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潤 方非 攝

  “不改革,毋寧死!”這跨越400餘年時光、從彌漫著歷史煙雲的舞臺上不斷傳來的聲音如此堅定不移,振聾發聵,也讓一個背負著歷史使命,卻承受著悲劇命運的改革傢形象,以穿越陰陽、超越時空的力量呈現在天地之間,帶給當代人啟發與思考。從2023年12月22日跨年演到2024年1月14日,在首都劇場連演21場的北京人藝原創新戲《張居正》,是一部獨特的歷史劇,以一種恢弘大氣又兼具詩意與哲思的方式,完成瞭一次具有時代共鳴的舞臺表達,展現瞭北京人藝在新時期對於“中國話劇民族化”的探索與創新。

話劇《張居正》以新鮮敘事重塑張居正形象

  十五年前曾為北京人藝編劇創作話劇《司馬遷》的著名作傢熊召政,此次再度結緣戲劇,源自2010年馮遠征曾在熊召政親自改編的電視劇《萬歷首輔張居正》中飾演太監馮保,當時二人便商定日後要將這部作品搬上話劇舞臺。為此,熊召政歷經四年九易其稿,終於完成瞭話劇《張居正》的劇本;馮遠征親任導演和主演,聯合人藝青年才俊閆銳導演和老中青三代演員以及臺前幕後眾多藝術傢,經過三個月的打磨,共同將這部有著獨特風格的原創力作呈現在北京人藝的舞臺上。

  話劇《張居正》從結構到敘事到舞臺呈現都令人耳目一新。整部劇一改傳統歷史劇的線性邏輯和寫實手法,以大膽的想象,從成年與童年的萬歷皇帝隔空對話展開,而張居正的名字則一出現便已“死瞭”。劇中,現實與非現實兩條線索並行、交替敘事,全方位展現出張居正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周圍人錯綜復雜的關系。改革路上的張居正困難重重,黃泉路上的他同樣步履維艱,他的魂魄與不同人物在不同空間相互交匯,回望自己擔任首輔的坎坷人生和心路歷程,同時展開身後的反思與詰問。極強的歷史縱深感,引領著觀眾跨越陽間與陰間,江湖與廟堂,連接真實與想象,從不同層面去更深刻地思考這段革故鼎新的權謀與博弈以及張居正改革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該劇的舞臺視覺融合瞭東方古典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表達,以極簡而流暢的靈動風格,營造出極具詩意和想象的戲劇空間,讓每個場景都美如畫作。整場演出采用不閉幕換景,舞臺隨著場景變化,伴隨著大氣悠揚的音樂,如行雲流水般在虛與實、明與暗、陰與陽之間“絲滑”轉換,打破瞭真實與想象的邊界。靈感來自故宮大殿的八根紅色立柱與三把龍椅,構建起整個表演空間,能夠反射出柱子倒影的金磚地面,則來自馮遠征童年時參觀故宮留下的難忘印象。

  精美的多媒體數字影像也增強瞭跨越時空的縱深感,大明王朝在光陰流轉歷史煙雲之間經歷盛衰起伏,透著帝王威儀的恢弘圓柱,背面竟滿是裂痕與腐洞,象征意味十足。堪稱“明朝時裝秀”的錦衣華服同樣兼具傳統與時尚,飽滿豐富的色彩在燈光下流光溢彩,配合著演員們有血有肉的生動表演,凸顯著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

  世間雖然已無張居正,但改革的主題永不過時。正如劇中巧妙地以“玩空竹”來詮釋“治國之道”:不管是抖空竹還是治國與改革,都要手、眼、心並用,都要有力道,有手腕,懂平衡;而最重要的,是要握好手中的“竿”與“絲線”。而這部重傳統、有新意的《張居正》,也以不俗的格局和精湛的技藝,在戲劇舞臺上將守正創新的“空竹”抖得大氣漂亮,餘韻不絕。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