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是德國作傢赫爾曼·黑塞創作的中篇小說,1922年在德國出版。 該書以印度社會和宗教為背景,講述瞭主人公悉達多“在尋找內心自我的過程中,通過沙門的苦修和佛陀的傳教,領悟到人生的虛無和痛苦,並意識到每個人尋找自我的方式各不相同。”“這部小說展現瞭戰爭後德國青年和知識分子的心理創傷以及他們對未來的迷茫,同時也探討瞭人生的意義和自我存在的本質。” 我不懂佛教,連大乘小乘也講不明白,就小說《悉達多》也不便多說。但讀完瞭該書後,還想說幾句,那隻能說點“書外話”,說說該書的翻譯者楊武能教授。 我初次知道楊武能這個名字,是幾十年前讀德國作傢歌德的中篇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時發現的,後來讀黑塞的《悉達多》又發現瞭楊武能的名字。我現在讀的這本《悉達多》,是楊武能教授親自簽名贈送給我的。 我初次認識楊武能教授,是2019年10月參加“2019世界華裔作傢重慶·武隆·仙女山采風活動”的一次大型宴會上。 我記得宴會剛剛開始,楊武能教授的女兒楊悅過來對我說:“走,帶你去見老爸。”我面對這位眉目清秀、氣質優雅的甜美少婦,一聽“老爸”二字就脫口而出:“我也喊老爸?”她笑著回復我:“可以啊!”我雖然沒敢在當著楊武能教授的面喊出“老爸!”但通過楊悅的介紹,我認識瞭這位德國文學翻譯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成為我尊敬的長輩與崇敬的老師。 在這裡,我再補充幾句“書外話”。楊悅是著名的旅德作傢、翻譯傢、德國《華商報》專欄作傢,與父親楊武能教授合譯《格林童話全集》(譯林出版社),與母親王蔭祺教授合譯《少年維特的煩惱》(河北教育出版社),著有散文集《悅讀德國》(四川文藝出版社)。 2020年9月,在重慶圖書館舉行的“巴蜀譯翁文獻館”開館儀式中,我有幸與楊武能教授再次見面,以師生關系與之零距離接近,從多個角度走近這位著名翻譯傢,再次目睹楊武能教授的大傢風范。 楊武能教授對我講,他是“農民的孫子、工人的兒子。”1938年生於重慶十八梯下的厚慈街,小學畢業後因為貧窮就失學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武能有幸進入教育傢陶行知創辦的育才學校繼續學習,1956年他考取瞭西南俄文專科學校,因成績優異跳級直讀大二,後又轉至南京大學學習德語,從此就與德國和德國文化結下不解之緣。 楊武能教授自號“巴蜀譯翁”,是著名的德語文學翻譯傢,曾任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國傢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項目“歌德及其漢譯研究”首席專傢。先後榮獲聯邦德國“國傢功勛獎章”、聯邦德國洪堡學術獎金、歌德金質獎章,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代表譯作有:《少年維特的煩惱》《悉達多》《浮士德》等。 楊武能教授是繼郭沫若和馮至之後、中國第三代歌德研究傢和翻譯傢的傑出代表。半個世紀以來,他翻譯介紹德國文學名著、經典達六七百萬字,出版各種版本的譯著100餘種,其中包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25卷本“楊武能譯德語文學經典”,使他成為第一位健在時即出版25卷的大型譯文集的文學翻譯傢。 設在重慶圖書館四樓的“巴蜀譯翁文獻館”,收藏著楊武能教授畢生研究的著作和德語譯作,陳列著若幹珍稀的手稿、墨跡、信函等,以及他在海內外獲得的勛章、獎狀、獎牌,其學術成果可謂碩果累累、琳瑯滿目、嘆為觀止。 在重慶,有人對我說,楊武能教授品格高尚,思想開放,行為文明,是一位“三明”學者:他教學時是一位很開明的教授,當校長時是一位很開明的校長,即是現在進入晚年,依然是一位很開明的老人。 故事一:楊武能教授年輕時喜歡跳舞,因帶領學生跳迪斯科而出名。上世紀80年代,他去德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晚上在涅卡河邊看見當地人跳迪斯科,他站在邊上看瞭看、動瞭幾下腳步就學會瞭,回國後就帶領川外的大學生一起跳迪斯科。後來,中國青年報的記者采訪他,稱之為“迪斯科教授。” 故事二:楊武能教授在川外任副校長期間,得知英語系的一個學生與德語系的一個外教談戀愛,他不僅沒有阻攔,而且還在這對師生戀人婚禮上,為新人主婚、證婚。當我向楊武能教授求證這個傳言真偽時,楊武能教授肯定地說:“這是個真事,但可說明一個問題,我在當官的時候還挺開明,我能得到學生的喜愛是有原因的!” 故事三:2015年夏天,楊武能教授的妻子王萌祺教授進入彌留之際,表示要捐獻遺體,是楊武能教授代替妻子在遺體捐獻表上簽的字。王蔭祺教授去世後,傷心過度的楊武能教授也病倒瞭,親友得知情況上門看望他時,他卻拿出一份空白的遺體捐獻登記表,懇請親友為他辦理身後的遺體捐贈手續。 從以上三小故事,就足以證明重慶人為楊武能教授總結的“三明”說:開明的教授,開明的校長,開明的老人! 說到楊武能教授的“三明”,現在回想,如果當時楊悅向我引見時,我壯著膽子喊一聲“老爸”,這位開明的老人有可能會坦然接受,決不會因為我的這句玩笑話而把我趕出重慶的?! 今年,楊武能教授又忙著在重慶武隆開辦譯翁書院的事。前些日子他微信告訴我,準備今年十月份舉行揭牌儀式,屆時讓我再去武隆與他會面,用相機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我期待著:四進山城,三訪武隆!
《悉達多》金句摘錄:
“人類的最大悲劇不在於貧窮和苦難,而在於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
“意義和本質絕非隱藏在事物背後,它們就在事物當中,在一切事物當中。”
“如若人能毫無希求,質樸而天真無邪地看待世界,世界何其雋美!”
“當人單純、覺醒,不疑專註地穿行於人間,世界何其雋美又嫵媚!”
“白日很短,黑夜很短,時辰飛逝如海面之帆;帆船滿載珍寶和歡悅。”
“書寫雖好,思考更佳;聰敏雖好,忍耐更佳。”
“人獨自行過生命,蒙受玷污,承擔罪過,痛飲苦酒,尋覓出路。”
“理解並同情他們不是由思想和理智,而是由沖動和欲望掌管的生活。”
“孤獨、絕塵,與世界為敵。一種由無聲的激情、不惜一切去獻身、無情的肉體滅絕構成的灼熱氣息回旋在他們周身。”
“一切未受盡的苦,未獲得的救贖都會重來。苦難從未改變。”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