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2024年11月13日,國際知名數字藝術傢Beeple(Mike Winkelmann)的全球首場個人大展“Beeple:來自人造未來的故事”於南京德基藝術博物館啟幕。 此次展覽集中呈現Beeple藝術生涯中最矚目的作品,包括《每一天》《人類一號》《S.2122》以及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的全新作品《指數生長》等,系統而全面地回顧Beeple的藝術生涯,邀請觀眾以沉浸的方式,探索Beeple藝術實踐中的多個維度,瞭解其對於數字藝術及當代藝術史發展所提出的詰問及帶來的深遠影響。

Beeple是誰?

Beeple本名邁克·溫克爾曼(Mike Winkelmann),是一位數碼藝術傢及設計師,其作品融合瞭社會環境、流行文化與科幻小說,常以挑釁或諷刺的口吻對新聞及互聯網文化做出回應,實時遠程修改作品的圖像和敘事。

圖片

▲Beeple在開幕式現場致辭。

Beeple因其連續性的作品系列《每一天》而備受矚目,該系列自2007年持續至今,他每天都會創作一幅獨特作品並將其上傳至網絡,從未間斷。Beeple通過向數字藝術的豐富歷史致敬,思索人類和媒體未來的影像,突破人們關於新興技術的幻想,拓寬數碼與物理存在之間的模糊邊界。

圖片

作為數字藝術界的“頂流”,Beeple的作品深受全球數字藝術愛好者們的喜愛,就連國際巨星麥當娜、科技狂人馬斯克都對他贊不絕口。

圖片

開幕式現場,Beeple通過大屏幕投屏直播,現場創作,他的《每一天》系列的第6406件作品在南京誕生。這既是一場關於數字藝術“生長”過程的完整呈現,更是一次轟動網絡的藝術表演。

圖片

▲Beeple於社交媒體上發佈瞭當日(第6406天)在展廳中的創作,並將其以展覽名稱TALES FROMASYNTHETIC FUTURE》進行命名。

Beeple表示:“非常榮幸也非常期待,能夠在南京這樣一座融匯深厚文化底蘊與現代創新力量的城市展出我的作品。這次個展是我藝術生涯的重要裡程碑,更是對於未來可能性的探索,是連接我藝術旅程的過去、未來的關鍵時刻。”

什麼是數字藝術?

數字藝術是運用數字技術和計算機程序等手段對圖片、影音文件進行的分析、編輯等應用,最終得到完美的升級作品。它廣泛應用於平面設計、三維技術的教學和商業設計等用途,並隨科技進步被大眾接受和認可,受到越來越多從業人員的喜愛。

圖片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數字藝術這個融合瞭科技與創意的新興領域,正在重新定義我們對藝術的認知。

圖片

▲德基藝術博物館“金陵圖數字藝術展”展廳現場。 “數字藝術是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裡程碑,也是德基藝術博物館持續關註的重要方向。”德基藝術博物館館長艾琳表示,“Beeple的巧思與創作,引領著整個數字藝術世界的創作風向。我們希望通過這場展覽,進一步推廣數字藝術,探索數字時代藝術傢這一角色的意義。”

代表作搶先看

“Beeple:來自人造未來的故事”展覽由四個單元構成。

圖片

在第一單元“數字考古”中,可以看到對Beeple早期創作展開的探究。

圖片

第二單元“每一天”,觀眾將置身於一個由近5米高、20米長的巨型屏幕與鏡面環繞的場域,屏幕中不斷播放著Beeple所創作的《每一天》系列的精選作品——自2007年開始,Beeple每天都會創作一件全新的藝術作品,迄今已經創作超過6000件並且還在不斷增加,《每一天》系列由此生成。每一天的創作都是捕捉當下時代精神的視覺日記,亦是藝術傢對於自身技能和想象力界限的不斷突破。

圖片

在第三單元,來自《每一天》系列的十幅作品以“油畫+屏幕”的方式對照呈現,展示瞭技術發展帶來的藝術觀看方式的變遷,亦通過油畫的形式,對於作品背後值得全人類關註的重要議題展開思考。

圖片

《指數生長》《人類一號》《S.2122》作為Beeple最具代表性的動態雕塑創作,分別矗立於展廳的三個單元,通過這些自主旋轉的雕塑作品,Beeple持續地、實時地表達瞭自己對當前科技迭代背景下人類社會、技術與未知的未來之間的深刻見解。

圖片

展覽的最後章節是“DIGIVERSE引力計劃”。該計劃將面向中國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傳媒學院等院校的在校學生展開定向征集,匯集並展示這些數字藝術新生力量的優秀創作。

圖片

▲Beeple的《指數生長》通過數字技術,實時生成瞭20億種可能的植物景觀,這幅作品沒有一秒畫面是重復的,觀眾能看到的每一刻的畫面都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

圖片 來源:德基藝術博物館 整合:沈崢嶸
編輯:朱娜 終審:沈崢嶸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