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19屆亞運會上,曾征戰過8屆奧運會的體操界老將——48歲的丘索維金娜,兩次亮相跳馬賽場,成瞭耀眼的存在。5日上午,她離開瞭杭州。臨別前,她對著鏡頭表達瞭對中國的愛,對杭州的喜歡,也向她的中國粉絲表達瞭感謝:“你們的愛將永遠留在我心中”。

連日來,社交平臺上,一系列“#向亞運賽場上的老將致敬#”“#這些老將站上亞運賽場#”“#致敬亞運賽場上的老將#”等話題也引來瞭眾多體育迷的熱烈關註。許多網友評論,“為老將點贊”“寶刀不老,青春永駐”。

在《杭州亞運為何很燃也很暖》一文中,我們曾提及老將。值得思考的是,競技體育界更新換代速度極快,年輕面孔層出不窮,那麼老將為什麼總能掀起人們內心的波瀾?他們為何值得被致敬?

在競技體育世界,年過30歲或年少時就成名的選手往往被人以“老將”相稱。在過去十多天的亞運會賽程中,老將備受關註。很多人之所以不遠千裡奔赴杭州觀看亞運,很可能就是沖著老將來的。

比如,34歲的馬龍四次征戰亞運、孫培原成就亞運三連冠、汪順打破自己的亞洲紀錄、34歲的鞏立姣用亞運三連冠給自己一個交代、何超退役四年為瞭夢想重返賽場斬金,科威特飛碟傳奇人物阿卜杜拉·拉希迪在花甲之年摘金奪銀。那麼,人們愛老將究竟愛的是什麼?

他們用時間書寫瞭熱愛。提到老將,有人喜歡用“堅持”去贊美。然而仔細思量,往往隻有當難以繼續的時候,我們才會說“要堅持”。在筆者看來,與其說“堅持”,不如說老將們對競技體育有發自內心的熱愛。

比如,奪得女子200米蛙泳金牌的葉詩文,今年27歲,她在16歲時就成為中國泳壇第一位“大滿貫”得主,隨後經歷過低谷,暫別賽場,如今選擇復出,她說“更多的是熱愛在支撐著我,也不再被結果所綁住”。

又如,36歲的吳鵬退役十年後此次重返賽場,參加瞭50米蝶泳的角逐,他說“這次回來把輸贏都看淡瞭,真正發現瞭自己對這池水的熱愛和眷戀,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他們用實力鑄造瞭榮光。足夠多的世界大賽經驗、臨場的穩定發揮和永不服輸的心態,賦予老將在賽場上遊刃有餘的底氣。

比如,獲得女子撐竿跳冠軍的浙江運動員李玲,今年34歲,是田徑賽場上的一員老將,此番實現瞭亞運會“三連冠”,並再次刷新瞭賽會紀錄。正如她的教練周鐵民曾說,李玲之所以能一直保持高水平,除瞭天賦,最重要的是“一顆永遠不服輸,永遠對紀錄保持追求的心”。

他們用拼搏詮釋瞭擔當。在競技體育賽場上,老將們挑戰極限、不斷突破,為的不隻是個人榮譽,更是代表國傢縱橫馳騁國際賽場。比如,被網友視作杭州亞運會衛冕中國百米的“第一責任人”,30歲老將謝震業在百米決賽上竭盡全力爭取更快0.01秒,在這個非優勢項目上努力“突圍”、向上“爬坡”。

可以說,不管是用獎牌贏得榮譽,還是無關獎牌為夢想而戰,逐夢路上,老將們閃閃發光。

無論是退役多年後的復出,還是年復一年的堅持,老將們能登上賽場,不管結果如何,都戰勝瞭多位“對手”,值得我們尊重和贊許。

有的戰勝瞭“傷病”。傷病可能是所有運動員職業生涯中都要面對的“對手”,是老將繞不開的“坎”。比如,在東京奧運會後,老將肖若騰經歷瞭漫長的傷病期,但他一直努力恢復訓練,此次助力體操男團奪冠;今年34歲的沙灘排球老將薛晨,曾在東京奧運會後因傷病選擇退役,如今她克服傷病困擾,走上亞運賽場,贏得瞭金牌。

有的戰勝瞭競爭者。老將也是亞運賽場上不可缺少的中流砥柱。今年34歲的馬龍,第四次參加亞運會,團體賽中他一局未失,以11-8、11-5、11-3戰勝對手,仍然代表著國乒堅不可摧的中堅力量。又如,在杭州亞運會射擊男子雙向飛碟個人決賽中,60歲的科威特老將阿卜杜拉·拉希迪憑借出色的表現、穩健的發揮,第四次獲得該項目的亞運會金牌,也追平瞭亞洲和世界紀錄。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戰勝瞭自己。體育賽場上,老將們用行動證明:老將不老,因為追夢人、拼搏者永遠不老。正如很多網友所說,觀看他們的比賽,目光不應該局限於金牌,而應關註他們超越自我、克服傷病、挑戰對手的勇氣,像他們一樣享受比賽,享受人生。

賽場上的老將,在與眾多年輕運動員同場競技時,如何保持良好身體狀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自律的生活和訓練。比如,在亞運會賽艇男子雙人雙槳角逐中,36歲的老將張亮與隊友全力爭先,奪得金牌,同時他還拿下瞭男子單人雙槳金牌,實現“梅開二度”。金牌的背後,張亮每天早上4點起床,劃6—8公裡後,再與隊友一起開始訓練,午休時間還去訓練房繼續訓練。有人問張亮為何能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他簡潔而有力地回答:“自律。”

“長江後浪推前浪”是一種普遍現象,在競技體育世界裡尤是。不可否認,時間是與每位運動員始終相伴的“對手”,隨著年齡增長,很多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會逐漸下降。所以有人說,運動員是吃“青春飯”的。也有人說,越用老將,小將就越難出頭。

實際上,任何一支隊伍都是新老結合的一個整體,發揮好老將和小將各自的優勢,才能提升整體水平。

在杭州亞運賽場,有許多“00後”嶄露頭角,比如年僅13歲的中國選手崔宸曦奪得滑板女子街式決賽金牌,成為中國亞運史上最年輕的冠軍,讓我們看到中國體育天團的新興力量。很多老將努力傳好最後一棒,用自己的光與熱照亮瞭“後浪”的征途。

比如,國傢乒乓球隊的教練班子中,一直以來都有功勛老將的身影。像中國首位男子“大滿貫”得主劉國梁、第一個蟬聯世界杯男單冠軍的馬琳、兩屆奧運男團冠軍王皓……這種“傳幫帶”的光榮傳統,推動著“國球”始終蓬勃發展。

本屆亞運會上,這種新老傳承的場景還有很多,曾斬獲亞運14金的中國射擊名宿王義夫,為“射落”女子10米氣步槍金牌的3位“00後”小將頒獎,新老“神槍手”同框,共同見證著中國射擊的亞運榮光。

可以說,老將們是團隊的“精神領袖”,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雖然他們面臨著體能下降、傷痛恢復緩慢等不利因素,但多年職業生涯積累的賽事經驗,無疑是一份寶貴財富。當老將的經驗和年輕選手的活力相結合,往往能釋放出疊加倍增的效果。

老將們心系傢國的使命擔當尤為可貴。比如,今年33歲的老將丁霞,重歸女排國傢隊,目標隻能有一個,那就是成功衛冕。她說,如果隊伍需要她,必定全力以赴,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中華體育精神的主要內容就是“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這有賴於一代代體育健兒繼承創新、發揚光大。

年齡從不是人生的限制。競技體育世界裡,我們樂見老將與小將在同臺比拼、關愛提攜的過程中將體育精神代代相傳、永葆生機。體育賽場外,我們相信,生命不息,運動不止,拼搏者永遠年輕。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