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部奇書,胡適曾將它與《水滸傳》、《西遊記》以及《紅樓夢》並列,視為“吾國第一流小說”。

魯迅也曾評價它:

“秉持公心,指摘時弊。

機鋒所向,尤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

它就是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巔峰之作《儒林外史》。

作者吳敬梓在書中囊括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既有儒者名士,也有市井細民。

它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世間萬象,而攬鏡自照,也同樣可以照出我們潛藏的那個自己。

其中這6句話,道盡世態人情,句句發人深省。

1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蓋寬曾經是位富商,傢中既有洲場也有田地。

他為人慷慨,樂善好施,親朋好友有難,他常常傾囊相助,從不推辭。

後來,他傢道中落,反倒疏遠瞭這些人,自己帶著一兒一女開瞭個茶鋪,艱難度日。

一天,鄰居老爹來找他閑談,看他十月裡還穿著夏佈衣裳,就勸他去親戚那裡走動走動,向他們借點錢做大生意。

蓋寬卻搖頭拒絕,因為他深知自己如今窮困潦倒,主動找上門也是自討沒趣,還會惹人生厭。

年少時,總覺得蓋寬太要面子,不過開個口就能改善現狀,卻偏偏要自己硬撐。

可經過瞭歲月的捶打,才逐漸理解瞭蓋寬的做法。

《增廣賢文》中寫道: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趨利避害,是人性使然。

你得意的時候,即使是毫無交集的親友也會主動靠近,對你極盡奉承;

可在你失意的時候,即便是骨肉至親也可能對你避而遠之,甚至落井下石。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恒久不變的關系,也沒有牢不可破的情誼。

利盡而疏的人,不必在意;權衡利弊的情,不必介懷。

看淡世態炎涼,看輕人情冷暖,便不會徒增煩惱與失望。

2

人生世上,難得的是這碗現成飯

儒生周進是一個皓首窮經、執著科舉的老童生。

到瞭60歲,他的學生都中瞭秀才,自己卻還隻是個白丁。

後來,他的姐夫金有馀看他傢道艱難,就勸他去省城做個記賬人,也好養傢糊口。

書中這樣寫道:

“這讀書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難瞭。

人生世上,難得的是這碗現成飯,隻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幾時?”

周進迫於現實,隻得答應。

其實,我們何嘗不是周進?

每個人都在奔赴夢想的道路上艱難行進,總以為邁過一道道坎,闖過一個個難關後,夢想就能觸手可及。

可一次次的失敗,讓人心灰意冷;

生活的重重壓力,讓人不得不停下追逐的腳步。

有人說:

“夢想存在的意義,並不僅僅是拿來實現的;

而是它就在遠遠的地方,一直提醒我們可以去努力,可以去變成更好的人。”

詩和遠方固然令人向往,但眼前的茍且卻是存世之本。

先做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用心投入生活,終有一天會收獲自己的圓滿。

3

使心用心,反害瞭自身

在第四回中,惡霸張靜齋想要搶占僧官的田,僧官不肯,隻得一直躲著張靜齋。

有一次,僧官在回去的路上,被佃戶何美之攛掇到傢裡喝酒吃肉,還讓自己的老婆相陪。

正吃著,何美之卻借口離開,沒過一會兒,突然闖進一群佃戶。

他們二話不說就把僧官綁瞭,送到衙門去報官,說他調戲何美之老婆。

僧官知道這是張靜齋在背後搞鬼,於是急忙向剛中瞭舉人的范進求救。

范進立刻寫瞭帖子給縣官,縣官看後,就要拿生事的佃戶問罪。

張靜齋沒想到會把事情鬧大,忙向縣官求情,又花瞭幾十兩銀子才把事情擺平。

正應瞭《菜根潭》中的一句話:

“討瞭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

貪瞭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損。”

生活中,有不少人像張靜齋那樣,擁有的已經足夠多,卻還想要更多。

有瞭名,又惦記利,有瞭金錢,還想要地位。

成瞭欲望的囚徒,不擇手段地算計他人,做盡泯滅良心的事,到頭來隻會自取其禍,自亡其身。

懂得遏制欲望,堅守做人的底線,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4

好男不吃分傢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翰林院魯邊修有個女兒,不僅長得漂亮,而且八股文章寫得極好。

可魯小姐不能參加科舉,於是,魯邊修在她十六歲時,將世傢公子蘧公孫招贅為婿,把考舉人進士的希望放在瞭他身上。

不料,婚後魯小姐發現蘧公孫是個“雅人”,每日隻知吟詩作對,無心科舉做官,這讓魯小姐鬱悶無比。

魯小姐的母親和養娘勸她,兩傢都有傢底,就算不能考取功名,也不會缺衣少食。

可魯小姐卻認為祖輩的庇護畢竟有限,做人還是要自食其力的好。

或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念頭:

遇事總想著身邊有人相幫;

遇難總以為有朋友可以依仗;

不願吃苦就盼著別人為你負重前行。

可人活於世,每個人都在艱難渡劫。

沒有人能成為你永遠的保護傘,也沒有人能做你一輩子的引路人。

想要的安全感要自己給,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成全。

很認同的一句話:

“一隻站在樹上的鳥,從來不怕樹枝斷裂。

因為它依賴的不是樹枝,而是它的翅膀。”

無論前路如何,凡事靠自己,才是你最大的底氣。

5

正身以俟時,守己而律物

書中有個人叫牛浦郎,他生長在鄉間,識得些字,也讀過點書,尤其喜歡讀詩。

機緣巧合之下,他得到瞭一位去世詩人牛佈衣的詩集。

他看到詩稿中有“呈相國某大人”等題目,認為牛佈衣與達官顯貴關系非淺。

又見牛佈衣與自己同姓,就動瞭歪心思,想要冒充牛佈衣,這樣自己不用考取功名就能結交權貴,一步登天。

古往今來,像牛浦郎這樣的人俯拾皆是。

實力配不上野心,就想走些旁門左道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看似有點小聰明,實則是愚蠢的表現。

恰如《奇葩說》中陳銘所說:

“所謂的捷徑通向的都是絕境。”

走捷徑,看起來能幫自己快速成功。

實際漏洞百出,事後花更大力氣彌補。

投機取巧,隻會弄巧成拙;急功近利,終會欲速則不達。

唯有腳踏實地,憑自己的真本事,方能在社會上安身立命。

6

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聽過這樣一句話:

“有人請你幫忙,原指望你幫十分,結果你隻幫瞭七分,對方便覺得你不仗義;

非但不感謝你,反而覺得你欠他三分。

很多人間恩怨,皆出於此。”

牛浦郎便是這樣的人。

牛浦郎的祖父去世後,為瞭辦喪事,他把傢中的房子變賣瞭,無處可去。

祖父的好友卜老爹好心將他帶回傢中照顧,過年的時候,還給他送炭火和酒席。

可牛浦郎雖然寄人籬下,卻很看不起供養自己的卜傢兄弟。

有一回,牛浦郎假借牛佈衣之名,接待候缺知縣董瑛,牛浦郎讓卜老二捧茶,還當著董瑛的面羞辱他。

董瑛走後,卜傢兄弟責怪他不該如此,他反倒說是自己讓卜傢沾瞭光,還揚言要讓卜傢兄弟挨板子。

後來,卜傢兄弟忍無可忍,將他攆出傢門。

不由得想起《陰符經》中的一句話: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人心,永遠是無法滿足的。

有時候,你對別人再好,他也不懂感恩,反而更加得寸進尺;

你毫無原則的仁慈,他不但不珍惜,反而更加為所欲為。

毫無底線的善良,不僅捂不熱他人涼薄的心,還會助長惡,給自己帶來麻煩與傷害。

善良有尺,忍讓有度,不要錯付瞭善心,懊悔一生。

清代文藝評論傢張文虎說:

“(《儒林外史》)描寫世事,實情實理,不必確指其人;

而遺貌取神,皆酬接中所頻見。

可以鏡人,可以自鏡。”

儒林名利史,千古文章事。

吳敬梓將自己體驗的世情,經歷的人事,經受的冷暖,看到的嘴臉,統統傾註其中。

他讓我們看到瞭人性的“惡”,卻又用人心的“善”治愈瞭我們。

書中的故事雖然已過百年,但其中對欲望、人性、善惡的描寫,鞭辟入裡,值得我們深思。

願你能從這6句話中,洞察人性的真相,領悟人生的真諦,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