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點頭,多低頭,莫回頭。

俗話說:“人到中年萬事休,隻道天涼好個秋。”

光陰易逝,轉眼年過半百,經歷瞭事事浮沉,看淡瞭人情冷暖,

逐漸明白瞭:中年以後,把關系處好,把心安頓好,把生活過好,

常點頭,多低頭,莫回頭,就是最好的人生狀態。

1

常點頭,讓出步子

一位作傢說過:“在舒服的關系裡,沒有爭論辯駁,隻有體諒和慈悲;

一個有智慧的人,懂得笑著讓步,懂得看淡隨緣。”

的確如此,每個人的經歷認知各異、修行程度不同,

若是事事爭辯,句句計較,到頭來隻會丟瞭情分,不歡而散。

真正智慧的人,懂得包容不同,無關緊要之事多認同對方,瑣碎毫末之事多退讓理解,彼此才能相處舒服,走得長久。

楊絳和錢鐘書曾一起坐輪船出行,在船上,兩人就一個法語的發音爭論起來,誰也不讓誰,說瞭許多傷感情的話。

後來,還是在一位法國夫人的裁判下,才結束瞭這場爭執。

事後,兩人都不高興,楊絳雖然贏瞭,但是覺得特別沒意思,而錢鐘書輸瞭也自然不開心。

後來,楊絳感慨道:“這些小事的爭吵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不僅壞瞭興致,也傷瞭感情。”

《論語·顏淵》中有雲:“君子有成人之美。”

成熟理智的人,能夠成全別人,適時退讓,

不過多計較得失,不過分爭論對錯,這不僅是換位思考的修養,也是悅人悅己的智慧。

所以說,中年之後,收斂爭鋒相對的鋒芒,展露與人為善的柔軟,

多微笑常點頭,多贊賞少否定,便能廣結善緣,收獲人心。

2

多低頭,放下面子

《論語·衛靈公》中有言:“小人無錯,君子常過。”

目光狹隘的人,總是追求面子,固執己見,即使錯瞭也不願承認改變,活得執拗擰巴;

而格局高遠的人,能夠放下面子,反思自己,出現偏差及時認錯糾正,從而收獲他人真心的尊敬。

人人都有不足之處,能夠放下身份,多低頭反省,才能調整自己,走上更光明的大道。

民國時期,沈尹默的書法名揚在外,很多人都向他求過字。

一次,他在朋友傢做客,即興寫瞭一首五言小詩。第二天,陳獨秀看到瞭評價道:“詩寫得不錯,隻是字流利有餘,深厚不足”,

於是,就去見瞭沈尹默,剛到門口就大聲說:“我看瞭你寫的詩,不同凡響,隻是字俗在骨。”

聽後,沈尹默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向陳獨秀請教起來,而後勤加練習,造詣更深,成為瞭一代書法大師。

《一代宗師》中有句話:“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瞭面子,有的活成瞭裡子。”

然而一味維持虛假的面子,不過是掩耳盜鈴,讓人止步不前;

而能夠放下面子,多關註自己,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人生的下半場,拋開無謂的面子,精進內在的修為,不被外物牽絆,不被他人左右,就是人生的大自在。

3

莫回頭,過好日子

《莊子》有雲:“用心若鏡,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事多瞭心就累瞭,事雜瞭心便亂瞭。

年過半百,時時擦拭內心,讓心變得如明鏡般澄澈幹凈,

事情來瞭之後,坦然面對;事情過去之後,及時放下。

不回頭,不留戀,不遺憾,輕松上陣,才能領略路上的百般風景。

《活著》一書中的主人公富貴,年少輕狂之時,輸掉瞭傢產,醒悟之後,妻子兒女又相繼離世,

人到暮年,唯一的外孫因為吃豆子,脹壞瞭肚子,也離開瞭人世。他隻能與一頭老牛相依為伴,

當記者問他:“生活這麼苦瞭,您怎麼還能笑著唱歌。”富貴講完自己的故事後,笑著說:“人總要向前看的”。

正如季羨林先生說的:“人生在世要想得開,如果不能‘忘’,那麼痛苦就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

人生是一場不斷前行的修行,人事物是我們修行的助緣,而非前進的負擔。

因此活在當下,珍惜眼前,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過好現在的每一天,

用心感受生活,不斷修煉自己,就是對過往最好的回應,對生活最大的誠意。

曾仕強先生說:“人到瞭一定年紀,糊塗一些一點兒錯都沒有。”

深有感觸,其實人人皆有缺點,事事都可遺憾,不完美才是常態。

所以說,總是較真難免身心疲憊,懂得放下才會活得自在。

與人相處時,常點頭少爭辯,彼此才能舒服;

有所不足時,多低頭多反思,自身才會進步;

面對過往時,莫回頭清內心,日子才可安穩。

餘生,願我們對人多退讓,對己多反思,對事多放下,不爭不擾的修好自己,不悔不忙的過好日子。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