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西開普大學中醫孔子學院教師林靈(左一)在今年的元宵美食節活動期間和學生交流。

林 靈供圖

來自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的選手諾一參加第二十二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南非賽區決賽。

來源: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微信公眾號

“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南非賽區頒獎現場。

曾立人攝

德班理工大學學生體驗泡茶。

來源: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微信公眾號

2013年,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成立。10年來,該孔院面向大學師生、中小學生、商務人士、當地社區居民等開展多樣化、多層次的中文教學,累計培養學員近萬名。與此同時,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與南非高校、當地社區等積極開展合作,舉辦“歡樂春節”“傳統文化月”“國際中文日”“漢語橋”比賽等文化交流活動100多場,吸引當地22萬多人參加。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10年來取得的成績,正是南非中文教育發展的縮影。

學習中文帶來新機遇

今年5月,在第二十二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南非賽區決賽上,來自德班孔院的選手諾一講到,在大學選修漢語課之後,她幸運地遇到瞭一名跟自己一樣是南非人的中文老師。獨具魅力的方塊字、悠遠雋永的文化長卷、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中文老師的漢語課讓她“沉醉”。她從老師努力學習中文、獲得到中國留學的機會、而後回國成為一名中文教師的經歷受到啟發,堅定瞭自己未來的發展之路——成為一名教授中文、傳播中國文化的中文教師,讓更多的南非青年瞭解中國、瞭解中國文化。

像諾一一樣,通過學習中文打開“機遇之門”的學員還有很多。2015年,中文納入南非國民教育體系。2018年,南非基礎教育部將中文納入到瞭高考第二附加語考試,這更讓南非的中文學習者、中國文化愛好者日益增多。

作為南非旅遊部門組織開展的“中文+旅遊”課程的學員之一,導遊多米尼克·奈杜不僅學習和旅遊業相關的中文知識,還對中國文化有瞭更多的瞭解。“這些對我以後的職業生涯發展產生瞭很大推動作用。”多米尼克·奈杜說。

南非基礎教育部中文教學顧問李遜告訴記者,南非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一直在進行“中文+職業技能”課程的探索,例如南非中國文化和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孔子課堂的“中文+網絡電商”“中文+南非教育”項目,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新開設的“中文+農業技能培訓”項目等都在逐步推進並開花結果,參與這些項目的學員由此獲得瞭更多就業機會,有的優秀學員還被推薦到中國中車、東莞商品南非展銷中心等單位實習、就業。

為學生搭建文化之橋

在學員學中文的過程中,中文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據顯示,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共派出外派人員500餘名、捐贈中文教材近9萬冊。其中,65名學員獲得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

南非西開普大學中醫孔子學院中文教師林靈從2019年10月起在西開普大學中醫孔院工作,她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豐富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引導學生走進中文世界。

在林靈看來,在講授中文語言知識的同時,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具體而言,將中華文化知識巧妙地融入語言教學是有效途徑。“比如,零基礎中文課一般都會涉及數字教學,我會讓學生猜猜中國人喜歡和不喜歡的數字,然後結合學生所在地對數字的看法進行對比,進而探討文化差異。”林靈說,“文化教學像一條線串起瞭語言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對文化的興趣可以提升他們的語言學習動力。”

在中文教師田清秀看來,和學生一起追逐夢想,一起收獲成長,是短暫任教時光裡最值得珍藏的記憶。“學生林森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特別努力,對中文的執著感動瞭我。還有很多學生像林森一樣,傾盡全力學習中文,這也激勵著我肩負起國際中文教育事業賦予的重任。”田清秀說。

如今,林森也成為一名中文教師。從學中文、到中國留學再到教授中文,林森的故事讓不少學員備受鼓舞。過去幾年,林森數次前往中國,親身感受中國的發展脈搏,對中國的熱愛也與日俱增。林森和學生分享對中國的感受,也成為中國發展的見證者。

推動中文教學更具專業性

李遜如今正在做的工作是修訂南非中文課程大綱。據他介紹,之前的課程大綱編寫於2014年,距今已經9年。“9年間,中文教學的形式、方法、教學內容都發生瞭變化,舊的大綱從某種程度來說不能適應當前南非中文教學形勢的變化以及中文學習者的需求。”李遜說。

自從到南非之後,李遜除瞭在南非基礎教育部做一些日常工作之外,還走訪瞭一些孔子學院和中小學,與孔子學院院長、中文學習者以及中文教學一線的老師進行瞭交流和座談。“今年還將走訪其他中文教學機構,根據這些調研的數據和結果在明年開始課程大綱的修訂工作。”李遜說,“這將有助於推動南非的中文教學更具專業性、科學性和規范性。比如,在中文教學中增加一些本土化內容,可以讓南非的中文學習者用中文介紹南非,讓中國人更好地瞭解南非,促進兩國人民的交流。此外,希望突出中文的實用性。比如,在10—12年級的學生中選擇性開設商務漢語、電商漢語以及其他職業技能漢語課程,使南非的中文學習者能夠通過學習中文找到工作。”

中文是語言教學的內容,也是國際中文教育從業者和當地民眾進行文化交流的紐帶。

李遜到南非工作剛半年,並未參加具體的中文教學工作,但很快融入基礎教育部,正是受益於“中文交流”。

他還記得在基礎教育部聽到的第一聲中文問候是在到辦公室的電梯裡。當時,一個帥小夥用中文跟李遜說:“你好。”說完之後還問他,說得對不對。李遜豎瞭豎大拇指,小夥子笑瞭。同事們也常問李遜怎麼用中文打招呼並付諸行動。“看到大傢的善意,我主動跟他們學祖魯語,雖然會得不多,但每次他們聽到我用祖魯語問候,都會很開心。那一刻,我感覺大傢的距離拉近瞭,也感受到瞭溫暖。”李遜說,“在南非還有不少像我一樣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的同行,大傢通過各種方式開展中南文化交流,增進雙方的理解和友情。”(本報記者 趙曉霞)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