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新聞7月10日電(梁欽卿)7月8日至9日,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四川省僑聯、中國新聞社聯合主辦的“行走中國·2024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參訪團一行走進重慶潼南,感受巴蜀腹心的魅力。

    “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行”是中國新聞社深化與世界各地華文媒體的聯系,並根據海外華文媒體對中國新聞報道的需求及關註的中國大事、熱點新聞事件,定期組織海外華文媒體到中國進行實地采訪報道的系列活動。

圖為“行走中國·2024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參訪團一行走進重慶市潼南區,實地瞭解當地檸檬產業發展。何蓬磊 攝

      在柏梓鎮萬畝檸檬基地,這裡集檸檬種植、休閑采摘、科普教育為一體,與匯達檸檬、檬泰生物科技等龍頭企業形成產業化聯合體,並建成檸檬文化廣場、檸檬采摘園、檸檬產品體驗中心等文旅配套設施,年接納遊客達20萬人次。

   “在意大利,吃海鮮、牛排時都會用到檸檬,還能釀造檸檬酒,幾乎是人們的生活必備品。”在參觀完檸檬基地後,意大利僑網總編輯王衛平說,意大利也是檸檬的重要產地,自己每天都和檸檬打交道,希望潼南檸檬能和意大利檸檬產業加強交流,相互借鑒對方的發展經驗。

圖為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重慶市潼南區參觀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何蓬磊 攝

     走進位於潼南高新區的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美國《中美郵報》社長屠新時詢問:“你們這個工業污水能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如何進行利用?”

  “我們通過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完善的環保治理設施,處理後的污水可直接養魚。”重慶巨科環保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佘敏回答,小到一個螺絲釘,大到汽車、飛機、船舶等,都離不開電鍍。電鍍行業不僅很難被取消或取代,而且在電子、航空航天等領域還不斷有新突破,“但電鍍過程會產生含有重金屬等污染物的廢水,處理難度較大”。

     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將全產業鏈各個環節貫通,形成一個閉循環的園區,真正做到園區內部污水、污泥的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屠新時說:“以環保技術創新為核心,全面推動綠色生產力發展,才能真正讓環保業為制造業‘護航’。”

     走訪行程中,海外華文媒體實地探訪瞭潼南區在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上的發展成果和未來潛力。

   圖為海外華文媒體在潼南區參觀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何蓬磊 攝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是將報廢新能源車的“退役”舊電池回收篩選,經過分容重組工序,最後重新“上崗”。重慶弘喜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永耀告訴記者,弘喜通過報廢汽車的零部件再制造和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讓大量報廢回收汽車“變廢為寶”,創造出新的價值。

    陳永耀稱,依托“車巢”大數據平臺,該公司建立瞭全國廢舊汽車回收數字一張網,月回收拆解報廢汽車最高達到15000臺,同時具備年回收處理報廢新能源汽車鋰電池1萬噸,生產梯次利用電池200兆瓦時,具備再制造20萬臺套零部件的生產能力,有效牽動瞭汽車後市場相關產業。

圖為潼南區幸福街花兒巷。李可怡 攝

    在幸福街花兒巷,這裡有著博物館、咖啡廳、民宿、書屋、餐廳等眾多打卡點,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每經過一處,均駐足“打卡”良久。

    潼南涪江城區段最寬江面約900米,與大佛嶺-大佛壩-雙壩-人工運河-九龍山形成寬度約5公裡的天然寬谷。潼南充分利用這一天然資源,系統重塑30公裡濱江風貌,融合沿江綿延平壩打造“世界寬谷·田園城市”,加快建設美麗親水岸線、涪江生態景觀帶、濱江田園綜合體。

   “這是我第一次來潼南,這裡的民居很有藝術范兒。”加拿大七天傳媒編輯部副主任陳汝燕表示,想告訴海外的朋友們,潼南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城市,是一個旅遊“打卡”必去的城市。

圖為潼南“蔬菜宴”。李可怡 攝

     臨別之際,潼南區精心準備瞭“蔬菜宴”。古色古香的大圓桌上,每人一個精心熬制的高湯鍋,人參苗、田七苗、石斛苗、藏紅花苗、三七苗……隨著二十餘款新鮮的生態蔬菜依次被擺上餐桌,配上嫩牛肉、烏魚片、走地雞等葷菜,這場“蔬菜宴”讓“行走中國·2024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參訪團一行贊不絕口。

   “我是第一次到潼南,數種新鮮的生態蔬菜被整齊地碼放在盤中等待涮煮,一眼望去盡是綠色,很多蔬菜都是聽過沒有見過的品種,蔬菜旁邊還放著介紹菜名與營養成分的標牌,兼具美食享受與養生功效的‘蔬菜宴’讓人味蕾大開。”韓國《新華報》總編輯李茂娥說,要把這色香味俱全的養生“蔬菜宴”推薦給韓國朋友,讓他們都來重慶潼南嘗一嘗這人間美味。

     潼南處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腹心,是聯動成渝相向發展的“橋頭堡”,當前正全力打造中國第一汽車後市場出口基地、中國檸檬第一出口基地、成渝中部新型化工出口基地。如今,潼南與尼泊爾、貝寧、東盟等國傢和地區交流合作日益深入,潼南檸檬出口占全國出口的45%,化工新材料、化肥、電子產品等出口歐洲、東南亞、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傢和地區,已經成為“內陸開放前沿”,對外開放新空間不斷拓展。(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