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百年黨的統一戰線史,留下瞭無數攜手同心的經典故事。如果文物會說話,那一張張老照片、一個個老物件、一座座舊址故居……歷經歲月洗禮,依然在講述著中國共產黨廣交朋友、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故事,濃縮瞭厚重而燦爛的統戰歷史文化。“統戰新語”推出“以物述史”欄目,讓文物開口說話,講述中國共產黨團結引領統一戰線各界人士風雨同舟共同奮鬥的故事,從歷史中汲取新時代不懈奮進的力量。
致公黨中央機關刊物《公論》的合訂本。
致公黨中央機關保存的資料中,有一本包裹著黃色橫紋紙的書,這是致公黨中央機關刊物《公論》的合訂本。 1946年,蔣介石欲挑起內戰,中國命運何去何從是進步人士們關註的首要問題,而致公黨也面臨組織重建的任務。在司徒美堂兩次重組致公黨均失敗的情況下,致公黨中央幹事會負責人陳其尤,在與同鄉好友、新華日報社醫療衛生顧問黃鼎臣的交往中,對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有瞭更加深刻認識。 在抗戰勝利前夕,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導下,中共黨員黃鼎臣進一步加強同陳其尤在政治上的聯系。陳其尤對抗戰勝利後致公黨應當走什麼樣的道路、如何發展等問題,開始瞭認真的思考。 從1946年年中到1947年4月間,陳其尤、黃鼎臣等在香港和廣州兩地為恢復致公黨組織進行瞭大量工作。當時,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的方方、許滌新、連貫、饒彰風等都對致公黨的重建工作給予瞭許多幫助和指導,還介紹瞭一些民主進步人士加入致公黨。 1947年5月1日至10日,致公黨在香港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討論修改瞭政綱和黨章,並一致決議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會議期間,連貫等同志每天下午都和致公黨同志見面,瞭解情況,聽取意見,提出建議。會後,致公黨黨員雷榮珂受致公黨中央指派赴香港創辦中央機關刊物《公論》。 翻開這本走過七十多年歲月的文物,紙頁已經發黃、變脆,排版、裝幀……每一個細節都散發著歷史的氣息。《發刊辭》裡字字鏗鏘:“為挽救當前國傢民族之多難,力求中國和平與民主之實現”,“為適應時代之潮流,爰以一己之至誠,闡揚‘和平’與‘民主’之真義”,“取名‘公論’,是亦本‘萬機決於公論’之意雲爾”。 除瞭發佈致公黨的綱領、宣言文件外,《公論》還會刊登時事評述。1947年7月,美國特使魏德邁來華。致公黨發文揭露魏德邁假借調解名義實則是為援助獨裁政府的陰謀,堅決反對美國“仍是繼續其過去錯誤的政策”。1948年5月發表的《反對南京偽選聲明》稱國民黨政府的“行憲國民大會”是“南京反動當局所導演,偽造民意”,號召本黨海內外黨員與同胞認清事實。 這本刊物中還蘊含著致公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情誼。在公開《致杜魯門總統電文》時,因致公黨缺乏用英語寫作此類政治文件經驗之人,連貫請《華商報》的薩空瞭幫忙起草。在《中國致公黨政綱》裡,關於農民土地問題原先的提法是“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連貫建議改為“耕者有其田”,他認為這樣才不會引起華僑的誤會,才有利於爭取海外華僑。 《公論》從1947年12月問世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版6期。在這期間,其發揮瞭一個新民主主義政黨喉舌的作用,為推動國內的革命運動作出瞭貢獻。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