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
今年年初開播的大河劇《致發光的你》為觀眾再現瞭一幅以美學和藝術為主體的平安文化繪卷。特別是劇中貴族們欣賞雅樂的場面,令人印象深刻。說到“雅樂”,我們會想起西周初年既已制定的中國雅樂。而日本的雅樂也有1300年歷史,是在日本古代的“神樂”“東遊”的基礎上,融入瞭5世紀至9世紀經由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傳入的外來音樂和舞蹈的成分,然後又經過數百年的演變整理而成。其次,日本雅樂中使用的樂器大都也由中國傳播發展而來。例如,雅樂笙就是在奈良時代由中國傳入日本。此外,包括演出的形式等各方面都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2009年,日本雅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由宮內廳的式部職樂部負責。除瞭在宮中的重要儀式、筵席、遊園會等活動時演奏雅樂以外,春秋兩季也會定期在國立和地方劇場公演。
樂器:篳篥
樂器:“笙”
由公益財團法人NOMUR野村財團和朝日新聞文化財團共同主辦,由“伶樂舍”樂團為兒童和雅樂愛好者舉辦的“兒童雅樂音樂會——雅樂是什麼”,迄今已連續舉辦二十多年。疫情期間也沒有停止演出,隻是調整瞭時間。
鞨鼓、太鼓和鉦鼓
7月26日午後2時,“2024年夏季音樂會”在新宿區千日谷會堂拉開瞭序幕。開場不到十分鐘,會堂已經座無虛席。雖說是兒童音樂會,其實也是一場為成人普及雅樂的音樂會。縱觀會場,除瞭兒童、其父母親以外,也有拄著拐杖的銀發老人和來自異國他鄉的雅樂愛好者。
琵琶和箏
本次音樂會共分兩場,內容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樂器和雅樂;童話和雅樂;舞樂;朗誦和雅樂。“伶樂舍”樂團由管樂器(笙、篳篥、龍笛)、弦樂器(琵琶、箏)和打擊樂器(鞨鼓、太鼓、鉦鼓)編成。雖然夏日炎炎,但不得不說這是讓大傢接觸日本文化的寶貴機會,14位演奏者頭戴禮帽,身著日本古老裝束開始瞭演奏。
曲譜:越天樂
上半場主持人不僅向觀眾們介紹瞭各種樂器的特點,為瞭讓觀眾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的理解,也為瞭活躍現場氣氛,主持人讓觀眾們看著歌譜和著伴奏共同演唱表演瞭據傳是由漢文帝所作的著名的“越天樂”。本次音樂會也有幸邀請到作曲傢桑原悠蒞臨會場。桑原老師為瞭本次音樂會特地從語文教科書中挑選瞭三位著名詩人的詩歌,分別是草野心平的“青蛙的庭院”、宮澤賢治的“貓咪的庭院”和中原中也的“馬戲團的庭院”,創作瞭新作雅樂《幻想的三個庭院》,把充滿擬聲詞的詩歌變成瞭雅樂。
舞樂:還城樂
中場休息期間,孩子們在演奏者們的指導下,在體驗角自由地體驗各種樂器。下半場由戴著面具,身著能服飾的舞者伴著太鼓的節奏登場,表演舞樂“還城樂”。這出舞樂的最大看點是當舞者發現放在舞臺正中的金蛇後,流露出驚喜若狂如癡如醉的樣子,引得在場的幼兒們也開始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來。
舞樂塗抹畫
音樂會的高潮部分,是由“伶樂舍”樂團創始人柴佑靖(1935-2019)創作,自2004年首演以來,在全國各地的學校和音樂廳上演瞭近200場的“嘭太和神鳴”。該作品結合瞭日本神話傳說故事,充分體現瞭樂器獨特的音聲之美。“伶樂舍”不僅在日本國內,也在全球公演推廣。樂團名稱“伶樂舍”的由來源於中國古代音樂的始祖“伶倫”的名字。該樂團本著日本文化廳提倡的“通過文化藝術培養孩子”的宗旨,以小學、初中、高中生為對象,舉辦瞭多場講座、音樂會、工作坊,努力把被廢除、消失的雅樂樂器和樂曲進行復原,致力於雅樂的普及。
樂譜《幻想的三個庭院》
在將近九十分鐘的演出過程中,或許是被優雅緩慢的音樂和舞蹈給熏染瞭,竟然沒有一個孩子在中途哭鬧,都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音樂會結束後,有的孩子已經能夠非常有儀式感地敲鼓,有的孩子則在意猶未盡地跟著舞者學走臺步。本場音樂會不得不歸功於主辦方煞費苦心的精心安排,自始至終不忘與觀眾的交流和互動。音樂會中展現的兒童詩歌、兒童樂譜、兒童舞樂塗抹畫等都是本著童趣特別制作而成。采用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形象化的擬聲詞、排比等手法,以此幫助幼童加深對日本傳統音樂的理解和印象。
體驗打擊樂
本次音樂會利用雅樂開展的美育實踐不僅為當今我國的美育建設提供瞭新視角。同時也能促進我國對傳統音樂的整理、挖掘和研究工作。對我國的作曲傢們創作出“華夏之聲”提供瞭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雅樂管弦樂器
荀子不僅在孔子的基礎上繼承瞭“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的美育思想。而且在《樂論》中又指出音樂能使人溝通。期待中日兩國能夠通過無需譯者的音樂語言,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共同奏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樂章。(攝影:徐青)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