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語纏綿的琵琶,縝密宏大的交響,交織出文化交流的樂章。1月12日晚,“福吉天長——趙聰與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新春音樂會”在國傢大劇院上演。今年正值中俄建交75周年,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著名琵琶演奏傢趙聰攜手擁有百餘年歷史的俄羅斯名團上演專場演出,讓純正的西方交響樂團感受中國音樂的韻味。

趙聰:讓世界聆聽中國民族音樂的“密碼”

趙聰和俄羅斯名團奉上瞭一場精彩的演出。記者 方非攝

趙聰上一次在國傢大劇院舉辦獨奏音樂會《指上天下》,還是2013年。在隨後十來年時間裡,趙聰創作瞭三部大型琵琶協奏曲《絲路飛天》《樂鳴東方》和《福吉天長》,都在本次專場音樂會中上演。再加上她根據馬久越的《放馬山歌》《夜雨雙唱》改編創作的《綻放》,這些作品無論在藝術品質、作品體量、演奏技巧、審美品格上都有相當的分量。它們不僅能充分展現琵琶的藝術表現力,更重要的是,趙聰還在創作中彰顯瞭琵琶駕馭交響樂的能力和潛力。

琵琶是獨具東方藝術審美特色的民族樂器,但與交響樂融合,尤其是與來自俄羅斯的交響樂團合作,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中國音樂有中國人特殊的表達,我們講究韻味,靠情感來推動音樂。”趙聰的琵琶作品也帶有這個特色,她在作曲時加入瞭很多中國音樂元素,她稱之為“小密碼”。一開始,這些“小密碼”給遠道而來的俄羅斯藝術傢們帶來點“小困擾”。排練中,以力量感和節奏感見長的俄羅斯藝術傢們和趙聰進行瞭充分的磨合。

《樂鳴東方》是表現上海音樂沿革與民俗風情畫卷的大型琵琶與交響樂組曲,其中第三樂章呈現的是上海大都市的繁榮與時尚,不乏寫字樓裡鍵盤飛敲的場景,以及都市白領品下午茶的片段。這是一段充滿爵士感和律動感的音樂,但單憑音符,指揮傢維切斯拉夫·瓦列耶夫找不到這種律動感。趙聰就提醒他,這是一段描繪下午茶的場景。而演奏另一樂章時,趙聰告訴他,“這裡是穿著高跟鞋走在雨霧蒙蒙中的感覺。”指揮傢就按照趙聰的提示,捕捉感覺,進入音樂呈現的狀態。

磨合排練雖不容易,但也生出很多驚喜。在《樂鳴東方》中,趙聰表現上海作為江南城市的溫柔時,把所有的溫婉和韻味傾註在左手,琵琶的聲音有如水面的漣漪,一波一波蕩漾開去。維切斯拉夫·瓦列耶夫敏銳地發現這個獨特的聲音。“他現場提議讓樂隊弱下來,弱到幾乎聽不見聲音,然後讓小提琴用拉弦的手法模仿中國的韻味,仿佛是山水畫的意境。”趙聰說。

在趙聰眼裡,維切斯拉夫·瓦列耶夫是一個對音樂極其敏感的人。“他的總譜上有非常細膩的標記,他也看過我大量的演奏視頻,這讓我非常感動。”

趙聰沒想到的是,維切斯拉夫·瓦列耶夫也是一個極為擅長“口技表演”的人,排練磨合時,趙聰給他描述音樂的情感,他第一時間就能哼唱表演出來。“他甚至能一個人唱出一個樂隊的音色,再用他的幽默與激情帶動整個樂隊,讓排練充滿歡笑。”在排練《福吉天長》這首表現趙聰傢鄉吉林省民俗和音樂風格的作品時,其中不少表現薩滿祭祀、朝鮮族風格乃至呈現東北人幽默性格的片段,對外國人來說確實難以理解,“但他很快在祭祀樂章中,聽出瞭俄羅斯作品《火鳥》的韻味。”

“這種文化間的碰撞特別有意思!”經過這次排練與演出,趙聰很激動。她常常說,自己作為演奏傢創作作品,風格往往非常開放,沒有太多條條框框,“因為我太想用琵琶表達新鮮的東西,去拓展它可以表現的邊界,就埋藏瞭很多‘密碼’在裡面。”而這一次跨國合作,讓她發現自己作品中的“密碼”能被海外的知音發現,也讓她更自信,中國的民族音樂可以在國際上傳播,“真的應瞭那句話,音樂無國界,音樂可以超越任何語言!”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