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響起,高亢嘹亮,十餘名孩子正依次練習經典藏戲《白瑪文巴》片段的唱腔,兩位老師認真指導著,不時示范或幫學員糾正。

藏戲是西藏自治區群藝館(區非遺中心)開設免費開放常態培訓班的課程之一。教授課程的巴桑和中普瓊是中國國傢一級演員,均從西藏藏劇團退休,自2015年,便一直在這裡授課。巴桑介紹,起初授課,學員並不多,以成人為主,後來氛圍漸濃,少兒學員也多起來。

7月30日,在西藏自治區群藝館(區非遺中心),小學員在練習藏戲唱腔。中新社記者趙朗攝


上課中,記者觀察,面對稚嫩的學員,兩位60多歲的老藝術傢依然保持著對藏戲的熱情傾囊授課。中普瓊告訴記者,今年這批藏戲少兒班學員有30餘名,部分是從上一批延續下來的,已經學習瞭兩三年。巴桑說:“現在很多學校都有我們培養的學生,學校和社會也給他們提供很多展示的機會和平臺。”

他們留意,過去喜歡藏戲的群體年齡偏大,如今趨於年輕化、低齡化,這讓他們看到瞭傳承的希望。

教學中,他們格外留意有天賦的學員,並挖掘他們的潛力。今年推出的西藏首部少兒舞臺劇藏戲《頓月頓珠》,小演員們基本都在這裡選拔出來,其中一位在2021年還獲得瞭中國少兒戲曲最高榮譽“小梅花獎”。

學員們有些因喜歡而學,有些因學而喜歡。9歲的丹增頓傑便是其中之一,他告訴記者:“爺爺特別喜歡藏戲,因為他我也喜歡。在這已經學習瞭兩年,特別希望媽媽能早點給我買藏戲的服飾和道具。”

7月30日,在西藏自治區群藝館(區非遺中心),小學員們正在學習紮念琴。中新社記者趙朗攝


在這裡,不僅藏戲受追捧,揚琴課亦是如此。揚琴少兒班,其米多吉正教授基礎音節。他說,今年招收的學生中既有成人也有少兒,共40餘人。因為學員多,課程安排比以往增加瞭很多。

另一側,紮念琴少兒班正在上課。老師旦增龍多正在教授入門基礎彈奏。這位年輕的老師曾是這裡的學員,他說:“少兒班的課都是在周末,這兩天上4個班級的課。從這裡走出的學員有些獲得瞭中國歌劇舞劇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

格桑旺紮是西藏自治區群藝館(區非遺中心)免費開放常態培訓班的負責人,同時他也教授紮念琴課程。他介紹,常態班自2015年逐漸規模化,現已形成瞭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社會影響力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

7月30日,在西藏自治區群藝館(區非遺中心),旦增龍多在教授紮念琴。中新社記者趙朗攝


目前,該培訓班有紮念琴、笛子、揚琴等六七個興趣課程,其中,藏戲、囊瑪堆諧、紮念琴、揚琴等均是近兩年的熱門課程,前兩者還是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紮念琴有8個班,囊瑪堆諧學員就更多瞭。”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免費,但學員們格外珍惜學習機會,不少學員從業餘走向專業。比如,囊瑪堆諧成人班往屆學員,他們經常出去演出。

近年來,西藏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社會普及率愈來愈高,與西藏自治區群藝館(區非遺中心)的推廣不無關系。現在,公共文化服務愈來愈完善,民眾參與性愈來愈強。目前,西藏已建成區、市地、縣區、鄉鎮、村居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西藏公共文化服務覆蓋率提升到100%。如今,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博物館等各級文化活動場所已成為西藏民眾參與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