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過瞭臘八就是年。”

時光通過臘八這個節點,在越來越寒冷的天氣裡,一點點地將年的氣氛烘托瞭起來。

老話說:

“八臘不通,則四方不成。”

臘八作為臘月中的第一個節日,一直被認為是“新舊交替”的重要關頭。

每逢臘八,人們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以此來敬告天地祖先,祈禱天地交通、風調雨順。

這是告別過往、迎接新生的過渡期,也是我們調節自我、感悟生活的好時節。

此時,最宜順時調養,讓自己的作息和身體狀態,跟上時光的節奏,以全新的姿態,沖刺最終的關卡。

食三物,禦寒進補

俗話說:

“臘月不進補,來年要受苦。”

寒冬臘月,萬物封藏。

如果我們不及時進補、儲存營養不足,不僅會導致身體虛弱、無法抵禦寒冷,還會使身體的抵抗力下降,為來年埋下病端。

所以,每年臘八時節,人們都會順時進補以下三類食物。

在提高人體禦寒和抗病能力的同時,兼顧各種營養物質的代謝和儲存。

1. 喝臘八粥,驅寒暖身

《禮記》上說:

“臘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從古至今,臘八節前後,人們都會在萬物中搜索能吃的食物熬煮成粥。

這些食物裡,既有山間的紅棗核桃,又有池塘的蓮子荷葉;

既有旱地長出來的豆子,又有水田中收獲的大麥和水稻。

清代營養學傢曹燕山在《粥譜》中強調:

這種“合聚萬物”的粥不僅能補脾、消渴,還易於消化,實為臘月“食療”的最佳上品。

此外,來自四面八方的食材被匯聚成粥,也寓意著四面八方的財運滾滾而來。

所以古人們認為,天寒地凍之時,喝上一碗暖呼呼的臘八粥,不但能驅寒暖身體,還能聚財行大運。

2. 吃溫性物,補充能量

俗話說: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在低溫環境中,會進入“亞興奮”的工作狀態,使血液循環逐漸變慢。

若無法供應充足的熱量,血液循環系統便會減少對腦部的供血量,導致我們出現遲鈍、困乏等“類冬眠”現象。

想要“逆冬而行”,改善疲勞狀態,就要及時進補。

隻是過熱性的食物會造成肝火、胃火旺盛,過寒性的食物又容易造成腹瀉、腸胃炎等疾病。

因此,臘八前後最宜溫補。

多吃一些牛肉、瘦肉、魚肉、大豆、牛奶等溫性食物,才能在強身益氣的同時滋補腸胃,讓我們能量滿滿、無懼冬日嚴寒。

3. 吃黑色物,滋陰補腎

民諺說:

“秋吃白,冬吃黑。”

秋天氣候幹燥,需去燥潤肺,多吃些類似白果、白梨、百合等白色食品。

而冬天排汗減少,體內毒素隻能通過尿液排出,增加腎臟負擔,所以要吃滋陰補腎的食物。

諸多食材中,類似黑芝麻、黑米、黑豆等黑色食品,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還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花青素。

冬天多吃這類黑色食物,不僅能滋養肝腎、健脾和胃,還能滋陰養顏、抗老養身。

忌三事,養氣護體

《素問》上講:

“冬三月,此謂閉藏。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

臘八前後酷寒來襲,水面結冰、大地凍裂。

天地之間陰寒之氣大量凝聚,抵抗力較為低下的老人和孩子,很容易“寒邪”入侵:

輕則感染風寒,重則導致體內陰陽失調、百病叢生。

臘八養生,一定要忌好以下三件事,保護好體內的陽氣。

1. 忌腳寒,促循環

老人言: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

腳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因為在腳上,分佈著維護人體正常運行的六條經絡。

但腳離心臟最遠、離地面最近,且是人體血液循環的最遠端。

比起身體的其它部分,腳容易受到來自寒氣的侵襲。

腳部受寒,會導致關節疼痛、血液循環不暢等癥狀,使各種舊病復發或加重。

所以,臘八養生,切忌腳寒。

我們不僅要做好日常保暖,入睡前還要用熱水泡泡腳,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

2. 忌早起,護陽氣

古醫書上曾強調:

“冬三月……早臥晚起,以待日光。”

正所謂“萬物生長靠太陽”,人和萬物一樣,都需要從日光中吸取陽氣和精華。

但臘八時節、晝短夜長。

如果我們依舊沿用“早睡早起”或“晚睡早起”的作息,便很容易被冬夜的寒邪之氣侵擾。

因此,中醫上認為,深冬養生最忌早起。

最好調整日常作息,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後再起床,以躲避嚴寒、護養體內為數不多的陽氣。

3. 忌悲觀,養心神

《孝經緯》上說:

“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

深冬時節,天地不通、陰陽絕離,萬物生機閉藏。

此時日光驟減,天地間一片蕭瑟景象。

受到陰鬱天氣的影響,我們會對負面消息變得非常敏感,出現情緒低落、焦躁鬱悶等“季節性抑鬱”癥狀。

中醫認為這是典型的“心陽不振”。

“心病還要心藥醫”,想要平緩抑鬱癥狀,就要切忌悲觀。

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保持心態平和,遇到不開心的事,學會辯證地看待,努力去發現好的一面。

存三心,靜待花開

《孟子》上說:

“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就像無法拒絕冬天帶來苦寒一樣,我們也無法拒絕生命中的一切失去與遺憾。

但那又如何呢?

雖然天命難違,但人心可守、人事可盡。

冬天終將過去,遺憾也隻是漫長人生中的一段體驗。

隻要我們保存三心,就一定能守到冬盡春來。

1. 存感恩心,積攢福澤

佛語說:

“常懷感恩之心,必有福澤相佑。”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得道前,曾因為苦修餓暈在牧羊女的傢門前。

善良的牧羊女用羊奶和一些傢裡剩下的谷物,煮成一鍋粥,給他喂瞭下去。

後來,釋迦牟尼正是懷揣著對牧羊女的感恩,以及對道的感悟,在菩提樹下打坐七天,終於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

因此,臘八粥又名“佛粥”和“福德粥”。

今天,我們不妨也借著這香甜的粥水,向親朋好友表達感恩之情。

感恩過去一年,他們無私的支持和陪伴。

懂得感恩的人,也更容易獲得他人幫助,收獲更大的福澤。

2. 存歡喜心,過好當下

民諺說:

“踏進臘月門,年味鋪滿集。”

如果說,過年的序幕,是從臘八節正式拉開的。

那麼年味的鋪就,則是從一點點囤積的年貨中開始的。

關於年貨的意義,作傢馮驥才曾寫道:

“年貨,無論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都火紅碧綠艷紫鮮黃,亮亮堂堂,生活好像一下子點滿燈。”

是啊,年貨囤積的不僅僅是過年所需的物資,更是點亮生活的燈盞。

正是有瞭這些“燈盞”,才叫人心生歡喜,有耐心和勇氣過好當下每一天。

3. 存敬畏心,認真虔誠

古籍上說:

“臘者,歲終大祭。”

自古以來,在臘八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在儀式上,大傢會虔誠地向四方天地、八方神靈,以及祖先先賢,祈禱來年豐收、萬事順遂。

但對於神靈是否應許、希望是否落空,並沒有人會去糾結、驗證。

隻是守著敬畏之心,告訴自己為人處世要遵循正道,“舉頭三尺有神明”。

無論遇到怎樣的坎坷,都不能輕易放棄,要認真虔誠地面對每一段人生。

“年意不過是一種生活的情感、期盼和生機。”

小時候,我們從臘八這一天,就開始期待年的到來。

直到長大後,隨著年歲的增加,我們越發明白臘八的作用,不僅在於提醒,更在於引導:

引導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細節裡,在年復一年的節奏中,感受時光的流逝、感悟生活的意義。

因此,我們不妨放松身心,讓自己跟著季節輪轉、順著臘八的指引,食好三物、忌避三事、存有三心;

調整好自己的節奏,與時光一起更新。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