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的羊城,蟬鳴不止,廣州海關技術中心的實驗室內卻安靜得隻剩下呼吸聲。顯微鏡前,一位頭發花白的男子正全神貫註地觀察著一個他熟識瞭幾十年的“老朋友”——一隻米粒大小的實蠅。

這名頭發花白的男子叫梁帆,是廣州海關技術中心正高級農藝師,也是海關系統中檢疫性實蠅鑒定的權威專傢。自1984年起從事有害生物鑒定工作至今,梁帆先後檢出地中海實蠅、棗實蠅、圓斑木蠹象、褐紋甘蔗象等全國口岸首例檢疫性有害生物200餘批次,用堅實的檢測技術守護著祖國的“綠水青山”,被同事們稱為“昆蟲捕手”。

梁帆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口岸送檢的昆蟲

梁帆所在的實驗室全名為廣州海關技術中心植物檢疫實驗室,負責對廣州海關關區進出境植物種子、苗木及其產品中攜帶的有害生物進行檢測鑒定和檢疫處理。1963年出生的梁帆從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口岸一線從事植物檢疫工作,迄今為止已近40年。

“我們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大多有一種強烈的傢國情懷,想著能為國傢做點事。”談起從事植物檢疫工作的初衷,梁帆表示,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產業安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從走出校門的那天起,他便立志要用自己的所學為守好國傢“糧袋子”作出貢獻。

梁帆對口岸送檢的水果樣品中攜帶的有害生物進行檢測鑒定

每天清晨,植物檢疫實驗室都會收到從廣州海關各口岸一線送來的昆蟲樣本,等待鑒定。鑒定的第一步是去除昆蟲身上的雜質,需要在顯微鏡下用極其纖細的毛筆和昆蟲針,清理昆蟲表面灰塵和蟲子團。“體型稍大的昆蟲都會有寄生的蟎蟲,一般體長不超過1毫米,比頭發絲還要細。”梁帆邊清理邊說,“清理時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萬一不小心碰掉觸角什麼的,可能會影響鑒定結果的準確性。”

昆蟲是地球上物種數量最多的一個類群,其中不少是令人談蟲色變的“害蟲”。“根據我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目前屬於檢疫性有害生物的昆蟲共有157種(屬),占據總名錄的近三成。這些有害昆蟲一旦傳入國內將威脅我國農業生產安全、生態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梁帆說,小小的昆蟲,看似微不足道,卻關乎國傢安全。

目前,昆蟲鑒定最常用的方法是形態鑒定法,需要在顯微鏡下細致觀察昆蟲各種形態,根據其形態特征,參考鑒定資料並做出判斷,準確鑒定出種類。在口岸截獲的昆蟲可能來自於世界各地,有一些物種在國內沒有現成的參考資料,梁帆和同事們便需要到浩瀚的外文文獻中去尋找“蛛絲馬跡”。

梁帆正在查閱昆蟲文獻資料

“親緣關系相近的昆蟲,外表形態是非常接近。有時候腿上是1根刺還是2根刺,都是一個重要的區分特征。”在梁帆看來,昆蟲鑒定是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積累,“隻有看得夠多、研究得夠深,你才能準確分辨這是一隻什麼樣的昆蟲。”

而在眾多昆蟲中,梁帆“打交道”最多、研究得最透徹的一類昆蟲便是素有“水果殺手”之稱的實蠅。

實蠅是雙翅目無瓣類實蠅科的通稱,屬於植食性昆蟲,許多實蠅種類大多為作物害蟲,其中為害果實類實蠅尤為出名,諸如地中海實蠅、蘋果實蠅、櫻桃實蠅都是“臭名昭著”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是公認的“水果殺手”。“實蠅類昆蟲大多具有寄主范圍廣、繁殖力強、世代重疊等特點,會對果蔬等農作物的生產造成嚴重危害。以地中海實蠅為例,在不考慮生存環境的情況下,一對地中海實蠅60天左右可經歷四代繁殖,傢族成員達上百億頭,繁殖擴散的速度非常驚人。”面對來勢洶洶兇猛的“水果殺手”,梁帆和同事們一刻也不敢怠慢,馬不停蹄地開展實蠅研究。

顯微鏡下的“水果殺手”——實蠅

早在1993年,梁帆和同事們在一位外籍旅客攜帶的紅辣椒中檢出瞭我國口岸首例地中海實蠅,這是世界公認的對水果和蔬菜種植和貿易有著重大經濟影響的危險性有害生物之一。此次檢出讓梁帆與實蠅結下不解之緣。廣州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水果集散地,一年四季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水果進口,如何將隱藏在其中的“水果殺手”拒於國門之外,守護國內生態安全,成為梁帆研究瞭一生的課題。

為掌握口岸外來生物實蠅入侵態勢,梁帆想盡一切辦法搜尋、整理實蠅文獻資料,研究實蠅的生活習性,每隔半個月便會帶領團隊前往果園、公園等監測點“掛燈籠”“捉蟲子”,用一個個像黃色燈籠的實蠅誘捕器,進行外來物種入侵監測,把捉來的實蠅制成標本並培育幼蟲用於研究。嶺南常年高溫濕熱,蚊蟲特別多,每次回來他的手臂、小腿、腳踝都被咬出一連串包。

梁帆(左一)和同事在野外開展外來物種監測

“開展野外監測時一旦遇到眼生的昆蟲,梁老師馬上變得和平時有條不紊地做實驗時不一樣,幾個箭步就蹬爬到樹上去采集,比年輕人動作還快。”在實驗室同事吳海榮看來,梁帆是一個時時沖在前的好老師,不僅事事親力親為,還將自己數十年的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傳授給實驗室裡的年輕人。

在做好崗位工作之餘,梁帆將自己的學習成果撰寫成論文,經常開展講座向同事們分享最新的實蠅鑒定技術技巧。在梁帆的帶領下,植物檢疫實驗室整體檢測鑒定能力不斷提高,被評為國傢級“實蠅檢疫重點實驗室”,常年承擔全國口岸地中海實蠅監測、實蠅監測的具體設計和安排實施工作。

近40年光陰一晃而過,梁帆從一個青澀小夥變成瞭一個頭發花白的大叔,可他對外來物種的研究卻從未停止。近年來,國內寵物愛好者興起瞭追求奇特另類寵物的風潮,一些國內沒有的物種更是受到熱捧,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不惜以身試法,非法攜帶、寄遞、夾帶外來物種進境。

在寄遞渠道截獲的“異寵”——長戟犀金龜

“以往一線關員在口岸現場查獲的外來生物大多是實蠅、小蠹、粉蚧一類的小型昆蟲,大小隻有幾毫米。現在,有些甲蟲長達20厘米,足足有一隻巴掌大。” 甲蟲、蠍子、壁虎……這幾年,梁帆的顯微鏡下開始頻繁出現一些“大傢夥”。梁帆說,作為海關技術人員,必須不斷加強研究,才能守好國門生物安全防線。

在梁帆看來,違法運輸活體動物入境,既不是真正喜愛動物,也是對國傢生態安全的不負責任。“這些不是分佈在本國的物種,可能會影響我們本土自然物種的取食、繁衍、生存,占據本地物種的生態位,最終導致本地物種消失,影響本地生物多樣性。”

梁帆在觀察昆蟲形態

多年來,作為廣州海關技術中心昆蟲鑒定實驗室主任的梁帆,帶領團隊主持和參加制訂國傢標準1項、行業標準8項,申報並取得實用新型專利5項,主編、參與編寫專著3部,發表科技論文34篇,獲得省部級科技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老驥尚有耕耘力,無限辛勤盡為國。如今,已到“花甲”之年的梁帆依然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每天還在加班加點做研究。“科研沒有終點,探索不會止步。為海關執法把關提供快速準確技術支持,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面對為之奮鬥瞭大半生的口岸植物檢疫事業,梁帆努力站好最後一班崗,用實際行動述說著對海關事業的忠誠。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