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軍營“心”課題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雷彬  通訊員  張宸熙  曹東南

訓練間隙,海軍某基地某連官兵開展小遊戲舒緩身心。劉秋紅 攝

愛,是對抗不良情緒的一劑良藥

在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潛水員隊伍裡,提起李剛,人盡皆知。

讓人難以想到的是,這位身經百戰的“明星”潛水員,曾經歷過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

那年,一艘地方遊船遭遇極端天氣失事,支隊緊急馳援,李剛第一次帶隊進行夜間作業。渾濁、湍急的江水中,潛水員一次次紮進江底。水下一片漆黑,靠著頭盔燈微弱的光亮,李剛和戰友們在狹窄逼仄的空間中來回穿梭。

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類實在渺小。李剛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上岸後他連續多天失眠,有時候,觸碰到金屬都能給他帶來一陣冰涼的寒意。

歸隊後,幾名潛水員變成瞭“被紮癟的氣球”:上課,他們提不起精神;訓練,他們鼓不起幹勁,整個隊伍就像被一團“低氣壓”籠罩。這不僅給他們個人的工作生活蒙上瞭一層陰影,也對單位訓練進程和練兵實踐產生瞭影響——出現應激反應後,相關人員一段時間內就不能擔負重要任務。

“這一問題躲不掉也避不開,如不及時解決,就像埋下瞭一顆雷,隨時有爆炸的危險。”該支隊領導分析,外部環境刺激,加之個人心理調節能力不足,是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解決問題的關鍵首先在於一個“愛”字,如果能夠引導潛水員將目光放得更遠更寬廣,就能用以身報國的大愛扛起使命的重擔。

那時候,支隊領導常常在飯後與參與救援的隊員們“偶遇”,邀請他們一起散步;閑暇時間,戰友們邀請他們一起跑步、打球;每到周末,大傢外出回來總要給他們帶些精致的美食……一堂形勢戰備教育課,支隊領導指著窗外的廣袤大海,若有所思地說:“海,美麗而危險。如果敵人來犯,我們一定要把戰火擋在海上,避免生靈塗炭的悲劇重演。”說完,對著官兵發問:“你們怕嗎?”

“不怕!”大傢異口同聲回答。

“我也不怕。為瞭保護更多的人,我們必須更加堅強。”講到這裡,支隊領導有意看向幾位參加任務的潛水員。眼神相接時,李剛握緊瞭拳頭。

這些平常的細節,慢慢打開瞭他們的心結:李剛認識到,正是因為生命脆弱,所以才需要有人守護和平安寧。如果被輕易打倒,則是對軍人身份的褻瀆,更是對組織、對戰友的辜負。

內心的認同激發出強烈的使命情懷。李剛一次次挑戰自己,在體能技能上與大海博弈,也在心理上與危險、黑暗、孤獨對抗。後來,在他的帶動下,支隊湧現出一大批潛水高手。

“愛,是對抗不良情緒的一劑良藥。”李剛說,當一個人處在情緒低谷時,容易陷入孤獨和自我懷疑。通過真誠的關懷交心,傳遞愛與善意,才能讓人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工作的價值,幫助其改變消極的心理和行為表現。

部隊是一個戰鬥集體,真心真情才能凝聚出真正的戰鬥力。記者瞭解到,這幾年,海軍轉型建設步入“深水區”,官兵直面許多從未經歷的環境、事件、風險和挑戰,工作動力和心理壓力同步增加。“岸上做客、海上為傢”的大趨勢下,保持官兵良好心理狀態,事關部隊安全穩定,更影響戰鬥力建設甚至決定任務成敗。很多時候,任務過程環境惡劣、條件簡陋,相關問題的解決必須因地制宜,依托官兵身邊的“心理醫生”。

每次身處幽暗的水下,李剛總會習慣性地想一想陽光、海灘和戰友們的笑臉。他知道,那些點滴的愛與善意,曾經匯聚成一束光,將他的生活照亮。

幫助官兵打開心門,需要合適的鑰匙和會開鎖的人

有段時間,上等兵趙航很苦惱。

作為一名大學生士兵,趙航心中期待的海軍生活,應該像歌裡寫的那樣“駕戰艦、去遠航”。可是,他卻被分到某守備部隊。

嚴重的心理落差,讓趙航產生抗拒,他不愛與人交流,訓練場上怕曬怕累,沒少受批評。一次戰術訓練期間,他借口上廁所,躲到學習室練習書法,班長發現後嚴厲批評瞭他——

此前,班長做的許多工作,講的許多道理,他沒有聽進去;但這次批評,像一塊燒紅的烙鐵深深烙在他的心裡。

然而,班長並沒有放棄他。那天晚上,班長把相關情況詳細記錄在《兵情日記》裡,認真分析趙航身上存在的問題,並反思自己的處理方式是否合理。

正是這份《兵情日記》,為事情帶來轉機。連隊政治指導員看完相關記錄,得知趙航從小愛好書法、一有空閑時間就臨摹名傢名作。指導員思索之後決定,為趙航舉辦一場個人書法展。展出當天,趙航一改往日狀態,積極地為大傢介紹作品,戰友們紛紛為他點贊。

“今天是我下連以來最開心的一天!”這場展出讓趙航找到瞭自己的價值,更感受到連隊和戰友對他的關心和重視。當晚,趙航來到指導員房間,為自己之前的行為道歉。趙航向指導員坦白,之前他的想法太過偏執,不僅讓自己深陷情緒泥潭,更在有意無意間傷害瞭身邊戰友,他決心改變自己。

趙航的改變,記在瞭班長的《兵情日記》裡。看到趙航的訓練情況和成績數據,指導員感到由衷欣慰。他寫下這樣一條批語:“心理失落的戰友,就像一隻應激的小刺蝟,封閉瞭自己、紮傷瞭他人。必須建立完整的機制,及時找到合適的角度和方式,才能讓他們重新走回陽光下。”

帶兵人撰寫《兵情日記》,就是該部心理健康防護機制中的重要一環。部隊任務繁重,官兵精神容易高度緊張,部隊運用院校最新心理健康幹預系統,定期開展心理普查、評估,加強對官兵的“心呵護”。

與心理問題的正面交鋒,讓越來越多的帶兵人認識到:呵護官兵的健康心理,就是在呵護戰鬥力。各部隊立足自身特點展開探索實踐:某驅逐艦支隊定期組織“甲板趣味運動會”,某潛艇支隊建立心理宣泄室、VR體驗室等心理訓練平臺,某基地構建“三互三幫”網格化教育管理模式,航空兵部隊將心理評測納入飛行訓練體系……

“幫助官兵打開心門,需要合適的鑰匙和會開鎖的人。”該戰區海軍機關同志告訴記者,他們早就關註到這一問題:早在2017年,他們就聯合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開辦瞭心理骨幹培訓班。此後,基層營連主官、中高級軍士、基層政治教員等多個不同層次的集訓,心理健康防護都是必學必訓的內容。這幾年,他們組建心理服務站,邀請心理學專傢定期深入部隊,成立多支心理服務小分隊,跟隨部隊出航、駐訓、演練,一支支“心力量”始終守護在官兵身邊。

能量“在線”、狀態“滿格”,一茬茬官兵以海為傢、仗劍天涯。

軍人的心胸,都是靠磨礪撐大的

心理脆弱時,是什麼感覺?

“別人一句無關緊要的話,也可以給我的世界投擲手榴彈。”這句形象的比喻,出自某基地上等兵李勵。

剛入伍時,李勵感覺自己與部隊格格不入,對一切充滿瞭警惕:班務會討論,他把自己當成外人;班長關心,讓他覺得是在給他壓力;有時戰友們的鼓勵,也會被他歸為“瞧不起自己”……

這些細節,引起連長的註意。原本,連長有些不解甚至生氣,但當深入瞭解後,又對這個“渾身帶刺”的兵,產生瞭滿滿的憐愛:李勵很小就失去母親,父親重組傢庭,為瞭掙錢養傢帶他輾轉多地,僅初中他就換瞭好幾所學校……

“由於認知、情感、性格上的差異,每個人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下會有不同反應,稍不註意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該基地軍醫白績琛認為,心理問題的產生,可能有多方面誘因。個別官兵走向封閉,有時也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帶兵人不可一味質疑和譴責,而是要像“剝洋蔥”般耐心包容、層層深入、綜合幹預。

一個偶然的時機,連長發現李勵喜歡歷史。組織教育時,他常在不經意間提問歷史問題,李勵總是回答得最快、最準確。後來,連隊專門針對一個歷史話題組織辯論賽,李勵站上講臺“舌戰群雄”,被戰友們投票評為“最佳辯手”。

惡性循環和良性循環,往往就在一念之間。曾經,李勵一度認為“人生不過如此”,而當他拋除雜念往前走時,終於發現,自己還有多種可能性——

不久前,營裡組織專業比武,連長點名讓李勵參加。李勵一開始有點抗拒,但在準備過程中,發現自己動手能力極強。比武現場,他成為一匹“黑馬”,奪得義務兵組第一名。載譽歸來,連隊專門為他制作海報,張貼在宣傳欄。

每到夜晚,流光的燈箱映照出李勵飛揚的笑臉,連長感慨萬千:也許,內心的傷疤,已經成為他最堅硬的鎧甲。

分析各單位歷次心理測評情況,該戰區海軍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整體來看,有心理問題隱患的官兵數量,重大任務部隊反而相對較少。換句話說,越是直面鬥爭、搏擊風浪,官兵的心理狀況反而越健康。

對此,他們形成一個普遍共識——軍隊是要打仗的,面對心理問題,除瞭人文關懷、心理疏導,還必須提供平臺、搭建舞臺,讓官兵在實踐磨礪中強心智、壯筋骨。這一思路,實際上體現瞭心理學中的“認知行為療法”和“支持性療法”。

去年,某潛艇組織一場脫險訓練。戰士武鵬爬進發射管,冰冷的海水、封閉的環境、不斷增大的壓強,讓他感覺呼吸困難,暈瞭過去。從那之後,武鵬有瞭心理陰影。

電工技師陳祖軍帶武鵬來到榮譽室,指著一等功獎狀,又一次講起那個熟悉的故事:2014年,正在執行遠航任務的潛艇突遇“水下斷崖”,艇體急速下降。主機艙一根管路因壓力陡增而斷裂,海水噴射湧入,陳祖軍果斷下令封艙,將生的希望留給戰友,自己則“準備犧牲”。

彌漫的水霧中,陳祖軍憑著肌肉記憶快速關閉各種閥門和設備,讓海水沒有影響其他艙室。戰友們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成功脫險,創造瞭世界潛艇史上的奇跡。

“怕死不當潛艇兵。”陳祖軍告訴武鵬,在“鬼門關”闖過一遭,他最大的感受是:面對危險,越是內心強大、臨危不亂,越有可能生還。

後來,陳祖軍主動帶著武鵬參加各項心理行為訓練,甚至外出時,還安排戰友陪武鵬玩“密室逃脫”鍛煉膽量。又一次脫險訓練,武鵬克服恐懼感,按照前期掌握的方法訣竅,終於成功“脫險”。

現在,武鵬已經能夠獨立值更。跟著潛艇巡弋在幽幽深海,他想起出航前看的電影《長安三萬裡》,裡面有這樣一句話——

輕舟已過萬重山。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幫助戰友練就“勇敢的心”

■何鐵城

當前,部隊轉型建設縱深推進,使命任務更加多元,官兵面臨的現實壓力持續增加。就海軍而言,這幾年赴遠洋、下深海,每天有多個機組、多艘艦船執行任務,“海上為傢、岸上做客”“隨時用兵、全程用兵”已經成為常態。漫長的征途中,如何引導官兵正確面對心理壓力、克服不良情緒,事關官兵身心健康,更影響部隊戰鬥力建設。面臨新形勢新情況,各級帶兵人必須主動作為,加強關註、思考對策,幫助他們練就“勇敢的心”。

做好人文關懷。溫暖舒心的人文環境能夠幫助官兵撥開情緒的陰霾,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要把互幫互助、談心交心等優良傳統與信息網絡運用結合起來,“走好網絡上的群眾路線”,充分瞭解官兵所思所想、所憂所慮,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做好暖心惠兵工作。特別是對出現不良心理反應的官兵,要給予充分尊重、充足耐心,找準病因對癥下藥,層層深入打開心結。

健全制度機制。要形成心理問題預防、監測、發現、解決的全流程閉環,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定期組織官兵心理測評,區分層次科學篩選存在不良心理傾向的官兵,從源頭開始及時幹預,把隱患解決在萌芽階段。對於不同程度心理問題,采取心理咨詢、心理訪談和送醫就診等不同應對方法,有針對性地幫助官兵走出心理困境。

突出實踐錘煉。要教育引導官兵正視心理問題,敢於直面挑戰,以自身突破為主,同時積極給予幫助。結合單位實際,運用實景構設、VR模擬等手段,經常開展心理行為訓練、團體沙盤遊戲等心理輔導活動,鍛煉官兵心理承受能力。利用文體活動、演訓任務、外出駐訓等時機,合理調配人員崗位,既給平臺壓擔子,又能兜底保安全,在實踐錘煉中提升官兵心理適應能力。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2023年12月20日第5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