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邁丹小學球場,邊防官兵給孩子們上足球課;
一位“兵老師”給小學生上課;
官兵到村民傢中走訪慰問;
一場軍民友誼賽即將開始;
邁丹邊防軍民聯合巡邏;
比賽結束,一名戰士眺望遠方。
“和孩子們一起在球場上追風,我們永遠是少年”
周末晚上,新疆軍區邁丹邊防連學習室,官兵正在收看一場足球賽,不時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這一年,球場比拼成為這群年輕人重要的集體活動之一。這個冬天格外寒冷,但大傢對連隊工作熱情不減,一如此刻,他們對足球的熱愛。
今年初,連隊幫助駐地邁丹小學修繕瞭足球場。有瞭球場,村民們有瞭活動場所。官兵巡邏訓練結束,也會在這裡組織球賽。在他們心中,這個球場就是傳遞情誼和歡樂的地方。
邁丹的孩子們喜歡看邊防官兵踢球。前些年,官兵在營院外的場地上踢球,村裡的孩子們放學後便相約前來“觀戰”。
每次聽到場外稚嫩而響亮的歡呼聲,在場上踢球的戰士也會叫孩子們一起上場較量一番。
一次,哈薩克族少年哈爾曼又來看球。看到這個熟悉的“小球迷”,下士王曉亮熱情地和他打招呼。
見此情景,唐連長一揮手,叫哈爾曼上場和戰士們一起踢球。比賽結束,他告訴哈爾曼:“小夥子,踢得不錯,下次叫上你的小夥伴一起來踢。”
周末,足球場上好不熱鬧。連隊官兵和邁丹村的孩子們踢比賽。官兵們離開時,孩子們和邊防官兵一一擁抱,這個場景,讓唐連長感動不已。他感慨地說:“和孩子們一起在球場上追風,我們永遠是少年。”
熱愛是可以傳遞的。一次在食堂吃飯,連長和指導員聊起前幾天足球場上的一幕,兩人一拍即合:“鼓勵官兵與駐地村民,開展足球聯誼賽。”
“親人之間當然要常來常往”
進入12月,邊防線被大雪覆蓋。官兵和駐地村民的足球熱情,卻並未被風雪熄滅。
周末,在連隊陽光房裡,鄉親們被分別編入兩支“球隊”,與各自隊伍中的邊防官兵一起切磋球藝。
邁丹村環境艱苦,冬季風雪漫天,當地人很少開展集體活動。在當地群眾心中,連隊官兵就像親人,“親人之間當然要常來常往”。
“與駐地村民踢球的傳統,在連隊由來已久。”三級軍士長徐海濤是連隊最老的兵,他向記者講起連隊歷史。
當年,一支隊伍跋山涉水移防於此,因地得名“邁丹邊防連”。起初,邁丹村是個隻有幾戶村民聚居的少數民族村落。連隊的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戰士,成為連隊與邁丹村建立聯系的“紐帶”。
時任指導員從軍校畢業後來到連隊,帶來一個足球。這個足球,至今擺放在連隊榮譽室。
這位酷愛足球運動的指導員,鼓勵戰友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特別是在冬季通過踢球強化體能。
很快,連隊組建瞭第一支球隊。一次大雪封山,駐地村民幫忙疏通被積雪覆蓋的公路。為瞭慶祝這次軍民協力取得的勝利,指導員提議,大傢一起踢一場球。
邁丹村所在的阿圖什地區有足球運動的傳統,鄉親們對足球並不陌生。在和官兵一起追逐和奔跑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瞭相同的快樂與激情。打那以後,與駐地村民定期踢球賽,成瞭連隊開展軍地聯誼活動中的“保留節目”。
邁丹沒有球場,官兵們利用業餘時間,拿起鋤頭、扛起鐵鍁平整場地,再用方磚、石灰畫出邊界,在營區邊建起一個“縮小版”足球場。
“最初的球賽很有意思,雖然官兵們與當地老鄉語言溝通上還存在障礙,但比賽規則大傢知道,每個人臉上燦爛的笑容大傢看得到。”講起那段歷史,徐海濤臉上的笑容,欣慰而溫暖。
“連隊官兵和村民之間的感情更深瞭,更親近瞭”
邁丹村的孩子崇拜軍人,也像他們一樣喜歡踢球。
徐海濤回憶,每次巡邏歸來經過村子,經常看到在村口相互傳球的孩子們:“他們在墻上畫靶子,在樹木間搭球門,一遍遍練習射門。見到穿軍裝的叔叔,他們會不假思索地把球傳過來,踢上幾個來回,才允許我們離開。”
自從學校有瞭新足球場,孩子們踢球有瞭更加標準的場地,官兵也會定期到學校帶孩子們踢球。
這些年,隨著官兵與村民開展活動頻率的增加,官兵漸漸不再滿足於營院中的比拼。每到周末,他們都會報告連長,給村裡熟悉的“隊員”發消息,相約踢球的時間。
今年,邁丹村成立瞭自己的“村隊”,村民們參與熱情很高。柯爾克孜族村民阿圖木說,報名晚瞭,有可能輪不到自己上場。
“年輕人能在忙碌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中停下來,回到傢鄉,他們看重的還是踢球的意義。”上級領導得知邁丹邊防連這群“追風少年”的故事,叮囑連隊幹部,通過開展活動凝聚人心,鼓勵官兵團結一致、拼搏向上,更要通過球賽拉近軍民關系,續寫邁丹軍民情深意長的優良傳統。
戍邊林、愛民渠、愛心巴紮……近年來,隨著一個個幫建項目的落戶,在駐地村民心中,“有困難找邊防軍人”這句話有瞭更深的含義。
“我們相互加瞭微信,在微信朋友圈裡相互點贊,村裡有事,我們第一時間趕到”“官兵需要什麼生活物品,如若不方便購買,我們都會想辦法送過去”……翻閱連隊榮譽室的“軍民日志”,一句句深情的話語,傳遞著溫暖的力量。
徐海濤說:“今年20幾場球賽踢下來,連隊官兵和村民之間的感情更深瞭,更親近瞭。”
“必須回來!這是親人們組織的聯誼活動”
又到周末,牧民買買提江早早地把牛羊趕回圈裡,騎著電動三輪車出發。原來,今天連隊跟村民約好開展球賽。他是村裡的召集人。
車裡坐著買買提江的妻子,她吆喝著:“比賽時間快到瞭,大傢6點鐘到球場集合!”那天,夫妻倆的車上還載著便攜式音箱,循環播放著世界杯主題曲。
每到這一天,村裡就像過年一樣。村民們為此做足瞭準備——有的用佈包裹著自傢剛打好的馕餅、有的用筐裝上幹果和馓子;女人們穿上節日盛裝,女孩們換上新衣服,男孩們更要穿上心愛的球衣和球鞋,因為這樣“看起來很酷”。
這一天,對連隊來說也是重要的日子。炊事班準備各式小吃,熬制綠豆湯,官兵們換上體能訓練服,連長喊著口令,帶隊向球場跑去。
“傢裡的杏子熟瞭,帶些杏子;哈密瓜熟瞭,摘些哈密瓜。”護邊員吐爾庫齊笑著說,“盡管官兵們每次都堅決推辭,但村民們還是喜歡為官兵準備‘禮物’,因為我們是一傢人!”
“連隊駐地偏遠,離最近的縣城也有數十公裡,沒有特殊情況官兵很少外出。”唐連長說,官兵和村民就像鄰居,球賽是增進感情的“黏合劑”。
為瞭參與比賽,努爾合力每周都要從縣城趕回傢。這個“追風少年”在阿圖什市的一所學校就讀,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市裡足球聯賽。
像努爾合力這樣熱愛足球的村民還有很多。買買提努爾小時候,經常看邊防官兵和村裡叔叔們踢球。學生時代,他便喜歡上瞭踢球,如今買買提努爾在臨近縣城工作,每次回村,他都得駕車幾小時。可他不怕折騰,總是笑著說:“必須回來!這是親人們組織的聯誼活動。”
這一年,足球成為連隊官兵的熱門話題。戰友們盡情施展才藝,他們發現,在這個偏遠連隊竟隱藏著這麼多高手——戰友們不僅能踢出漂亮的遠射、還能“倒掛金鉤”……
哈薩克族下士阿合力江,在連隊穩居“射手榜”第一名。這一年,他訓練執勤,各項成績排名靠前,被連隊推薦為“四有”優秀士兵。
軍民攜手共建邁丹村,曾經的貧困村悄然轉身,如今成瞭遠近聞名的示范村、幸福村。
唐連長說,邁丹村條件改善,農牧民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作為見證者和親歷者,他深感自豪和驕傲。
“感謝你們,帶孩子走上一條夢想之路、熱愛之路”
前不久,唐連長的妻子王景斐,放棄傢鄉江南水鄉的穩定工作,來到邁丹小學支教。這件事,感動瞭連隊戰友,更感動瞭全體村民。
王景斐曾到連隊探親,參加過連隊與村民的聯誼活動,被村民的熱情和淳樸感染。雖然沒想好未來是否把傢安在邁丹,但她說,明年她會和邁丹的孩子們一起生活,教他們讀書,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這一年,邁丹村成立瞭一個“愛兵服務隊”。隊長哈拉尼別克說,連隊官兵外出不便,他們組織村民輪流值班,隨時為官兵搞好出行、看病、送信等服務保障。
邁丹小學是村裡唯一的學校,距離邊境線不足20公裡。如今,村裡的孩子們在連隊援建的校舍學習,村民們感動不已。
這些年,村民的觀念也有瞭巨大轉變:從官兵趕著孩子進課堂,到村民主動送娃娃到教室,這所學校改變瞭邁丹人的教育觀。這些年,邁丹村走出瞭160名大學生,遠近聞名。
周末,連隊官兵都會輪流到小學擔任校外輔導員,聽“兵老師”講課,孩子們格外認真。下課瞭,“兵老師”組織孩子們鍛煉身體,學習足球技能,孩子們積極參與。
三年級的江西別克是連隊官兵的“超級球迷”,每次放學都會追著“兵老師”學習和比試。這讓連隊下士安外爾十分感動。小時候,他也是這樣追著體育老師學本事。
安外爾發現,江西別克不僅熱愛足球,還有持之以恒、不肯輕易認輸的性格。一次,他到江西別克傢中傢訪,特意鼓勵江西別克的父母,將他送到阿圖什市上學。
今年,江西別克收獲瞭一項特殊榮譽——阿圖什市少年足球賽二等獎。這個獎狀,如今擺放在連隊的榮譽室。那天,江西別克的父母專程將獎狀送到連隊:“感謝你們,帶孩子走上一條夢想之路、熱愛之路。”
讓更多孩子實現夢想,一直是連隊官兵堅持的事。這些年,他們堅持在小學支教;孩子們生病,連隊軍醫上門救治;孩子們沒有球鞋,官兵們自掏腰包;孩子們學習進步瞭,連隊獎勵圖書文具,足球用具……
截至目前,連隊共資助650餘名學生完成學業。在邁丹村,有56名高校學子回鄉任職,13名大學生選擇應征入伍。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有一個感人故事。
前幾天,畢業於邁丹小學、在烏魯木齊讀研究生的古麗再那,給連隊官兵發來一條視頻,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邁丹村每一個村民,對我們來說都像親人一樣,他們的每一個好消息,都讓我們開心。”唐連長說,作為邊防軍人,駐守邊防、守衛傢國,更要守護生活在駐地的“傢人”。希望明年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山村中,有更多歡笑、更多溫暖。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