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2024年11月16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中國外文局指導,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廣西出版傳媒集團主辦的中國—東盟文化遺產主題對話在廣西南寧成功舉辦。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南亞文化遺產聯盟、國新辦國際聯絡局、老撾新聞文化旅遊部、敦煌研究院、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等機構代表,文化領域專傢、高校及智庫學者、數字科技領域專傢、媒體代表、青年代表等150餘人參加活動。
▲對話會現場
本次活動以從“‘活’起來到‘火’起來”為主題,重點聚焦並增進中國—東盟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與會嘉賓認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已超越國界,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責任。未來要健全社會參與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尤其是青年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要堅持創新發展,將現代技術、理念與傳統文化巧妙結合,為文化遺產註入新的生命力;要加強媒體智庫賦能,聚焦講好友好合作生動故事,共同推動形成守護人類文化瑰寶、守望世界文明的濃厚氛圍。
▲夏澤翰致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夏澤翰視頻致辭指出,文化遺產是國際通用語言,彰顯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見證著人類精神的輝煌成就。它是聯結世代的紐帶,也是多元文化的靈感源泉和驕傲之本。中國與東盟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體現瞭雙方的深厚文化底蘊,映射出攜手開創未來的光明前景。此次活動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倡導的對話典范。
▲唐正柱致辭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唐正柱致辭指出,廣西與東盟國傢地緣相接、族緣相親、文緣相通,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希望攜手共進,共同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傢在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讓古老的文化在現代社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蘇伯民作主題演講
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圍繞敦煌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案例作主題演講。他表示,莫高窟保護體系及技術的發展見證瞭中國從搶救性保護、基礎性保護逐步向科學保護過渡的階段,並逐漸將文物保護研究成果推廣至全國及海外。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已有將近300個洞窟完成瞭高清數字化采集,自2016年數字敦煌上線,我們逐步向全球觀眾開放數據資源,實現全人類共享。故宮博物院數字與信息部副主任黃墨樵,柬埔寨吳哥古跡保護與發展管理局古跡和考古保護部主任索姆·索帕拉特(SOM Sopharath),北京知名設計師及策展人、無同設計主持設計師吳桐,泰國暹羅協會、東南亞文化遺產聯盟代表妮查·帕特拉蒂洛克(Nicha Patradhilok),泰國蘭納民俗藝術總監李清華(Agrindra Li Rajendra),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閆雪梅,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中國研究所文化歷史研究室主任陳氏水(TRAN THI THUY)等7位嘉賓作主題分享。
▲黃墨樵作主題分享
黃墨樵分享瞭故宮博物院的文化遺產保護故事,重點介紹瞭故宮文化數字化共享體系建設。他認為,數字故宮是故宮建設中的關鍵環節,故宮將持續應用數字技術,肩負使命、守正創新,建設文明交流互鑒的文化會客廳。
▲索姆·索帕拉特作主題分享
索姆·索帕拉特分享瞭吳哥窟古跡保護在管理體系建設、國際合作、廟宇修復、古跡挖掘、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經驗。他表示,柬中友誼歷史悠久,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團隊積極為吳哥廟宇保護修復保護提供技術援助,為柬埔寨文化遺產保護作出瞭貢獻。
▲吳桐作主題分享
吳桐從設計師的視角分享瞭她與北京中軸線的故事,講述瞭如何從中軸線的中心——故宮中獲得啟發,延展出現代化設計產品,並介紹瞭如何與中外觀眾進行互動、以大眾能理解的方式做好文化理念闡釋,把“厚重變輕巧、古代變現代、小眾變大眾”。
▲妮查·帕特拉蒂洛克作主題分享
妮查·帕特拉蒂洛克結合東南亞文化遺產聯盟、泰國暹羅協會在泰國及東南亞等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實踐作瞭分享交流,介紹瞭在文物翻修、數字資源資產保護數據庫建設、歷史性公共公園發展、以文化遺產保護助力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相關經驗。
▲李清華作主題分享
李清華以演講和表演相結合的方式探討瞭自然與人文、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人的多種關系,並現場表演瞭孔劇舞蹈。
▲閆雪梅作主題分享
閆雪梅以銅鼓、壯族織錦技藝活化為案例,提出以文化創意為切入點的文化遺產活化利用,要兼顧“展示”與“闡釋”、“網紅”與“長紅”、“流量”與“留量”,助力寶貴的文化遺產從有“可見度”到有“知名度”,從有“吸引力”到有“影響力”。
▲陳氏水作主題分享
陳氏水認為地方人民在弘揚文化遺產價值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介紹瞭以越南地方人民為主體保護文化遺產原則進行的相關項目實踐,並表示以人民群眾為導向的保護策略是一種極具戰略意義的文化遺產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模式,能實現文化保護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主題對話會現場
此外,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運營總監何晶,印尼根塔拉研究所戰略傳播與研究總監陳姝伶(Christine Susanna Tjhin),老撾國立大學國際交流辦公室國際合作處主任、《中國與東盟》作者素裡耶,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副總編輯饒江、泰國The Roots Routes創始人西拉達·皮查亞派佈恩(Sirada Pichayapaiboon),柬中友好青年之傢代表駱明拉(Roth Chanmengla)也從各自的實踐出發圍繞對話會主題作圓桌交流,重點討論瞭青年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創新利用過程中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嘉賓們認為,要積極提升年輕人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參與度,積極通過新媒體、新技術等創新呈現文化遺產內涵,鼓勵年輕人參與到文化遺產的傳播工作中。中國—東盟文化遺產主題對話是2024中國—東盟圖書文化周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東南亞文化遺產聯盟、泰國暹羅協會、解讀中國工作室支持。11月17日至19日,主辦方還將以“印跡廣西——穿越千年的文化遺產之旅”為主題組織中國—東盟媒體智庫聯合參訪,並在崇左花山巖畫現場開展“花山對話”,繼續探索中國—東盟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創新利用的新路徑,共同促進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