,可移動的餐桌,電動窗簾,還是衛生間如廁淋浴時的扶手,以及照顧到輪椅的高度特意降低的臺盆,都最大化滿足瞭父親生活所需。

更絕的是,設計師還把一部分園林景觀搬到瞭父親臥室的院子裡。躺在床上就能聽魚蟲鳥鳴,感受清風徐徐,好不愜意。

房君真覺得,這個父親算是有福氣的,年輕時沒有為傢庭負責任,老瞭以後全傢人都在想方設法地護他周全。

母親和小盛夫婦的臥室,在二樓。

通往二樓的樓梯下方,設計師還為愛貓的小盛夫婦特意打造瞭一個具有中國風的貓別墅。整個結構和形態完美融合在空間內。

設計師形容這裡的時候說:它的待遇不比你們兩個的差。

那最差的是誰呢?

接著往下看。

來到小盛夫婦的臥室,這是一間高挑的小復式。樓下是休息區和衛生間,樓上是看書辦公區。

辦公區還分割成瞭兩個相互獨立的區域,互相陪伴又互不打擾。

往裡走還藏著一個獨立的茶室,開有天窗,不僅采光很好,空間大到還能當成未來有寶寶以後的獨立臥室。

無處不在的收納系統,完全滿足小兩口的日常所需。

小盛說,這簡直是造夢啊。

但等你來到母親的臥室時,就會知道什麼叫夢碎。

比起父親的豪華套房和小盛夫妻的溫馨復式,母親的臥室顯得平平無奇。

設計師當然也是制造瞭驚喜的,但這種驚喜,更像是一種強行感動。

比如為媽媽設計的乒乓球造型的茶幾;

一幅掛在馬桶後方的用乒乓球裱起來的畫;

還有安置在衛生間裡的獨立洗衣機和烘幹機。

一半是夢想,一半是現實。一半是過去,一半是未來。

設計師指著那幅畫說:你打球的那些回憶,永遠留在瞭這幅畫裡。

是啊,隻有失去的東西,才需要用物品來紀念。

同樣,也隻有以後會經常用到的東西,才需要牢記它的功能屬性。

在介紹廚房區域的時候,鏡頭隻留給瞭母親。

“這是可以抽拉的,阿姨你以後拿東西就方便瞭。”

“這個灶臺有溫度感應,阿姨你以後要是忘記關火,也不會糊鍋。”

母親曾經的戰場沒有瞭,以後的戰場,是廚房。

曾經的人生排序推翻瞭,以後的職責,是以照顧兒子一傢為己任。

其實,看到這裡,我並不想去抨擊小盛什麼,從他不計前嫌,主動承擔照顧父親的責任,能看出來,他不是不孝順。

隻是在面對母親時,他覺得“更快更便捷的做傢務”的方式,就是母親最剛需的。所以在談到廚房設計和母親臥室的獨立洗烘機時,他非常興奮。

這便是根植於無數人心裡的偏見:傢務活不就是女人的天職麼?

卻忘瞭,這個時代,圍著灶臺轉早已不是女人最重要的事業,她們有自我、有實現夢想的權利和能力。

所以,這麼大的房子,有留給父親的娛樂空間,有貓貓的別墅區,有超大的露臺,有獨立茶室,哪怕給母親留一張乒乓球桌的位置,也不至於被大傢罵得這麼慘。

同樣,房君也理解母親的選擇,大多數父母都是心疼孩子的。或者說,老一輩人,都是把孩子的幸福視為終身事業。

但我還是想借用作傢艾小羊的話,潑盆冷水:付出是會上癮的,而無視對方的付出,也會成為習慣。

總而言之,“偉大”這個詞責任太重瞭,不該隻讓女性、讓媽媽來抗,大傢都分擔一些,才能輕裝上陣,走得更遠。

(本文轉載自裝個好房子,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