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
“中國醫師節”的設立,是對醫師群體的關愛,更是對他們辛勤付出的認可和尊重,他們以一顆醫者的仁心護佑著人民健康,推動著中國醫療事業的發展。
01
在護佑生命的醫者群體中,已故中國小兒外科專傢張金哲,便是對醫術與仁心完美結合的生動詮釋。他那雙救治無數的妙手,曾將一個個孩子從死亡線上救瞭回來。
1948年,一種惡性傳染病突然在中國多地的產房中蔓延,這種疾病就是嬰兒皮下壞疽。當時還是北大醫院外科總住院醫師的張金哲萌生瞭一個大膽的想法:能不能在感染早期,就用外科手術的方式切開患處,把膿血排出來呢?然而,他剛提出這個想法,就立即遭到瞭強烈質疑。
由於這種治療方法背離瞭當時醫學界的主流,也從沒有過實踐驗證,更沒有人敢直接在新生兒身上嘗試。要想證明該療法的有效性,唯一的途徑又必須先通過臨床試驗。
正當張金哲為這一治療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日夜操勞、殫精竭慮的時候,他剛出生隻有三天的二女兒也感染瞭皮下壞疽。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張金哲的腦子裡立即閃過瞭一個令人震驚的念頭——將這一未經驗證的手術療法,先用在自己的女兒身上。
張傳俯
張金哲之孫
這種救治手段,面對親人,其實從醫者也很難來做這個事情,來實施在自己親人身上。對於心理層面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作為一名父親,本能在驅使他去尋求保守治療的方法。然而,他更清楚,如果能通過這次手術證明療法的有效性,也就意味著千千萬萬的嬰兒將會因此獲得生的希望。
看著手術臺上幼小的生命,張金哲心裡的痛苦難以言喻。在手術室內的燈光下,他親手切開女兒後背的皮膚,小心翼翼地執行手術的每一步操作。
手術結束後,張金哲忐忑地守候在女兒的病床邊。經過幾天的漫長煎熬,他的女兒醒瞭過來,檢查結果一切正常。
治療嬰兒皮下壞疽的方法找到瞭!張金哲的開創性療法不僅在中國拯救瞭無數新生兒的生命,還被國際同行廣泛借鑒。
通過這次手術,張金哲深刻地意識到小兒外科的重要性。在隨後的幾十年間,50多項適用於小兒疾病診斷和手術的器械,在張金哲的手中被發明或改良出來,幫助中國的小兒外科開辟瞭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晚年的張金哲依然閑不下來。即使年過百歲,他還堅持出診。
王煥民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腫瘤外科名譽主任
我們覺得90歲那就是要頤養天年瞭,可是他永不放棄,不斷地去創新,不斷地去總結,一刻不停。
張金哲的醫學生涯,始終以一顆仁心對待孩子和傢長們,他與同道一起,帶領中國小兒外科事業從零起步,成為瞭醫學界醫術與仁心兼備的傑出楷模。
02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婦科門診,常常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傢庭,專程來向這位老人表達感謝。她就是國醫大師柴嵩巖。
行醫70多年,她不僅憑借精湛的醫術,攻克瞭一例又一例的疑難雜癥,更是堅守著不放棄任何一位病人的原則,為無數患者帶來瞭溫情與希望。
1967年的一天,北京中醫醫院迎來瞭一位特殊的孕婦,她曾經四次懷孕,但每次都會出現羊水過多的問題,導致胎兒出現瞭嚴重畸形,幾次不得不終止妊娠。她第五次懷孕後帶著希望四處求醫,但經過多傢醫院診斷,結果還是建議她做人工流產。絕望之際,她來到北京中醫醫院求助。
柴嵩巖 國醫大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我說那咱試試吧,也是出於同情。你想這四個胎的折磨,心理折磨、體力折磨,別人都不治,她又想治,所以給她治的想法就從這兒產生瞭。
在柴嵩巖看來,她不能放棄任何一位病人,可要想把疑難病治好又談何容易。於是,時年38歲的柴嵩巖在醫院裡四處請教。那段時間,她下班後,總把病歷帶回傢,去比照各類中醫典籍,尋找和這位孕婦相似的病例。
經過不懈的堅持,她終於在書中發現瞭一劑特殊的藥方,能夠控制羊水過多的情況。
柴嵩巖 國醫大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我好像跟她一塊兒參與瞭這個病,一塊兒感受瞭一些東西。所以我覺得是作為一個整體,要負起責任。我有多大能力我盡多少。
時間來到懷孕的第六個月,也就是這位孕婦之前幾次無奈引產的時候。但這次,在柴嵩巖的悉心照料下,情況和以往已經大不相同瞭。胎兒很健康,羊水過多的情況也沒有出現。三個月後,這名孕婦終於誕下一個健康的女嬰。
去感同身受每一位患者的苦楚,始終懷揣一顆仁心,堅守著不放棄任何一位病人的原則,這份信念貫穿瞭柴嵩巖70多年的行醫生涯。她常對學生們強調:“隻要患者不放棄,我們就不放棄。”
為瞭能夠讓自己多年的經驗惠及更多患者,九旬高齡的柴嵩巖,還是每天都會坐在書桌前搞研究,她的生活就像她的臥室一樣,堆滿瞭書籍和資料。她常常感到時間寶貴,她總希望能夠為醫學發展和婦女們的健康再多做些工作。
境至精誠,是為大醫。8月19日中國醫師節,不僅是對醫者無私奉獻的贊頌,更是對醫者仁心的傳承與弘揚。他們中的許多人,用畢生的精力,譜寫出瞭中國醫師懷悲憫之心、行蒼生大義的動人樂章。
來源:CCTV國傢記憶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