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25日報道《澳大利亞人報》網站近日刊發一篇文章,題為《別讓智能手機偷走孩子們的童年》,作者是威廉·黑格。文章摘編如下:

在這個假日季節,在任何一傢餐館內看看你的周圍,你都會看到絕大多數兒童和青少年在用他們的智能手機學習、遊戲、點贊和分享。英國通信管理局的數據顯示,英國有一半的9歲兒童擁有一部手機;到12歲時,幾乎所有人都擁有一部手機。

從做遊戲到刷手機的童年

在過去的十年裡,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年輕人的生活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人報告說,他們每天花費大約7個小時上網,將他們的日常活動變成Instagram和“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程序上的內容,並在TikTok上跟隨潮流。在這個問題上,活動人士喬納森·海特將所發生的事情描述為“從以遊戲為主的童年轉變為以手機為主的童年……遊戲對克服恐懼和脆弱至關重要,而手機則通過占用睡眠、玩耍和面對面社交的時間阻礙正常的人類發育,而且還會讓孩子上癮,讓他們陷入無法獲勝的社會攀比之中”。

在同一時期,毫無疑問,青少年和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急劇增加,包括焦慮、抑鬱和自殘。這對他們未來的健康、就業、幸福和傢庭生活,以及對社會和政府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數字技術的先驅們一直都知道,這對年輕人大腦的影響可能是負面的。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佈斯等人限制他們的孩子使用智能手機的做法眾所周知。早在2017年,美國心理學傢讓·特文格就問道:“智能手機已經摧毀瞭一代人嗎?”但證明這一點一直很困難。人們使用社交媒體的方式各不相同,通常都有積極的好處,比如與朋友保持聯系或學習,因此,證明過度使用社交媒體與心理健康有關不會像在上世紀50年代時證明吸煙與癌癥有關那樣簡單。

為何大量年輕人心態驟變

沒有人能給出另一種解釋,來說明為什麼大量年輕人的心態會如此突然地發生變化,與智能手機在許多國傢的興起恰好同時發生,而與經濟或政治事件沒有關聯。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正變得非常確鑿,已經發表的研究表明,使用社交媒體會過度刺激大腦中的獎勵中心,引發一種類似成癮的反應。頻繁使用則與發育中的大腦發生變化有關,這些變化會影響對沖動、情緒和社交行為的控制。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種大腦結構的變化與藥物濫用和賭博成癮帶來的變化相似。

現在證據正變得越來越多。一項英國的調查顯示,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超過4小時的孩子不閱讀書籍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3倍。英國新千年人群健康研究項目的分析把更多地使用社交媒體與網絡騷擾、睡眠不足、自卑、身體形象不佳以及更嚴重的抑鬱癥狀聯系起來。3月,美國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30%的少女考慮過自殺,高於10年前的19%,女孩和男孩的悲傷和絕望情緒都在增加。5月,美國衛生官員發佈瞭一份正式的健康忠告,呼籲關註社交媒體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這是一個緊迫的公共衛生問題。

一名資深兒科顧問最近寫信給我說,出現頭痛、情緒變化、註意力難以集中或睡眠困難的青少年患者大幅增加。這類患者通常每天晚上花費4到6個小時在社交網站上,周末花費的時間更多,但如果他們聽從有關合理使用科技產品的建議,許多人的癥狀都會得到改善。這些建議包括在一天內的頭幾個小時和最後幾個小時避免使用電子設備、限制在電子設備上花費的時間、吃飯時將手機放在一邊、多鍛煉。

別把問題都留給醫院解決

然而,我們不能將解決心理健康危機的任務都留給醫院顧問。而人工智能(AI)的興起——盡管有很多好處——幾乎肯定會加劇這些問題,因為人工“朋友”隨時都在身邊。問題不再是是否需要采取行動,而是什麼行動是最好的,誰來采取行動。

社交媒體公司已經開始承認正在發生的事情。TikTok已經設置瞭兒童使用時間的限制,盡管這些限制很容易被規避。其他公司也推出瞭傢長控制功能,但將問題轉移給傢長並不能奏效。一些舉措已經開始采取,比如,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

在英國,我們不應該被自由主義嚇得不敢行動,也不應該在年輕人的大腦受到嚴重損害時放慢腳步。良好的建議將有很大的助益:醫療官員可以發佈全國性的指導,舉例而言,類似關於飲酒的指導。但需要制定一些規則,比如,對社交媒體平臺強制進行年齡驗證,設定最低年齡要求,或者要求它們設置防止上癮的系統。學校可以鼓勵全班傢長達成協議,以限制全天的社交媒體使用。

如果這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流行病,就會有緊急的疫苗接種和限制措施。但這其實是一種無聲的流行病,我們也必須采取行動。(編譯/殷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