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俐又呆萌

還會學說話的小鸚鵡

是不是人見人愛?

今天帶大傢看一隻可愛“小肥雞”

人傢可有1000多歲瞭!

01、聽聽這隻鸚鵡在說啥?

這是哪裡來的“小肥雞”?

兩隻眼睛睜得圓圓的

頭頂有流蘇裝飾

體態肥肥壯壯

長長的尾羽微微翹起

上面篦劃的羽紋栩栩如生

這是一隻來自北宋的

定窯黃釉鸚鵡壺

黃褐色的釉色讓小鸚鵡更加逼真

黃而瑩潤亮澤

小鸚鵡站在覆盆狀的底座上

胸部飾有斜格紋寬帶

後背有長長的註水口

尖尖的勾喙為壺的出水口

註頸與鸚鵡背之間安半環柄

圈足底面墨書“鸚鵡”二字

以堆塑、刻劃技法制作

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

是北宋低溫釉陶精品

它在內蒙古博物院還有個

顏色不同、樣子相似的雙胞胎

02、中國從漢代就開始養鸚鵡瞭!

雖然這隻鸚鵡已經1000多歲瞭

但它還不是我國最早的

我國中原地區豢養鸚鵡的歷史

已經有2000多年瞭

鸚鵡因其羽毛鮮艷、善學人言的特點

自古以來便為人所喜愛

《禮記》與《山海經》中

都有對鸚鵡的記載

並且都突出瞭其“能言”的特點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禮記·曲禮上》

黃山有鳥焉,其狀如鴞

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

——《山海經》

到瞭三國時期

鸚鵡成瞭文化交流和進貢的物品

漢代時中原地區有進獻鸚鵡的記載

並開始將鸚鵡作為寵物飼養

唐代是豢養鸚鵡最流行的朝代

僅《全唐詩》中吟詠鸚鵡的就有二百餘首

白居易曾寫過

“隴西鸚鵡到江東,

養得經年嘴漸紅。”

岑參《赴北庭度隴思傢》寫道

“隴山鸚鵡能言語,

為報傢人數寄書。”

還有各種鸚鵡上貢到長安

有甘肅的長嘴鸚鵡

廣東的玫瑰色鸚鵡藍頭鸚鵡

東南亞一些國傢也向大唐進貢鸚鵡

尤其是會說話且羽毛艷麗的金剛鸚鵡

南天竺國、訶陵國、吐火羅、林邑國

經常進獻五色鸚鵡白鸚鵡

多地都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鸚鵡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原地區

也是文化交流的象征

03、看看古代藝術創作中的鸚鵡

鸚鵡在古人娛樂生活中頻頻出現

使得古代工匠的藝術創作題材

又有瞭新的靈感來源

於是鸚鵡形象的紋樣

也在壁畫和器物上多有體現

如陜西西安何傢村出土的

唐鸚鵡紋提梁銀罐

▲唐鸚鵡紋提梁銀罐,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蒙古阿魯科爾沁旗遼貴族墓發現的

《楊貴妃教鸚鵡圖》壁畫

北宋時期宋徽宗趙佶

更是為鸚鵡創作瞭一幅

絹本設色畫《五色鸚鵡圖》

▲北宋宋徽宗《五色鸚鵡圖》

著名的商代婦好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

跟鳥類形象有關的主要有兩種

除瞭商朝人最熱愛的鴞以外

另一種就是鸚鵡

▲對尾鸚鵡玉佩,首都博物館藏

古人對“小肥雞”的熱愛

一直持續瞭幾千年

也在各類藝術作品中盡情展現

畢竟它們是真的很可愛啊!

來源 | 央視新聞客戶端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