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松溪采風,夾雜幾分期待、幾分好奇,第一時間報瞭歐冶子鑄劍之地的選題。期待在於,對松溪,早聞其名,未見其實,欲一睹真容。好奇在於,湛盧寶劍天下聞名,其來龍去脈,很想有所瞭解。雖然隻是匆匆來去,但在心中已留下新奇而又特別的松溪印象。
一
湛盧猶如史傢。且見史跡綿延,或顯或隱。
典籍中,早就為湛盧、為湛盧山留有一席之地。《辭海》載:“湛盧山位於福建北部松溪縣境內,山高嶺峻,四季霧凝,相傳為春秋時歐冶子鑄劍處,遂以劍名山。”《水經註·河水三》稱:“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
閩浙接壤,春秋戰國可能有一些采冶工人從越國移居閩中。所以,無諸建都之地,叫東冶。松溪縣有湛山或湛盧的地名,張勃《吳錄》以為即閩越王冶鑄之地。
《福建史稿》著者為閩籍知名史學傢朱維幹。朱老治學嚴謹,旁征博引,考證嚴密。據上引,他既吸納地方史籍相關論述,又不輕易下斷論,給後人提供尋幽探秘的導引,也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無怪乎,朱老摯友、美學大師朱光潛贊其為“董狐擎鐵筆,孤草戾蒼天”。
來到松溪,自然懷有探究史跡的期待。湛盧山的來歷,歐冶子的行跡,尤其讓人好奇。翻閱資料,看到一些相關表述。比如,據《越絕書》記載,公元前496年,鑄劍大師歐冶子受托,攜眷沿閩江溯流而上,來到閩北大山中,發現鑄劍所需的神奇鐵母和冰冷泉水。歐冶子辟地設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歷時三年,事功終成。其中尤以湛盧劍無堅不摧,削鐵如泥。當即獻劍,允常大喜,命其名為湛盧。在古代,“湛”字,有著清澈、明亮、厚重、公正、深沉的意思;“盧”字,蘊含純黑、瞳仁、獵犬、最大勝利之義。自此,歐冶子連同湛盧劍便名揚天下。無怪乎,《越絕書》如斯慨嘆:“歐冶一去幾春秋,湛盧之劍亦悠悠。”寶劍與劍山渾然一體。唐《拾遺記》、宋《元豐九域志》等均記載,湛盧山留下歐冶子煉劍的“炭烙遺存”。湛盧山充滿古意,有岑巖古道、清涼寺、陳戩祠、仙人棋盤山、仙姑洞等,還有試劍石、劍池、鑄劍爐、歐冶洞等鑄劍遺跡。岑巖古道上,曾矗立刻於唐貞觀年間記述歐冶子鑄劍經歷和湛盧山名稱由來的“斷碑”。1985年,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應約為湛盧山題寫“歐冶子鑄劍處”,題字鐫刻石碑,位於清涼寺山門處。
二
湛盧猶如吟者。且見文韻悠遠,連綿不絕。
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歌之詠之。但聞唐代三大文豪“共唱一首歌”——駱賓王“行嘆鴟夷沒,遽惜湛盧飛”,李白“空馀湛盧劍,贈爾托交親”,杜甫“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而宋代蘇東坡則在《虎丘寺》中發問:“湛盧誰復見,秋水光耿耿。”敵軍壓境,文天祥拍欄長嘯:“蕭蕭驌驦鳴,熠熠湛盧光。”林則徐虎門銷煙後,龔自珍聞訊喜堪,揮毫寫下:“迢迢望氣中原夜,又有湛盧劍倚門。”
小說,戲劇,曲藝……湛盧亦被賦予幾多英豪俠氣,儼然成為正義和仁道的化身。走進湛盧,宛如走進無比廣闊的藝術天地。乾隆年間松溪孝廉范維憲作《湛盧山賦》,以“劍峰主人”與“遊於松源者”,一問一答,饒有情趣。道盡湛盧山之妙、湛盧劍之絕。主曰:“上應星辰分野,傍鬥牛之次;下連鄰境幹霄,作閩越之樞;中則精舍靈祠,巖洞丹爐。”客曰:“吾聞越王允常,曾使歐冶鑄劍,嘗結爐於此中,覓佳處而高占。經山取錫兮赤堇崎嶇,涉水采銅兮若耶瀲灩。”隨後,還有一段奇幻神奇的演繹。
湛盧頗多摩崖石刻。“吟室”附近,便有一處“陟岵臺”。《陟岵》出自《詩經·魏風》。“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陟彼岡兮,瞻望兄兮”,描述瞭遠方遊子眷念親人的情感。登高望鄉,讓想象“出瞭聲”。彌漫思古幽情,思鄉情愫。君不見,一代大儒朱熹緩步古道,策杖行吟,“盧峰一何高,上下不可盡。我行獨忘廢,泉石有招引。須臾出蒙密,矯首眺天畛。已謂極崢嶸,仰視猶隱嶙。新齋小休憩,餘力更勉黽”。這當中的“新齋”,亦即朱熹在湛盧山所築“吟室”。朱夫子的文聲,而今尤為世人推崇。這天,幾位文友來到湛盧山腳吳山頭村。此處是福建省特色文藝示范基地“湛盧詩歌村”,每年舉辦以湛盧文化為主旨的創作筆會、詩歌朗誦、文學講座、聯誼活動等。我們盤桓多時,漫步詩歌長廊,觀賞古今詩歌佳作,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徜徉於歷史長河裡。
三
湛盧猶如哲人。且見哲理蘊藉,俯仰春秋。
劍的歷史,傳說甚多。《吳越春秋》裡便有一說,湛盧劍歷經輾轉,被唐朝名將薛仁貴所得,後又流傳到嶽飛手中。公元1142年,嶽飛被冤殺後,湛盧劍不知所終。
東晉幹寶志怪小說《搜神記》中的《三王墓》,把“鑄劍”“弒君”“復仇”演繹得扣人心弦。魯迅在此基礎上,撰寫故事新編《鑄劍》,原題《眉間尺》,體現瞭強烈的復仇精神、原俠精神和抗爭精神。眉間尺的至誠復仇,宴子敖的俠義高風,令人過目不忘。時為1926年10月,魯迅在廈門大學任職時撰寫。莫言曾激賞,《鑄劍》是魯迅最好的小說,也是中國最好的小說。
此次來到歐冶子鑄劍之地,重溫魯迅近百年前所撰《鑄劍》,耐人尋味。2000多年前,在這遙迢閩北,松溪湛盧山,竟演繹一段歐冶子及幹將莫邪的歷史活劇。
顯然,《鑄劍》系“故事新編”,不能與史實混為一談。然而,替天行道、匡扶正義的精神,輝映松溪漫漫歷史進程。
著名詩人蔡其矯曾於1986年和1987年兩度造訪湛盧山。第二次遊覽時,留下詩篇《湛盧山》,鑒古而覽今。
采風期間,隨文友馮順志、張曉平造訪松溪縣湛盧寶劍廠廠長范志華,隻見櫥窗裡陳列著各式寶劍。接過傳統工藝美術企業示范基地申報表,厚厚一本,目錄多達18項。資料表明,湛盧寶劍商標於2009年2月被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2011年12月,湛盧寶劍鑄造技藝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一樁樁,盡顯工匠精神。榮譽背後,是艱辛的付出!一柄湛盧寶劍,當年血刃沙場,如今走進民間,亦健身亦娛樂。
戰爭與和平,隨時代而不斷轉換。今日之寰宇,人類命運共同體,終極目標豈不正是“為萬世開太平”“為天下謀永福”!
作者:楊際嵐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