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業界發生瞭一場“大地震”。作為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開發者,OpenAI無疑是最受關註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就是這傢公司的聯合創始人、CEO、有“ChatGPT之父”之稱的阿爾特曼在“瘋狂的5天”裡,經歷瞭被閃電免職、加入微軟、最終又官復原職的戲劇性反轉。
阿爾特曼,由於音譯不同,很多網友喜歡稱呼他為“奧特曼”。這位“AI奧特曼”究竟是如何實現“驚天逆轉”的?
擁有一輛售價超100萬美元的雷克薩斯超跑,和不止一輛邁凱倫,阿爾特曼是賽車愛好者。
11月17日中午,在拉斯維加斯觀看一級方程式賽車大獎賽時,他收到一條谷歌在線會議的邀請。在點開這個鏈接之前,這位38歲的首席執行官可以說是順風順水。
去年11月,OpenAI推出爆款產品ChatGPT,5天內註冊用戶就超過100萬。
ChatGPT:我是ChatGPT,一個由OpenAI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我能夠理解和生成文本,並回答各種問題。
作為公司CEO的阿爾特曼被視為ChatGPT的代言人,穿梭於世界各地,與政、商及科技界領袖會面,他即將完成一筆融資,對OpenAI的估值將接近900億美元。
而在11月17日,當阿爾特曼點擊進入谷歌會議室,發現幾乎整個OpenAI的董事會都在盯著他,董事會成員蘇茨克維告訴阿爾特曼,他被免職瞭。
《紐約時報》科技記者 艾薩克:這太瘋狂瞭,這絕對是我在科技領域見過的最瘋狂的情節。
ChatGPT大火,阿爾特曼卻被踢出局瞭,這毫無征兆的一幕震驚瞭整個AI界,對OpenAI持股49%的微軟公司也是在消息公佈前幾分鐘才知情。
哈佛大學商學院學者 森古普塔:如果阿爾特曼提前知曉這件事,他一定會采取行動,很容易就能阻止這次罷免。所以董事會一直對微軟保密。
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對此表示“憤怒”和“措手不及”。
當天,微軟股價一度“跳水”超過2%,收跌1.68%。
美國市場分析師 艾夫斯:我認為這對OpenAI來說是一個打擊,對AI行業也是一個打擊。
根據OpenAI董事會發佈的聲明,解雇阿爾特曼的原因是,他在與董事會的溝通中缺乏坦誠,阻礙瞭董事會履行職責的能力。
《華爾街日報》透露,在解職前,董事會成員對阿爾特曼的不信任,已經到瞭對他所匯報的每一件事,都需要反復核查的地步。
與阿爾特曼關系親近的人則認為,解雇阿爾特曼更多是圍繞AI安全性爭議,以及OpenAI內部的權力鬥爭。
美國市場分析師 艾夫斯:阿爾特曼是人工智能的金童,這將在整個行業以及華爾街形成連鎖反應。
據《紐約郵報》報道,阿爾特曼是名神童,8歲就開始編程,兒時的偶像是喬佈斯。和喬佈斯一樣,19歲時,阿爾特曼從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專業退學,創立瞭自己的第一傢公司。
2017年,他一度考慮競選加州州長,但幾周後又放棄瞭。2019年,34歲的阿爾特曼他當上瞭OpenAI的首席執行官,他將自己與研發第一枚原子彈的美國物理學傢奧本海默相提並論,並將OpenAI的人工智能願景比作“曼哈頓計劃”。
11月18日,阿爾特曼在社交媒體發帖:我愛你們所有人。在很多方面這(被免職)都是一次古怪的經歷。有點像在你還活著的時候讀到瞭自己的悼詞。
有網友從中發現疑似“藏頭詩”,第一句“I love you all”的首字母組合恰巧是Ilya。
伊利亞·蘇茨克維,OpenAI的首席科學傢,師從“深度學習之父”傑弗裡·辛頓。蘇茨克維與阿爾特曼都是OpenAI的公司聯合創始人兼董事會成員。據《紐約時報》報道,兩人之間的爭執已經至少持續瞭一年,尤其是在ChatGPT面世之後,阿爾特曼註重拓展AI的商業潛力,屬董事會“激進派”,而蘇茨克維更註重AI的安全性,屬“保守派”。
在免職事件前,OpenAI就曾就AI研發是否足夠安全進行過內部大爭論。
無論是否巧合,蘇茨克維正是阿爾特曼遭解職的關鍵人物之一。
據英國《衛報》透露,阿爾特曼被解職後,有OpenAI員工問蘇茨克維這是否是一場“政變”。
非營利組織,正是OpenAI在成立之初對自己的定位。
2015年,谷歌主導的DeepMind研發出人工智能圍棋軟件AlphaGo,第一次擊敗人類職業棋手。科技巨頭對深度學習框架的壟斷,也因此愈加引發擔憂。
2015年12月,阿爾特曼、蘇茨克維和馬斯克等人共同創立非營利組織OpenAI,宣稱其目的是開發“安全且有益的”通用人工智能。
2018年,馬斯克退出OpenAI,並取消瞭原定對OpenAI的資金捐贈計劃。當時OpenAI正處在大量燒錢、技術攻堅的關鍵期,面臨生死存亡。
就是在那時,阿爾特曼決定設立營利架構,走融資路線。
他設計瞭一個復雜的組織架構,確保投資方可以賺錢但無權幹預OpenAI的決策,由非營利陣營的董事會控制整個組織,決定OpenAI的戰略和管理層。
除CEO阿爾特曼、總裁佈洛克曼和首席科學傢蘇茨克維,董事會其餘3名成員來自外部,6名董事都不持有公司股權。
2019年,OpenAI獲得微軟10億美元的投資。
在《華爾街日報》看來,OpenAI能夠以近乎創紀錄的速度從一傢小型非營利組織發展成一傢估值數百億美元的科技巨獸,阿爾特曼設立的營利架構功不可沒。
但在公司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阿爾特曼對AI商業化的態度也越來越積極,與蘇茨克維等董事會成員的分歧逐漸加深。
作為OpenAI的技術“靈魂人物”,蘇茨克維主導瞭GPT-1、2、3、4模型的研發。
2022年2月,他曾在社交媒體聲稱:當今最大的神經網絡可能已擁有輕微的意識。
這引起瞭一場小騷動,外界認為他所指的是當時處在研發中的GPT-4。
2022年秋天,數以千計做成OpenAI徽標形狀的回形針出現在OpenAI舊金山總部,這似乎是對手公司Anthropic的一名員工的惡作劇,但每個人都知道,回形針是被視為AI潛在風險的一個象征。
這源自牛津大學哲學傢博斯特羅姆在2003年提出的“回形針制造機”思想實驗。
假如把一個超智能AI的最終目標設定為盡可能多地生產回形針,為瞭實現這個目標,AI就會設法把地球上的一切都變成回形針的生產材料,也包括人類。
如今,在GPT-5即將面世之際,一向低調的首席科學傢蘇茨克維突然執意趕走阿爾特曼,加深瞭外界的猜測,蘇茨克維是否洞察到在AI商業化過程中存在的某些風險?
據《赫芬頓郵報》稱,就在免職事件前夕,幾名OpenAI研究人員致信董事會,稱一個代號Q*的AI項目所取得的進展可能對人類構成威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也披露,OpenAI據稱已經研發出一項非常危險的人工智能技術,但他們永遠不會發佈它,也不會對外宣佈到底是什麼。
蘇茨克維:一個非常簡單的規則,從數據中提取信息並輸入模型,隻需要不斷重復這個過程,數據的復雜性轉移到模型的復雜性中,因此產生的模型非常復雜,我們並不能確切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
今天,生成式AI仍猶如一個黑匣子,人們使用它,卻搞不清其中的運作原理。
美國有線新聞網稱,如今AI已經展現出撒謊和掩蓋蹤跡的能力。
AI神經網絡越強大,就越有可能通過難以預測甚至對人類有害的方式實現目標,這正是蘇茨克維所擔心的。
今年7月,OpenAI首次提出“超級對齊”概念,要求AI系統的目標要與人類價值觀及利益保持一致,也就是“對齊”。
“超級對齊”團隊的負責人之一就是蘇茨克維。
據“商業內幕”網站報道,蘇茨克維曾當眾拿出一座木質雕像,代表“不對齊”的AI,然後當眾燒掉,強調AI安全無比重要。
而AI研究領域也有另一種觀點,“有效加速主義”,主張無條件地加速技術創新,並且快速推向市場來顛覆社會結構。有分析人士認為,身為OpenAI CEO的阿爾特曼,雖然也強調AI安全與監管,但他的立場更偏向於“有效加速主義”。
兩人關於OpenAI的路徑之爭,在今年6月的特拉維夫大學同臺演講中就有所體現。
阿爾特曼:如果我們創造出的超強通用AI具有驚人的優勢,我想大多數人會同意。
蘇茨克維:AI將具有強大的能力,如果被惡意使用將產生巨大危險。
11月6日,首屆OpenAI開發者大會上,阿爾特曼推出GPT商店與創作者收入分享計劃,用戶可以通過自己設計的GPT來賺取收益,這進一步引發瞭董事會內保守派的擔憂。
美聯社記者 邦尼爾:阿爾特曼確實推動瞭這項(AI)技術的商業化,但這與董事會的立場有點沖突。隨著技術的發展,董事會對AI的安全性有很多擔憂。
11月17日,阿爾特曼被免職當天,多名OpenAI的高管宣佈辭職,包括AI風險評估團隊負責人馬德裡、研究總監帕喬基。
阿爾特曼位於舊金山價值2700萬美元的豪宅變成一間臨時作戰室,裡面擠滿瞭OpenAI員工,為他如何重返公司出謀劃策。
美聯社記者 邦尼爾:員工們不明白,為什麼阿爾特曼會被趕出去,隻是因為缺乏與董事會的溝通嗎?
OpenAI的770名員工中有超過700人簽署聯名信,要求恢復阿爾特曼的職位,並要求董事會下臺,否則就與阿爾特曼一同離職。他們還開啟刷屏模式。
阿爾特曼給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點瞭贊。
在福佈斯雜志看來,在AI產業變革的關鍵期,商業化是大多數員工出於現實利益的選擇,他們把未來押註在阿爾特曼的商業頭腦上。
11月19日,在被免職兩天後,阿爾特曼帶著訪客胸牌,回到瞭這傢自己創立的公司,和董事會進行最後的談判。
然而,談判最終破裂。
同日,微軟CEO納德拉宣佈,阿爾特曼將加入微軟,領導一個新的高級人工智能研究團隊。
“商業內幕”網站稱,微軟已為有意跳槽的OpenAI員工準備好瞭辦公室,距離OpenAI總部大約3公裡,還承諾薪資不變。
阿爾特曼則轉發瞭納德拉的聲明,並表示“使命將繼續”。
11月20日,微軟股價上漲2.05%,至每股377.44 美元,創歷史新高。
阿特爾曼加入的消息讓微軟的市值暴漲瞭560億美元。
美聯社記者 邦尼爾:對於微軟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勝利,因為他們讓所謂的人工智能代表人物加入瞭微軟公司。
《紐約時報》直言,OpenAI成瞭整起事件中最大的輸傢,從上到下士氣低迷,大批員工決意另起爐灶。
事情走到這一步,顯然已大大出乎OpenAI董事會的預料。
11月20日,蘇茨克維在社交媒體發帖:我對參與董事會的行動感到很後悔。我從沒想過要傷害OpenAI。
阿爾特曼轉發瞭蘇茨克維的帖子,並評論瞭三顆愛心。
吃瓜的馬斯克則在評論區跟帖:如果OpenAI正在做一些對人類有潛在危險的事情,世界需要知道。
英國《衛報》稱,蘇茨克維也參與簽署瞭700多名員工的聯名信,這意味著他同意將自己從董事會除名,以期待阿爾特曼的回歸。
而當《紐約時報》等媒體已經把微軟描述為最大贏傢時,事情又出現反轉。
11月22日,OpenAI發表聲明:我們已原則上達成協議,讓阿爾特曼重返OpenAI擔任首席執行官。
這驚掉瞭所有人的下巴。
評論區裡獲贊最多的一條留言寫道:OpenAI是剛剛完成瞭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營銷活動嗎?
美聯社記者 邦尼爾:他們達成瞭一項暫定協議,讓阿爾特曼回到公司,並組建一個新的董事會。
《紐約時報》直言,在董事會進行改組後,反對阿爾特曼的人都被排除在外。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則註意到,先前的董事會包括學者和研究人員,而新董事會擁有更多的商業和經濟學背景。
康奈爾大學教授 克雷普斯:原先董事會中想要采取更保守更謹慎態度的一派似乎已經被驅逐,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資深商業元老。
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評論稱,當年喬佈斯重返蘋果用瞭12年,阿爾特曼卻在120個小時內就完成瞭“從國王到流亡者再到國王”的不可思議之旅。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創始人與董事會的決裂,是矽谷歷史最悠久的權力遊戲之一,但OpenAI的情況非常特殊。
在這場商業化擴張與科技保守主義之爭中,OpenAI選擇瞭前者,然而在巨大利益推動下,僅靠市場自身的力量,真的能找到平衡點嗎?
《華爾街日報》認為,OpenAI的這場危機折射出AI行業內部一個熱議的問題。如果AI的黑匣子可能是一個潘多拉的魔盒,該由誰來決定是否打開這個盒子?在未能保證AI對人類不會產生威脅之前,是否應該將其商業化、推向大眾?在OpenAI管理層沖突之外,如何有效地推動AI監管,或許是更值得被關註的話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