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陽網綜合媒體報道:10月18日至20日,在第二屆通州·全球發展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正式發佈《人類2050:人與社會全面發展》報告,首次提出“人類全面發展2050目標(CDGs2050)”。該報告課題組由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校長林尚立親任組長,融合中國人民大學40多位知名教授學者的集體力量,經過10多次研討修訂,由重陽金融研究院團隊擔任協調執筆主力,歷時半年多完成。10月19日,觀察者網發佈報告摘要內容。

10月18日至20日,第二屆通州·全球發展論壇在副中心文化地標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和北京城市圖書館舉行。通州·全球發展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於2023年10月創辦,由中國人民大學與通州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構築世界各國政界、學術界及商界共商共議全球發展戰略問題的高端對話平臺。本屆通州·全球發展論壇是中國高校首次參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規劃設計的國際論壇,是首個以“全球發展”為主題、機制化召開貫徹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國際論壇,並次在論壇上提出“人類全面發展2050目標(CDGs2050)”等原創概念。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正式發佈《人類2050:人與社會全面發展》報告。 ▲報告封面

報告提到,自2015年以來,聯合國將推動可持續發展作為核心工作和使命,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取得諸多成果。如今,在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目標5(性別平等)、目標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和目標9(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等領域,取得瞭比較顯著的進步。

社會領域,主要體現在全民健康水平得以提升,疾病控制能力提高,SDG3.1、3.2、3.3等進展明顯。自2010年以來,全球艾滋病毒新感染病例下降瞭39%,相關死亡人數下降瞭52%,肺結核發病率也在持續下降。此外,婦女的生命健康權得到保護,受教育權有所提升;經濟領域,主要體現在全球創新能力大幅提升,SDG9.5進展明顯。全球研發支出占全球GDP的比例在2021年上升至2.62%。全球基建實力增強,新型基礎設施加快佈局,SDG9.1、9.4等有一定進展;環境領域,主要體現在全球能源轉型迅猛,清潔能源發展前景巨大,SDG7.2等進展明顯。

報告認為,如今可持續發展議程歷經近2/3的時間,距離2030年還有約6年,已經進入目標沖刺期。然而,可持續發展目標正遭遇一系列挑戰。經濟增速下滑,融資缺口巨大。不斷擴大的融資缺口削弱瞭可持續發展的資金能力,幾乎會對所有SDGs目標產生不利影響。大國競爭加劇,地區沖突頻發。動蕩不安的地緣形勢將對SDG1(無貧窮)、SDG2(零饑餓)、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等諸多社會目標造成威脅。氣候風險升級,自然災害加劇。氣候變化不僅會損害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等環境目標,甚至幾乎會對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形成損害。科技競爭惡化,脫鉤風險突出。科技脫鉤對SDG9(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造成直接損害,同時將引發多種難以預測的技術風險,對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產生廣泛且深遠的影響。

報告提到,自2015年以來,中國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目標,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全球發展倡議,將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與促進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為世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與中國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推動全球惠及人口最多的現代化發展進程,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推動全球防止貧富分化的現代化發展進程,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推動全球物質精神雙富足的現代化發展進程,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全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發展進程,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推動全球合作共贏非戰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的以上五大特征和經驗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和道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度,甚至以更加前瞻的視野與長遠的眼光實現瞭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超越與再發展。

展望2050,報告提出,中國已設定瞭205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這對全球發展而言同樣也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年份。在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年的預定年份之後,為全球發展確定人與社會全面發展的2050新目標,即全面發展目標2050(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Goals 2050, CDGs 2050),在當下已經變得非常緊迫。

報告基於“人”和“社會”兩大維度,以“個人-集體”為縱坐標,以“技術-制度”為橫坐標,構建2050全面發展目標(CDGs 2050)四象限圖,提出CDGs 2050的四大方向(Four directions for CDGs 2050):

一是“集體+制度”導向的世界經濟重塑:國際經濟舊秩序將得到有效改善,真正的多邊主義將得以踐行。更多國傢、地區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之中,全球收入不平等問題將得以有效改善,發展中國傢與發達國傢之間的發展鴻溝得到有效彌合,發展中國傢將真正探索出適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帶動全球更多民眾走向現代化,享受現代化紅利。

二是“集體+技術”導向的全球基建互聯:到2050年,全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成為現實,大幅提升資源的可得性,減少地區與階級之間的不公。預計到2050年,全球90%以上的國傢和地區將通過高速數字和物理基礎設施實現全面連接,全球高效物流網絡覆蓋率預計將達到95%,大大縮短運輸時間。

三是“個人+技術”導向的數字技術發展:到2050年,數字技術將全面融入人類的日常生活,去中心化的生產模式將主導未來經濟。預計到2050年,全球數字經濟占世界GDP的比例有望突破50%,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截至2030年有望突破30%,截至2050年穩定在10%以上。

四是“個人+制度”導向的綠色發展頂層設計:到2050年,清潔能源將成為全球主流,預計全球90%以上的能源消耗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分佈式能源體系將全面建立。

最後,基於發展風險的考慮,報告提出全面發展目標CDGs 2050具有四大紅線(Four redlines for CDGs 2050)一是堅決防止大規模世界戰爭。報告提出《2050止戰倡議》,主要包括國際裁軍、減少武器儲備,加強全球合作與安全、共同構建公平、公正、包容的國際安全治理體系,推動國際沖突預警與爭端解決機制改革等,旨在推動各國在2050年之前達成停止戰爭、實現全球和平的承諾。

二是防范全球性經濟危機。主要包括應防范全球供應鏈不穩定風險、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放緩、金融市場波動和資產泡沫風險等。進一步加強各國間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健全金融市場監管體系與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系。

三是警惕技術發展失控危機。防范技術發展帶來的倫理和道德挑戰、隱私與數據安全風險以及人工智能失控風險。加快制定全球層面的技術倫理標準和監管框架,強化對新興技術的監管力度,攜手合作應對AI失控的潛在風險,制定國際標準和協議,

四是避免人為性極端氣候災難。主要報告防范氣候變暖加劇經濟損失風險,極端天氣威脅城市基礎設施韌性以及生物多樣性破壞影響生態環境安全。各國應積極推進綠色轉型,引導金融市場支持綠色產業投融資,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深化全球零碳與負碳技術創新合作,切實推動全球氣候協同治理。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