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人物以其非凡的生平與深邃的謎團,跨越時空的界限,激發著後世無盡的好奇與遐想。上杉謙信,這位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傑出武將,其人生軌跡猶如一幅錯綜復雜的織錦,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莫過於圍繞其性別身份的種種猜測與爭論。這不僅是一場歷史的迷霧,更是對人性、社會角色與文化偏見的深刻探討。

霧隱之姿未娶之謎與性別邊界在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婚姻與傢族延續往往是權力遊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上杉謙信,卻以一襲孤影,傲然獨立於這世俗的洪流之外。日本學者阿部洋輔在《上杉氏的研究》(吉川弘文館,1984年12月第一版)濃墨重筆地強調他一生未娶,膝下無子,認為這樣的選擇,在當時的社會語境下,無疑是對傳統觀念的巨大挑戰。人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力量,讓他甘願放棄作為大名應有的傢庭責任與血脈傳承?這份超脫,是否正是某種不為人知的秘密所驅使?

然而,更深層次的解讀或許在於,上杉謙信所追求的,並非世俗意義上的功名利祿或傢族延續,而是超越性別界限的精神自由與武道極致。他的不近女色,或許是對自我修行的一種極端表達,是對“武士道”精神中忠誠、勇武與自我克制的極致詮釋。在這樣的光芒下,性別的界限似乎變得模糊,留給後人的,是一個關於個人意志與信仰的深刻啟示。

大蟲之惑歷史文本的隱喻與解讀《當代記》中關於上杉謙信死於“大蟲病”的記載,如同一枚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瞭層層漣漪。有人試圖從“大蟲”與“月經”之間的微妙聯系中尋找線索,將這一自然生理現象與上杉謙信的性別身份相聯系。然而,這樣的解讀,更像是一場文字遊戲,充滿瞭主觀臆測與文化隱喻的復雜性。

石渡洋平在《上杉謙信》(戎光祥出,2017年12月第一版)認為“大蟲病”一詞,在古代文獻中往往用以泛指嚴重的疾病或不治之癥,其背後的真正含義或許已隨歷史的風塵而飄散。但正是這樣的模糊性,為後人留下瞭廣闊的想象空間,也讓上杉謙信的生平更加撲朔迷離。

消失的歲月痛經之謎與女性的堅韌渡邊慶一《在上杉謙信的一切》(新人物往來社,1987年11月第一版)介紹瞭關於上杉謙信曾有一段時間神秘消失的傳說,更是為他的生平增添瞭幾分傳奇色彩。有人猜測,這段時間的空白,或許是因為她正經歷著女性特有的生理痛苦——痛經。這一猜測,雖顯大膽且缺乏確鑿證據,卻意外地觸及瞭女性在古代社會中的隱秘與堅韌。

在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女性往往被剝奪瞭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更不用說在戰場上揮劍殺敵瞭。但上杉謙信,無論其性別如何,都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力,證明瞭性別不應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她(或他)的消失與歸來,或許正是對這一社會偏見的無聲抗議,是對女性力量與韌性的頌歌。

社會與文化的鏡像女性領導力的覺醒在日本歷史上,盡管女性擔任大名的角色極為罕見,但女武士的存在卻並非孤例。她們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在亂世中書寫瞭屬於自己的傳奇。上杉謙信被懷疑為女性的傳說,實際上反映瞭日本文化中對於女性領導力的特殊關註與期待。這種關註,既是對傳統性別角色的挑戰,也是對女性潛能與價值的重新發現。

在我看來,上杉謙信是否女性的問題,或許永遠無法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但這一爭論本身,卻為人們提供瞭一個審視歷史、反思現實的獨特視角。它讓人們意識到,性別不應成為評判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夢想與信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份對自由與平等的追求,都將是人類永恒的主題。而上杉謙信,無論其性別如何,都以其輝煌的一生,成為瞭這一主題的最好註解。(2024年7月26日寫於東京樂豐齋)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