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個國傢憲法日,也是我國現行憲法公佈施行41周年。國傢憲法日,應成為全民的憲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
奮進新征程,我們要把深入學習貫徹憲法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緊密結合起來,明法於心,守法於行。憲法時時都在捍衛著人民的權利,守護著我們的美好生活。《檢察日報·聲音周刊》推出特別策劃,邀請4位全國人大代表講述他們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運用憲法的親歷故事——
以法之名守護一城青綠
全國人大代表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副院長
李龍倜
李龍倜代表(右三)參加武當山遺址修復整改情況“回頭看”。
湖北省十堰市作為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肩負“一庫清水永續北送”的政治責任。自2016年被批準行使地方立法權以來,十堰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以憲法為根本,立足地方實際,先後出臺10部地方性法規,逐步構建起獨具十堰特色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
檢察機關是憲法明確規定的“國傢的法律監督機關”,在促進地方性法規實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人大代表,我見證瞭張灣區檢察院努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法治力量守護綠水青山的擔當和作為。
“線下普法” 讓地方性法規可感可觸可見
初冬,堵河河畔,一群白鷺嬉戲飛翔,市民們在河邊散步,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這背後有當地檢察機關切實發揮地方性法規貫徹實施監督主體作用的一份功勞。
2021年4月,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案發地方灘堵河邊召開。庭審結束後,張灣區檢察院檢察官帶案普法,向旁聽群眾詳細解釋禁漁期、禁漁區和禁用工具的概念,並現場普及施行僅4個月的《十堰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今年7月,一位居民向張灣區檢察院舉報,稱有人在黃龍大橋下用海竿釣魚。檢察官立即聯系公安機關、漁政部門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半小時後,執法人員將躲在茂密草叢中釣魚的周某抓獲。
張灣區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8.13%,吸引不少珍貴、瀕危鳥類在此棲息。為瞭防止鳥兒啄食菜地,村民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架網驅鳥”,此舉違反瞭《十堰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第十五條規定,此條文也支持檢察機關、社會公益組織依法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及其棲息地,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行為提起公益訴訟。
案子辦到哪裡,普法就到哪裡。10月,一起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在案發地開庭審理,檢察官以案釋法,列舉瞭法律及地方性法規對保護野生動物的相關規定,讓群眾近距離感受到法律的威嚴。
“山坡菜園”
從屢禁不止到令行禁止
十堰是一座山城,境內山峰連綿起伏。張灣區檢察院檢察官在履職中多次發現,轄區部分山體存在毀林種菜現象,遂向行政執法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對開墾行為依法進行監管處罰,切實保護山體植被。
收到行政機關答復函後,檢察官對整改山體多次“回頭看”,發現“山坡菜園”仍大面積存在,補植復綠種植的樹苗成活率不高。開墾林地種菜對林地生態資源具有較大損害,鑒於此,該院引用相關法律及《十堰市中心城區山體保護條例》第七條、第二十七條第四項、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向區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要求行政執法部門對轄區山體長期存在的違法開墾行為依法全面履行監管職責,以保護、修復山體植被。
《十堰市中心城區山體保護條例》的實施讓行政執法部門認識到其對開墾種菜等破壞山體林地的行為有限期修復治理的職責。檢察機關幫助行政執法部門拓展瞭處理此類問題的新思路。
經過努力,張灣區“山坡菜園”問題得到大力整治,市民登上山頂就能將城市美景盡收眼底。
推動地方性法規
從“紙面”走向實踐
地方性法規作為國傢立法的延伸和補充,為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供瞭堅實的法治保障。如何讓地方性法規從“文本上的規范”真正成為“行動中的規范”?我認為,需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以“小切口”發力,促進構建生態文明建設“大格局”,守好一城青綠。
近年來,十堰市人大常委會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城鄉建設與管理、歷史文化保護等領域制定瞭不少高質量的地方性法規,聚焦大局所需、群眾所盼、問題所在,探索“小切口、小快靈”立法,突出“有特色、真管用”,為推進全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瞭重要作用。
我希望檢察機關立足檢察職能,不斷強化法律監督,促進地方性法規正確實施,針對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保護、武當山古建築群保護等開展專項監督。
讓憲法精神根植於心
全國人大代表
山東省臨沂北城小學黨總支書記
張淑琴
張淑琴代表在學校法治教育長廊向學生宣講憲法。
憲法是國傢根本大法。作為一名基礎教育戰線的全國人大代表,我深知,憲法的每一條內容,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多年來一直身體力行,帶頭學習憲法、宣傳憲法,自覺用實際行動維護憲法權威,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的踐行者。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知法、懂法,是守法、用法、護法的前提和基礎。作為學校的黨總支書記,我帶頭深入學習憲法,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綜合運用黨組織“兩會一課”、教職工大會、升旗儀式、學校宣傳欄等平臺和途徑大力宣傳憲法。在校內建設法治教育長廊時,我積極參與設計展示內容和版式,不定期組織紅領巾宣講員在長廊義務講解,讓全校師生對憲法的內容、憲法精神、憲法的修改過程等有全面細致的瞭解。
用好國傢教材,註重做知法、守法的傳授者。小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中第二課是《憲法是根本法》。我們組織老師進行專題教研,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搜集大量信息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向學生宣傳憲法及憲法精神,效果非常好。
去年憲法宣傳周期間,我們學校舉辦“學習憲法、宣傳憲法、遵守憲法”主題升旗儀式,帶領學生到臨沂市蘭山區檢察院參觀學習,組織學生參加第六屆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開展國傢憲法日宣誓。這些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如春風化雨般讓憲法精神浸入學生心底。
在蘭山區檢察院,檢察官通過播放視頻、案例講解、提問互動等方式,為師生們介紹憲法的產生及主要內容,教育引導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檢察官與教師座談瞭解法治教育情況、普及憲法知識,增強教師的法治意識,讓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以點帶面,提高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學習憲法,貴在推動用法、護法。在工作中,我帶動孩子們一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教育他們運用法律知識、通過法律途徑等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比如小學生面對欺凌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
少年強則國強。憲法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讓法治精神從小就在青少年腦海中紮根。令人欣喜的是,無論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還是省市縣檢察院檢察長,他們都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經常到校園為全體師生講授法治課。從普法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到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開展普法活動,一個全社會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普法大格局已經形成。
我衷心希望攜手檢察機關,共同努力,讓學校師生更好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切實讓憲法精神根植於每一名師生的心田。
把公道寫在群眾心間
全國人大代表
陜西省甘泉縣橋鎮村黨支部書記
樊九平
樊九平代表(右一)同檢察官一起開展工作。
憲法,是國傢的根本大法,宣傳和樹立憲法權威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事項。
今年全國兩會上,在聽取政府工作報告和“兩高”工作報告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已經進入瞭真正的法治新時代。我是一名基層調解員,我對法治政府、法治中國、法治社會建設充滿信心。
作為一名紮根鄉村的全國人大代表,在處理鄉親之間的矛盾時,我特別註重既講國法,又講人情。
10月的一天,村民李某、張某聽說甘泉縣檢察院以我的名字成立瞭“樊九平工作室”,便來到工作室找我幫他們“撐腰”討薪。二人受雇為何某除草,李某、張某僅與何某口頭約定,工錢為每人每天160元。李某、張某用10天時間完成除草工作,然而何某隻想支付他們每人每天120元工錢,並揚言“沒簽合同,你們去哪兒也告不瞭我”。快半年瞭,李某、張某二人仍未拿到勞動報酬。此事涉及金額不大,而且三人還是同村,低頭不見抬頭見,立足工作室職能,我邀請檢察官一起調解糾紛。
“馬上年底瞭,因為這麼點錢鬧矛盾,都是一個村的,咋能這樣做事呢?”長達2個多小時的調解後,雙方終於達成和解協議,何某一次性付清李某、張某二人工錢3200元。
“感謝樊書記和檢察官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們省下瞭訴訟費用……”收到這條微信時,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必須努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真正將矛盾在源頭化解。
直到現在,李某、張某還經常打電話感謝我、感謝檢察官。我認為,紓解群眾急難愁盼,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是應盡之責、分內之事,也是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從說書藝人到人民調解員,從村黨支部書記到全國人大代表,四鄰八鄉有時會親切地稱我為“樊公道”“和事佬”。隨著身份的變化,我愈發深刻體會到,人大代表不僅要腳下有泥土,更要肩上有責任、心中有全局。我深知自己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我們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連著人民群眾,是人民意願的反映者,是人民利益的維護者,我將以“忠誠履職一直在路上”的決心和信心,以實幹和擔當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與使命,真正把公道寫在群眾心間,用心書寫更多暖心的故事。
追尋山外那道光芒
全國人大代表
山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白琦瑞
白琦瑞代表在為學生們講授黨的創新理論。
說起我與憲法的機緣,要從教書生涯說起。
我出生在呂梁山區的一個小村莊,這裡背靠大山,面朝黃河。小時候,最好的娛樂方式就是“看山看水仰望天空”。每當夜幕降臨,深邃幽暗中總有一些“星光”忽隱忽現在黃河對岸的山間;到瞭白天,我總試圖去探尋那些“星光”背後的真相。很久以後,我才知道那是晚上行駛的汽車照明燈光,外面的世界給我帶來無限的向往。
上高中時,政治課老師為同學們講述《經濟常識》。我向老師請教問題時,老師送給我一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觸馬克思主義理論,也點燃瞭我繼續求學的熱情。
高中畢業,我被保送至山西師范大學思政教育專業學習,開啟瞭美麗新世界,成就瞭全新的自我。
從教30餘年,我在教學中創造性開展瞭“哲學思維教學法”,結合生活實際和教材理論,註重從方法論層面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開展“課堂學習實踐法”,投身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深入大中小學、企業宣講,組織同學們深入基層開展調研,促進學生學以致用、與社會接軌;采用“精準教育”法、“追蹤教育”法幫助學生解決自我認知、情感困惑、網絡成癮等問題,與同學們交朋友,精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
今年3月,我當選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為更好履行憲法賦予人大代表的職責使命,我開始學習、調研,從城市到鄉村,從課堂到田間,從機關到基層,傾聽群眾呼聲,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提出瞭“教育數字化”“糧食安全進思政課堂”“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均被有關部門采納。
我一直十分關註檢察工作,積極參與檢察機關的各類活動。6月,我受邀參加全國檢察機關主題教育理論學習交流會,全程觀看瞭山西省檢察院等10個單位的理論學習創新案例展示。
這些所見所聞,我都會在第一時間帶到“思政課堂”上,這是“大思政”融入小課堂的實踐。
從鄉村到城市,從思政教師到人大代表,我的每一次前行,憲法都在默默守護。我在追尋憲法光芒的過程中,成為受益者、踐行者和傳播者。
來源:檢察日報·聲音周刊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