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的景象超過瞭我的全部預期,其景觀無與倫比,這獨特的建築隨著峻嶺低谷的地勢蜿蜒而去,消失在薄霧之中。”這是德國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在他的著作《施密特:與中國為鄰》一書中描寫中國長城的句子。
他是中國人的老朋友,他曾力促聯邦德國與中國建交,是首位訪華的德國總理。
1975年10月31日,是施密特訪華的第三天,他和妻子登上瞭位於中國北京的八達嶺長城。
“1975年,我應周恩來之邀首次訪華。一切都很古老,還有悠久的傳統。我花瞭一部分時間觀光,比如我去瞭長城,令我很震撼。”
東鄰滄海,西至大漠,中國長城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世界上修築時間最長、地域分佈最廣的古代建築遺存。被譽為世界中古七大奇跡之一的中國長城、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跡,承載瞭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施密特由衷感嘆,長城增加瞭我對中國文化的尊敬。“一個像中國這樣的高級文明,其起源可追溯到四千年前,且四千年來綿延不斷,如此悠久的文明仍然擁有力量。”
施密特先後十餘次訪問中國。德國《時代周報》曾形容他“比中國人還愛中國”。他的《與中國為鄰》一書,書名就展示瞭他的“中國觀”。
中德雖然相距遙遠,歷史和文化迥異,但在施密特眼中,中國這個遙遠的亞洲國傢通過自身的發展克服瞭地理距離的障礙,“鄰國”這一概念也意味著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