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瞭建設文化強國這樣一個戰略目標。到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二零三五年,我們要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提出瞭具體的要求,這些要求就是建設文化強國的措施保障。
文化強國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特點,呈現哪些形態,擁有哪些標志,有許多的說法。從內外兩個維度來考量,應該是對內實現文化治理,讓文化治理成為國傢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全面提升國傢文化的競爭力與傳播力。
有識之士認為,隨著我國文化管理領域重大政策理論與發展實踐創新的不斷深入,基於文化治理現代化要求,我們應從組織結構層面,構建現代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我國文化治理。實現文化治理,在結構上做文章當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國民的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能躍上新高度,那麼,再嚴密的結構也無法產生強大的驅動力。那麼,如何使國民的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躍上新高度?筆者以為,讓教育端成為文化的策源地是一項不可替代的基礎工作,讓教育文化支撐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又是基礎的基礎。
有人說,“中國隻有教育,沒有教育文化”,此話不無道理。教育本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國傢的教育又特別體現文化的特點。教育文化是把一個國傢的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科學知識、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通過教育手段的一種傳承,是這些領域知識的深化與延伸。如果我們的學生不去根據知識的延伸找到自己精神世界的主線,那麼,要求我們的國民有文化素養,要求我們的各級領導有文化的戰略視野和文化的競爭格局是不現實的。已經實現文化治理的日本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他們在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裡全部配置文化社團,每個學生必須根據自己的愛好加入一個文化社團,此舉解決瞭一個根本性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通過四級學校的學習,不僅掌握瞭知識,也擁有瞭一條文化主線,人生的發展方向由知識體系和文化主線共同支撐。日本的經驗產生的效應是巨大的。日本的大中小企業傢都以本企業贊助、參加高尚的文化活動為榮,這種價值觀的形成,與每個日本人擁有自己的文化主線是密不可分的。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文衛體育專傢代表座談會上指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在新的時代,文化要想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體現這樣的作用,要求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能有一條能夠駕馭時代的文化主線,能夠成為文化型幹部:不僅有一定的文化格局,更要有借助文化來進行社會治理和經濟管控的水平。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教育文化體系的建構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作者:培康,意大利僑網副主編)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