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問蒼茫》正在央視一套首輪播出,湖南衛視、江蘇衛視跟播。該劇由陳晉、梁振華擔任總編劇,形成瞭黨史專傢與資深影視編劇的強強聯合。劇作在堅持歷史真實敘事的同時,於細節中融入戲劇化內容,以大膽且符合歷史情境的藝術加工,賦予紅色題材豐富意蘊,實現瞭人物塑造的升華以及史與詩的雙向奔赴。

  劇中很多對白都能找到原始文獻

  《問蒼茫》首次重點聚焦1921年至1927年間青年毛澤東從中國革命“早行者”到“開拓者”的歷史性轉變,這6年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很少表現,卻又是毛澤東一生中非常重要的6年。6年間,毛澤東從一個朝氣蓬勃的熱血青年,成長為具有遠大志向的成熟政治傢。

  青年毛澤東是否也面臨過疑問與困惑?又如何成長為中國革命的領導人物?《問蒼茫》圍繞普通觀眾之問,選取緊湊又特殊的時間側面,圍繞青年毛澤東的成長歷程進行剖析創作,在填補一代偉人早期生命拼圖的同時,也完成瞭對毛澤東作品一個重要的補白。

  該劇請來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擔任總編劇,為劇本保駕護航。談到主旋律作品創作,陳晉表示一定要貼近今天的觀眾,讓觀眾能夠感受到先輩們在當年的選擇與奮鬥,“還原歷史不等於唱高調,還原歷史恰恰是把歷史的精髓拎出來,不僅要復刻歷史裡的‘人’——先輩們的心路歷程,還要讓屏幕外的‘人’——觀眾能切真地有所共鳴。”陳晉透露劇中人物的很多對白基本上都能找到原始文獻,“我們就要用這樣的語言來還原歷史。”

  以局部虛構方式展現人物

  在高度還原歷史的基礎上,《問蒼茫》也秉承“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原則,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進行瞭部分大膽且符合歷史情景的藝術加工,豐滿瞭人物與情感。劇中,青年毛澤東帶著對中國革命之問、國傢民族前途命運之問登場。全劇開篇第一鏡是1921年毛澤東回到長沙,他不顧剛下過暴雨而變得湍急的江水暢遊湘江,劇情通過毛澤東與船夫的對話引出人物性情:魚蝦都能遊,我憑什麼不能遊,莫管這水多急,隻要摸準瞭它的脾氣,照樣有法子治它。

  劇中有一場戲是毛澤東告別安源礦井工人,總編劇梁振華分享創作經歷時表示,這場戲他構思瞭很久,最終從經典油畫《毛主席去安源》中找到瞭創作靈感,這張油畫被認為是“世界上印數最多的一張油畫”,而梁振華最感興趣的是畫中毛澤東右手握著一把絳紅色的油紙傘。於是,劇中出現瞭這樣一個橋段:臨別時,礦井工人送給毛澤東一把雨傘,毛澤東本想把傘留給工人們遮風擋雨,但工人對毛澤東說:毛先生,你要走的路,很長。

  “歷史上有沒有這句話當然不可考,但無法被證偽的就是我們戲劇表達的空間。”梁振華表示:“在創作中我們是小心地求證、小心地摸索、小心地假設、小心地抒情,在歷史脈絡之餘融入審美情境,讓詩意表達有空間、審美意向有空間,以局部虛構的方式來展現人物。”

  《問蒼茫》中的登場人物眾多,整個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有400多個,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有350個。劇情線索復雜,如何從歷史中找到一條清晰的敘事主線,是劇本創作的難點之一。主創團隊做的是刪繁就簡,抓準中心。梁振華透露,聚焦1921年至1927年這個歷史時期,直面探索正確革命道路中的一系列問題,是《問蒼茫》的題旨所在。知行合一,毛澤東通過思想綱領去指導實踐,實踐得到的成果反過來又促進認知,思想與實踐雙向促進。找準瞭這點,我們就梳理出瞭一條比較清晰的敘事線索。”(記者 邱偉)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