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市中心金融區的一個櫥窗,吸引瞭許多好奇的目光。隻見扁平鐵片輕輕劃過白面團,就像拉提琴那樣,一根根面條就乖巧地飛進鍋裡。傳說中國人都有點功夫在身,沒想到連面條也會凌空飛踹。

80後郭章龍,網名“巴黎小郭郭”(下文稱“小郭郭”),正是這傢面館的老板。兩年前,他領著來自山西大同的丈母娘到巴黎集市擺攤賣面,意外爆火。

他們一路從開餐車到開餐廳,把正宗山西味道註入巴黎人的一日三餐裡,高圓圓、阿雅等明星路過巴黎時也忍不住來一碗。如今,面館成瞭天天排隊的網紅店,小郭郭也成為自媒體界“最會賣刀削面”的博主,全網粉絲達1200萬人。

不隻小郭郭的刀削面館,近兩年越來越多中餐廳出現在巴黎街頭。甚至有許多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一放假就跑去巴黎,鉆進各式各樣的中餐廳裡安撫他們漂泊的“中國胃”。

01

為瞭一碗山西面

巴黎人變瞭

美食無聲,卻可跨越語言和文化的藩籬。

丈母娘在傢做山西臊子刀削面,廚房窗外自動長出兩顆“洋腦袋”。原來是到小郭郭傢做裝修的法國師傅被肉臊的香氣吸引過來瞭。自從吃過丈母娘的刀削面,倆師傅每到飯點就打聽:“今天有‘功夫面條’嗎?”

法國朋友到小郭郭傢,幾乎都會做一個模擬削面的手勢。不會法語的丈母娘秒懂——又是一個對山西美食念念不忘的老外。

為瞭不埋沒丈母娘的手藝,小郭郭和太太領著丈母娘,到巴黎郊區的早市擺攤賣面。第一天擺攤,西紅柿雞蛋面轉眼賣光,但經典的臊子面滯銷瞭。

經旁邊攤主提醒,小郭郭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社區的很多居民不吃豬肉。下次出攤,他們增加瞭牛肉澆頭,結果兩三個小時就賣光瞭。小郭郭由此意識到“在海外做生意得尊重當地文化”。

小郭郭面館的招牌之一,紅燒牛肉刀削面。(圖/由受訪者提供)

比起中國面條,法國人更熟悉的是意大利面和日本拉面。他們見到刀削面,幾乎都要問一遍:“這是什麼?從哪兒來?”為瞭應付這些常見提問,小郭郭幹脆在攤位擺上介紹展板,有時還扛上電視過去循環播放相關視頻。

開業僅兩個來月,小郭郭一傢就俘獲瞭不少巴黎食客:有附近的鄰居,有朋友介紹過去的巴黎警察,還有乘車3個小時前往的中國同胞……面攤的單日流水從一兩百歐元迅速漲到上千歐元。

考慮到巴黎秋冬降溫,小郭郭又把攤位升級為能遮風擋雨的餐車,開進巴黎更多的早市、露天音樂節,以及大大小小的巴黎中國文化節上。

餐車的到來還無意中改變瞭巴黎人不在集市吃飯的習慣。小郭郭說,在國內逛早市時,許多人買完菜順便在路邊解決早飯,“但巴黎人沒有這習慣,他們覺得要麼回傢吃飯,要麼去飯館”。

在早市的鮮花和蔬果攤檔間,小郭郭的餐車一開火就肉香飄散。架不住這香氣,又礙於餐車座位少,一些法國客人就端著面在路邊吸溜起來。周圍的法國攤主起初看不慣這種隨地吃飯的事情,因為他們覺得“來集市是坐班幹活的,不可能在這裡吃飯”。

小郭郭的餐車在集市出攤。下班的夜歸人到小郭郭的餐車點一碗面,安撫一下自己的胃。(圖/由受訪者提供)

然而,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在集市吃飯的行列。餐車每天一開攤,半個市集的攤主就會圍過去,成為當天第一撥客人。有的攤主甚至把刀削面端到自己的攤上,前一秒熱情招呼客人,後一秒蹲著吃兩口面。

就這樣,一碗碗香噴噴的刀削面悄悄打開巴黎人的味覺地圖。

02

熱乎乎的面條

誰說巴黎人不愛?

去年,一個急著盤活空置店鋪的法國房東找上瞭小郭郭一傢。認真考慮後,小郭郭接手瞭一個位於巴黎金融區的店鋪。

比起晚餐,法國人對午餐的態度是比較湊合的。再加上巴黎上班族的午休時間通常隻有一個小時左右,三明治、沙拉等“幹巴飯”就成瞭當地人午餐的常見選擇。

“我們的面帶湯,還是熱的,法國人能習慣嗎?”開店前,小郭郭頗為擔心。

面館在去年11月正式開業。當時巴黎天氣已轉冷,經常下雨。隻要面館裡大鍋的水蒸氣“呼”地飄起來,客人就自動推門進來。不少打工人直接把這面館當公司“食堂”,遇上陰雨天更是排起長隊。

小郭郭曾以為“法國胃”和“中國胃”構造不同,直到開面館後他才明白這“冷熱偏好”的來源。他說:“法國人比咱們更能接受沙拉、三明治這種生冷食品,但並不是說他們就不愛吃熱乎的。他們也知道冬天吃碗熱乎的,胃裡舒服,回去工作也暖暖的。很多時候,他們不是不想吃熱食,而是吃不著。”

首店開業當天,巴黎本地的留學生和華人華僑粉絲,去給小郭郭一傢捧場。(圖/由受訪者提供)

彼此瞭解,不僅破除誤解,更能打開商機。除瞭刀削面,羊雜粉也是面館菜單上的一道大同特色面食。它是土豆粉上面加鹵過的羊肚、羊肝和羊肺,辛辣美味,深受部分喜歡吃動物內臟的法國客人喜歡。

大同土豆粉的筋道好吃,離不開高淀粉含量的土豆和硬水這兩重條件。恰巧的是,巴黎同樣具備土豆粉的地理天賦。“巴黎的土豆培育歷史悠久,淀粉含量可高瞭。巴黎的水更是硬得舉世聞名,一燒開就有一層水垢。利用這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在這裡打出來的土豆粉,幾乎跟山西本土一模一樣。”小郭郭說。

提及粉上面的羊雜,小郭郭不住感嘆:“這原料想在法國買到就費老勁瞭。”在巴黎,羊雜隻要離開養殖場,基本就被當垃圾丟掉。小郭郭得跟郊區的一傢養殖場提前打好招呼,對方一有新鮮的羊雜就喊他們開車過去取貨。

然而,當地人並不是對所有的動物內臟都一視同仁的。“胃以上的部分,法國人能接受;胃以下的,他們吃不瞭一口。”大同肥腸粉曾讓中國留學生吃得淚流滿面,但終因法國當地人接受不瞭,被從菜單裡換瞭下來。

03

巴黎中式面館的生意經

在巴黎開中餐館,不僅要調和中法文化差異下口味偏好的不同,還要適應獨特的城市環境。

漫步在巴黎市區,四周幾乎都是擁有一兩百年歷史的老房子。這些老房子經常配備地下室,而這正是老鼠最愛出現的地方。有專傢估算,巴黎地底下的老鼠數量,早已超過巴黎人口。

電影《美食總動員》裡,小老鼠雷米嗅覺超群,靠著操控廚師學徒而叱吒巴黎廚藝界。現實世界中,防鼠、滅鼠是巴黎餐廳的必修課。每天打掃完店裡的衛生,小郭郭都要去查一遍老鼠洞,設置好老鼠夾。

(圖/《美食總動員》)

法國政府對餐廳的衛生要求特別細致嚴格。“一個小餐館的衛生標準,我感覺都要趕上小食品廠瞭。”小郭郭介紹,餐廳的食材盒至少要早晚各測一次溫度,溫度一旦不合格,一整盒東西得直接扔掉。

除瞭謹遵法國的餐館管理規范外,小郭郭也會想辦法引進一些向國內同行“取經”來的營銷創意。比如,小郭郭的店裡設置會員卡,滿一定積分可免費送一份餐點;歐洲杯期間,店門口放一個大電視轉播賽事。看著店門外振臂歡呼的球迷,你一時間很難分清這是中餐館,還是酒吧。

作為刀削面界最有網感的老板,小郭郭經常收到國內品牌方贊助的樣品。經品牌方的同意後,他把這些新國貨拿來給客人抽獎。“每月一次抽獎,中獎的法國客人可高興瞭,對我們中國制造的日用品贊不絕口。”

金融區首店開業不到半年,小郭郭在巴黎聖母院附近開出瞭第一傢分店,另有兩傢巴黎分店和一傢馬賽分店正在籌備中。隨著客人的增多,“差評”也就難以避免。

有些“差評”是出於文化理解的差異。比如,有法國客人習慣清淡素食,覺得這裡的面“太油瞭”。小郭郭會嘗試跟對方解釋,“重油、重鹽、重肉”是大同刀削面的傳統風味特色。

小郭郭在面館裡的日常工作:點餐,給客人推薦,問客人反饋。(圖/由受訪者提供)

有些“差評”則成為改善的動力。有法國客人把刀削面打包回傢,發現面坨瞭,遠沒有在店裡吃的筋道。為此,小郭郭從中國定制瞭雙層保溫打包盒,好讓客人外帶時能把面湯分離。

04

巴黎“卷”成歐洲的

“中餐天花板”

在這裡開中餐館,口味是按法國當地人來改良,還是堅持正宗中國風味?就這個問題,小郭郭和丈母娘曾有過嚴肅討論。丈母娘認為傳承數百年的大同刀削面已臻完善,不宜強行“改良”。

最後一傢子達成共識:“隻要做的東西好吃,中國老鄉吃完說一聲‘好’,有一部分外國人能喜歡,這就很不錯瞭。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喜歡一個味道。”

目前面館的法國客人占到七成,華人華僑和中國遊客占三成。要想讓一傢巴黎中餐館能門庭若市,不僅要賣面老板有堅持,還需要吃面客人有眼光。

首店開業當天,巴黎本地的留學生和華人華僑粉絲,去給小郭郭一傢捧場。(圖/由受訪者提供)

過去十多年來,小郭郭認識瞭許多法國朋友,越發覺得中法文化之間基本沒有本質差異,“兩個國傢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度都特別強,對自身文化都享有較高的自信”。

小郭郭發現:“法國人很尊重傳統手藝,願意為傳統買單。”從過去開餐車到現在開面館,丈母娘收過不少洋徒弟,教他們這神奇的削面技術。部分法國人較少接觸中餐,但他們隔著櫥窗看見有人拿刀削面,就被這手藝給吸引瞭。

想要在巴黎做出正宗中國味的餐廳,小郭郭的面館不是獨一傢。

這兩年,巴黎掀起瞭一股中餐熱潮,火鍋店、奶茶店遍地開花。從門面來說,這些新開的中餐廳裝修時尚,符合年輕人審美;從出品來看,它們不約而同地堅持正宗中國味。小郭郭介紹稱,這一撥中餐廳老板多是80後,在法國生活瞭一二十年,熟悉法國文化、法規,同時對傢鄉風味充滿自信。在新的中餐館帶動下,小郭郭說:“巴黎中餐現在很‘卷’,堪稱整個歐洲的‘中餐天花板’。”

雖然是老板,小郭郭經常要參與面館的日常工作。(圖/由受訪者提供)

無論是巴黎三區還是十三區,有口皆碑的中餐廳都得提前預訂才有位置。人流量大的街道上,一有鋪位騰出來,轉眼就有中餐廳開進去。

2011年,小郭郭剛到巴黎。那時候中餐廳基本集中在唐人街,出品多是經本土化改良過的廉價快餐,口味要麼清淡少鹽,要麼偏甜口。如今,巴黎新開的中餐廳不僅敢賣中國風味的菜品,而且逐漸顛覆瞭法國人對中餐廉價的刻板印象。

越來越多的中餐廳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進巴黎的大街小巷。它們正合力推開跨文化交流的大門,讓法國人得以一窺中餐豐富內涵的邊角。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