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24日刊登題為《四方使節觀大千 駕馭華文拓外交》的報道,報道采訪瞭幾位駐新加坡的外交官談學習中文的經歷和感受。報道編輯如下:
隨著中國崛起,中文成為許多外交官選擇學習的語言。英國、法國、日本和印度駐新加坡的大使和高級專員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暢談他們學中文的經驗、對中文和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中文如何幫助他們推進工作。
常駐新加坡的一些大使和外交官指出,關註中國發展的各界人士目前有增無減,而新加坡作為本區域樞紐,正好可以作為外交官、學者和政商人士觀察中國乃至大中華地區發展與變化的地方。
掌握一門語言,是外交官職業生涯無往不利的必要工具。
印度駐新加坡高級專員安伯樂說:“我向來認為,語言是瞭解一個國傢及其文化和戰略思想的大門。你越瞭解一種語言,就越瞭解那個國傢的人民,誤解他們意圖的可能性就越小。”
安伯樂2002年加入印度外交部時選擇學習中文,之後在北京的印度大使館工作瞭8年。他口語流利標準,還能給同事和到訪中國的印度領導人當同傳。
會說漢語讓安伯樂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新加坡,跟人交流時都能少一層隔閡。“駐中國時,你作為一個外國人,可以說中國話,他們很歡迎你,很樂意幫助你學中文。”
安伯樂對中文的興趣還延伸到美食上。作為嗜辣的印度人,安伯樂鐘愛川菜。他如數傢珍地說,自己喜歡宮保雞丁、魚香肉絲、幹煸四季豆、麻婆豆腐、麻辣火鍋,還有北京的煎餅、餃子、包子等。
印中這兩個文明古國近年來因邊境問題而關系不睦,安伯樂認為,瞭解對方的語言是外交官做好工作的利器。“外交官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要告訴國內或者告訴東道國,真正的意圖是什麼,以及某些事情在我的國傢或你的國傢是如何運作的。”
在法國,學生都會學習一門外語,很多人會選擇德語,隻有成績最優秀的學生才會挑戰自己,選擇學習中文。法國駐新加坡大使曾明怡就是其中之一。
曾明怡是越南裔法國人,因為對中文和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上高中時開始學中文。她擁有經濟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中國語言與文化的學士學位。
在曾明怡看來,中文難學難精,但她為何要堅持學習下去呢?
她說:“因為學會瞭中文,你可以直接瞭解一個文化。你不需要靠別人幫你翻譯,就能直接跟這個文化有聯系。”
日本駐新加坡大使石川浩司大學畢業後進入外務省工作,並獲得到中國學中文的機會。
留學生活在多方面深化瞭石川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熱愛。“除瞭通過課本學習中文,能與中國的老師和同學近距離交流,比如一起旅遊、一起做菜等,讓我自然而然地學會瞭更多。”
石川曾多次被派到北京工作。他發現,與隻會日語和英語的同事相比,能流利使用漢語同中國官員或尋常百姓交流,有助於減少溝通壁壘、增進理解。
英國高級專員公署外交官鮑旭也能講流利的粵語和普通話。他喜歡看中文版《三國演義》,因為“中國人也讀這本書,思想行為可能受它的影響。我讀瞭《三國演義》,就可以更好地瞭解中國人,瞭解他們的想法”。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