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入星海,熱烈向前
——寫在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之際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千年前,詩人李白仰望浩瀚蒼穹,書寫出豪情滿懷、直沖青雲的志向。
千年後,一艘滿載期許的星漢之舟,滿懷壯志奔赴蒼穹——
1月17日晚,灑滿銀光的海面作伴,夜色中的祥雲同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橫渡蜿蜒銀河。此刻,萬千星辰隻是點綴。
古往今來,關於宇宙的問與答,中國人經歷瞭無數個回合,“問”天也早已從憧憬變為現實。
中國航天,何以數次叩問蒼穹?或許天舟七號便是這之中的一個縮影……
1月17日,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都鑫鑫 攝
夢想之舟
夢想有多雄奇?
舊說天河與海相通,古人遙想乘槎登天。千年後的文昌航天發射場,浪漫想象在椰風海韻中得到回響。
“5、4、3、2、1,點火!”北京時間1月17日22時27分,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托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扶搖直上,升騰的尾焰劃出夢想的痕跡,驚艷瞭整片海天。
約10分鐘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之後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作為2024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發射任務,天舟七號的“業務能力”備受矚目。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人員陳同祥介紹:“天舟七號進行一次物資補給,可以支持神舟十七號、神舟十八號兩個航天員乘組在軌執行任務。從這次任務開始,貨運飛船的發射頻次已經由一年兩次優化為兩年三次,將進一步節約天地運輸成本。”
據瞭解,天舟七號運送的物資中,為航天員準備的物資總重達2400多公斤,包含生活物資、服裝、食品等,其中新鮮水果將近90公斤,比天舟六號增加瞭近30公斤。裝載能力的大幅提升,讓航天員在太空也可以實現“新鮮果蔬自由”。
此外,天舟七號攜帶的推進劑將為“天宮”常態化運營提供重要支撐。
當夢想照進現實,連海風都是幸福的味道。
發射成功的大紅屏亮起時,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何宏業終於松瞭一口氣。首次擔任“01指揮員”的他,其實已經在航天領域耕耘瞭不少個年頭,先後參與過二十多次火箭發射任務。
像何宏業一樣腳踏實地、牧星耕宇的航天人不勝枚舉。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火箭水平轉載間內,熠熠生輝的紅色大字前,航天人奮鬥的身影是對夢想最純粹的告白。
海的那邊終有盡頭,但美好夢想永無止盡。2024年,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的中國空間站還將先後迎來神舟十八號和神舟十九號乘組,上演兩次在軌“換班”……我們期待,未來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遠。
2023年12月21日,執行天舟七號發射任務的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圖/中國載人航天
創新之舟
如何實現創新?
從天舟一號到天舟七號,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看似已是“成熟產品”,但每一次發射絕非簡單的“復制粘貼”。
走近天舟七號背後的航天人,記者試圖尋覓他們的創新蹤跡,並捕捉到瞭這一現象:每一個細微的改變,都有可能成為撼動航天事業的支點。
“快遞變速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人員李智勇生動地形容這次發射任務。“貨運飛船一直承擔技術先行的角色。在天舟七號任務中,我們進一步發展瞭交互對接技術,提出3小時快速交會對接方案。” 如此一來,空間站運輸物資更為高效,各系統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的壓力也有所減輕。
創新始於足下,創新也需要保障。我國開展多項實(試)驗均離不開天舟七號送去太空的“科研包裹”。
“空間應用系統在天舟七號任務中為在軌實驗提供實驗載荷、實驗單元及樣品、實驗耗材、備品備件等應用物資的上行。”空間應用系統貨運飛船任務總體主任設計師劉偉表示,本次任務共計上行產品61件,總重約473公斤。這些應用物資上行後將轉運至空間站組合體開展空間生命、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等領域共計33項科學實驗。
得益於這些設備、樣品,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有望誕生,進而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天為地用”,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商澎便這樣形容本次任務中他所牽頭的生命科學實驗項目。已經隨天舟系列貨運飛船參加過六次任務的他,今年繼續帶領一批博士研究生探索空間失重環境導致骨質流失發生的機制,一方面為航天員骨骼系統健康保障措施提供實驗支撐,另一方面也為應對地面上廣大中老年人的骨質疏松問題提供新思路。
茫茫宇宙有著道不盡的秘密,地球隻是這其中的一顆“微粒”。天舟系列貨運飛船架起的“天地通道”,幫助我們從太空中汲取靈感,不斷拓展人類文明的邊界……
活力之舟
活力在哪裡?
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都離不開最活躍的要素——人。在天舟七號任務發射前,記者走近火箭控制系統團隊。該系統被視作火箭的“神經中樞”,主要控制火箭按飛行軌跡準確入軌。如此關鍵的環節背後,有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不過是“90後”“95後”的年輕人,卻親歷過多次航天發射任務。
火箭控制系統技術負責人於鵬投身航天領域16年,參加過40餘次發射任務,卻依然認為自己是一個“新人”。
“我們的每一次操作,都會對箭載及地面設備產生直接影響。”於鵬解釋,“一次做對,一次做好。每一次操作,我都抱著新手的心態,避免因‘經驗豐富’而掉以輕心。”
談及對未來的暢想,於鵬眼中充滿期待。“身為一名普通航天人,能夠參與天舟七號、嫦娥系列、天宮空間站等重要發射任務是我的幸運。今後,我希望能夠投身到像載人登月等重大航天工程中,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貢獻。”
和神舟、嫦娥系列飛船相比,天舟“傢族”是一個年輕的群體,從2017年發射天舟一號至今,隻有不到七年的歷史,但其最新的“七號成員”已是現役貨物運輸能力最大、在軌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貨運飛船。年輕,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特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三十歲左右的“年紀”已然完成“三步走”戰略任務。
向上生長的中國航天,也吸引著許多普通人奔赴這場奇妙之旅。天舟七號發射當天,一顆顆勇於探索的好奇心讓文昌這座城市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看著火箭飛天、聽著火箭咆哮,他們蹦跳,歡呼,尖叫……
“做夢都想看火箭發射。”沙灘上,一群少年無比激動。“當年,錢學森毅然決然從美國回到祖國。他滿腔熱血,隻為報國,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我也想像他一樣為國傢做貢獻。”從安徽蚌埠專程趕來觀看發射的學生殷逸凡說。
一代代人接續奮進的腳步從未停歇。我們相信,這群“追火箭的少年”,必將能夠創造出中國航天事業更廣闊的未來。
點火發射後約三小時,飛船將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正在“天宮”值守的“最年輕”乘組,按計劃將收到專屬“龍年盲盒”,在浩瀚的宇宙迎接充滿活力的中國龍年。
一年又一年。漫長的時間畫卷上,航天征途或許僅存在於某個角落,但其閃耀過的活力光芒,卻映照出我們“問”天最美的姿態——熱烈向前!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