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有人說:“忽略健康的人,相當於用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
到瞭當下這個,養生已是必修課,現代養生方式諸多,但最高級的養生,莫過於養心。
明代醫書《壽世保元》中寫道:“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
真正會養生的人,不僅註意養身,更重養心。
世間萬物,百病皆由心起,若是心態不平,情緒不穩,再好的養生也是徒然。
想要修煉一顆豁達淡然的心,就要做到以下這幾點。
情緒穩定
經雲: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
情緒好似一把槍,當我們扣動情緒的這把扳機,槍口實際上是對準瞭自己。
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種叫做沙鼠的物種,無論是旱季還是水草肥美的季節,它都會為自己囤糧。
剛開始,很多醫學傢會認為沙鼠比小白鼠更具有醫學價值,因為他們的體型較大。
後來發現被養在實驗室的沙鼠,雖然有吃有喝,但因無法囤糧,變得十分焦躁,最終暴躁而死。
由此可見,情緒的好壞與身體的健康是息相關的。
一個人若是長期處於壞情緒的狀態,生命會在不知不覺間慢慢消耗。
有一位五十多歲的阿姨,發量濃密,白發全無,很多人好奇她為何如此年輕。
阿姨樂呵呵的說道或許是因為自己心態好,同齡的姐妹每天操心這操心那,想東想西,稍有不如意就鬱結於心。
反觀自己,每天樂呵呵,隻專註於當下,很多大事小事都能化為淡事。
其實觀察生活中的很多長壽老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心態好,情緒穩,什麼事情都不會放在心上。
《四部醫典》中記載:“憂心生悲使得容顏衰,驚恐怯懦不樂衰光煥。”
心態若是不好,容顏也容易衰老,反之,心態好,情緒穩,人便會活得精神,看上去更顯年輕。
所以說養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當你一直笑口常開,那麼青春便會永駐。
圈子幹凈
《莊子·山木》雲:“君子之交淡如水。”
真正好的關系,就如同水一般,柔和、平靜,讓人感到愉悅。
想要身心舒暢,除瞭自身擁有穩定的情緒,幹凈、舒心的圈子也十分重要。
著名影帝梁朝偉的圈子十分簡單,每次拍戲結束,有人約他一起玩,他幾乎從不參與。
看似冷酷的他,有著自己兩三知己,平時幾乎不聚會,也不喜歡喧鬧,隻是在自己簡單的圈子裡暢談活躍。
古人講:“攝生之道,大忌嗔怒。”
我們身邊的人,影響著自己心情的打開方式。
跟舒服的人在一起,愜意自在,內心安寧,即使彼此不說話,也能感到十分舒服。
跟積極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積極;跟善良的人在一起,內心會變得柔軟,善良,身心都會愉悅。
所以無論是交友還是生活,都要選擇和舒服的人在一起。
知名作傢陳忠實也說過:“朋友之交,宜刪繁就簡。”
真正的朋友,不是數量越多越好,而是在於質量如何。
那些願意和我們同甘共苦,共享喜樂的人,才是我們餘生最該珍惜的人。
溫暖舒服的人,最值得深交,簡單幹凈的圈子,最有意義,也會讓自己更加舒心,這是養生的基本。
學會釋懷
古德雲: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大意是凡事看淡,順其自然,更有助於人們延年益壽。
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身處的時代,權臣鬥爭激烈,官場更是不盡人意。
很多人在這種狀態下抑鬱而終,但他選擇瞭與自己和解,放下瞭奔赴官場施展才華和抱負,歸隱田林。
在田園生活中,雖然交通不便,但他種菜,作詩,看日落,生活悠然自在。
若是當初沒有遠離官場,或許會因官場的心病最終鬱鬱寡歡,又怎會享齡62歲。
人生有時失去,就是擁有,舍棄,也是為瞭能拾起更多。
不糾纏於過往,才能擁抱新生;願意放下執念,才能得到解脫。
凡事看淡,學會和自己和解,這便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中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淡泊恬靜的胸懷,安靜的內心,屏蔽一切負能量,疾病又從何而來呢?
養生之道看似復雜,實則簡單。
保持穩定的情緒,身心會感到平和;維持幹凈的圈子,方能避免無謂的消耗。
懂得放下,學會釋懷,能讓心靈得到真正的解脫,讓煩惱、疾病隨風消散。
餘生,願你將生活過得灑脫自在,身心愉悅,健康常伴!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