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閩南地區是全國有名的“戲窩”,
這裡的戲曲紛繁璀璨,
名傢輩出。
在這裡有一臺戲與眾不同,
她以醜為美,醜到極致,又美到至極。
本期匠心堅守非遺傳承走進廈門,
一起靜靜聆聽
高甲戲國傢級傳承人陳炳聰,
為我們講述這臺妙趣橫生、
以醜見美的絕妙好戲。
一入高甲戲,
方知閩南四季春如許。
高甲戲孕育於明末清初,
是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
又名“戈甲戲”“九甲戲”“大班”,
前身名為宋江戲。
當時閩南的沿海漁村
流行一種裝扮梁山英雄、
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
後與閩南另一劇種
合興戲合二為一,
經歲月沉淀演變成今天的高甲戲。
高甲戲主要流行於閩南地區、
臺灣以及東南亞等華人聚居地。
高甲戲在唱腔上以南曲為主,
兼用“傀儡調”和民間小調,
既有清婉之韻又有剛健之氣;
伴奏的樂器分為文樂和武樂;
話白采用“泉腔”,唱腔為“管弦”;
行當上分小生、老生、
北、旦、醜、雜六門,
其中以醜見長。
高甲戲中醜角動作
滑稽、風趣、幽默,
舉手投足之間給人一種忍俊不禁之感。
高甲戲國傢級傳承人陳炳聰,
從藝四十年,
現為廈門金蓮陞高甲劇團副團長,
師承柯國為,擅演高甲醜,
讓觀眾在欣賞誇張逗趣的
動作中得到美的享受。
談到對醜角的理解,
陳炳聰用一句話概括:
“醜到極致既是美”。
“正劇醜演”大俗即大雅,
大醜即大美,
看似輕松詼諧的插科打諢
卻如神來一筆,
盡顯高甲戲的獨特魅力。
陳炳聰與高甲戲緣系半生,
站在高甲戲承前啟後的時代節點,
陳炳聰深感重擔在肩。
多年來,他通過廣授徒、
進校園、進社區等
各種傳播方式,
努力將前輩留下的
寶貴藝術遺產傳授給下一代。
如今,古老、傳統的高甲戲,
在不斷的創新發展中,
漸漸煥發生機。
百年高甲,將以更嶄新的面貌
迎接四方觀眾,
在歷史的沉淀中,
抒寫新的未來。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